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黃集鎮(zhèn)中心學校 高保忠
祖國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fā)展和鞏固是各族人民長期開發(fā)、共同建設的結果。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與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與鞏固密切相關,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和鞏固,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歷史證明,國家統(tǒng)一和分裂與中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緊密相關。當中央集權保持強有力狀態(tài)時,分裂現(xiàn)象就不會發(fā)生;反之,一旦中央集權弱化,分裂就不可避免。
【知識梳理】
禪讓制,即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堯年老時傳位給品行高尚的舜,舜年老時傳位給治水有功的禹。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目的: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內容:周王根據(jù)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周代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wěn)定了政局,擴大了統(tǒng)治范圍。
1.萌芽
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建立縣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tǒng)治。
2.創(chuàng)立:秦朝
為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秦朝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稱為皇帝,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jiān)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在地方,建立郡縣制??さ拈L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縣以下又設鄉(xiāng)、里、亭等基層社會組織。
3.發(fā)展:漢、隋唐、宋元時期
(1)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
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在政治、思想、經濟、軍事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①政治上: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guī)定諸侯王除以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jiān)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
②思想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tǒng)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
③經濟上: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tǒng)一鑄造五銖錢。
④軍事上:派衛(wèi)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2)隋唐時期,實行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權,加強皇權。
唐太宗時,進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3)宋朝: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
①軍事方面: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對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經常調換軍隊將領,定期換防,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lián)系,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
②行政方面:在中央,削弱宰相權力,設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在地方,安排文臣擔任知州等,并且三年一換,設通判分權。
③財政方面: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④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
(4)元朝建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①在中央:設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臺負責監(jiān)察事務。
②地方:設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路、府、州、縣。
4.強化:明清時期
(1)明太祖強化皇權的措施。
①在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②在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tǒng)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jiān)控地方,鞏固皇室。
③軍事上: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tǒng)歸兵部,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
④特務機構:朱元璋設立錦衣衛(wèi),加強對臣民的監(jiān)視和偵查。(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廠衛(wèi)特務機構的設置,是明朝君主專制強化的一種表現(xiàn)。)
⑤思想上: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
(2)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統(tǒng)治的措施。
①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軍機處設立后,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軍機處的設立,便于皇帝獨斷朝政,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表現(xiàn)。)
②大興文字獄。
目的:加強君主專制。
危害: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文字獄的推行,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fā)展和進步。
③實行文化專制政策。
5.廢除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1.西周開始實施分封制。分封制在一定時期內鞏固了西周的統(tǒng)治,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但隨著諸侯國的力量日益強大,到后期,王權衰微,造成了分裂和諸侯混戰(zhàn)。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分封制瓦解。
2.秦統(tǒng)一全國后,郡縣制在地方普遍實施,分封制被廢除,奠定了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礎。西漢初年的地方統(tǒng)治體制是“郡國并行制”,漢武帝“推恩令”的頒布實施,“郡國并行制”名存實亡,地方行政制度復歸為郡縣制。此外,兩漢政府還設置西域都護。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3.隋唐時期,實行州縣兩級管理。州設刺史,縣設令。
4.元朝在地方設置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今天省區(qū)的規(guī)模。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qū)事務;設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與琉球(今臺灣)。
5.明朝在地方廢行省,設立直屬于中央的“三司”,“三司”互不統(tǒng)屬。
1.隋文帝時,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chuàng)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2.唐朝繼承和完善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
3.明朝沿襲了前代科舉取士制度。為控制士人的思想,實行八股取士制度,這嚴重地束縛了人們的思想。
4.20世紀初,由于國內形勢的劇變,封建科舉制度已不適應形勢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制度。
【典例解析】
1.古代中國的“天子”將土地分給親屬或功臣,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封國”或“藩國”等。這種政治制度是
( )
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分封制。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yōu)橹T侯,實行分封制。故選B。
2.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記載:“周以后的秦朝盡管存在時間短暫,卻用一個組織得很嚴密的帝國結構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這些使中國得到了世界上最穩(wěn)定、最持久的統(tǒng)治?!鼻爻诘胤缴先〈酥苤频摹暗蹏Y構”是指
(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郡國并行制 D.行省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郡縣制、分封制的有關知識。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周為了鞏固統(tǒng)治實行分封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推行郡縣制。故選B。
3.唐朝時,新科進士們在長安大雁塔上題寫自己的姓名以作長久的紀念,此舉被稱為“雁塔題名”。產生這些“新科進士”的選官制度是
( )
A.世襲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舉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科舉制。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隋朝創(chuàng)立科舉制,門第不高的讀書人,可以憑才學做官。唐朝時期,科舉制逐漸完善。由此可以判斷出產生這些“新科進士”的選官制度是科舉制。故選D。
4.《劍橋中國秦漢史》認為:“秦朝盡管曇花一現(xiàn),它卻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間只逐步作了修正?!薄捌溟g只逐步作了修正”包含的內容有
( )
①西漢強化監(jiān)察制度 ②隋朝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 ③唐朝開創(chuàng)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設立廠衛(wèi)特務機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本題考查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有關知識。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題目給出的①西漢強化監(jiān)察制度、②隋朝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屬于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完善。③錯誤,唐朝只是完善三省六部制;④錯誤,明太祖設立了錦衣衛(wèi),東廠和西廠不是明太祖設立的。故選C。
5.清朝人李祖陶說:“今人之文,一涉筆惟恐觸礙于天下國家……人情望風覘(看,窺視)景,畏避太甚。見鱔而以為蛇,遇鼠而以為虎。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鄙鲜錾鐣F(xiàn)象出現(xiàn)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實行
( )
A.廷杖制度 B.文字獄 C.八股取士 D.特務統(tǒng)治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危害。根據(jù)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清朝的許多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的思想,連遣詞造句都要小心翼翼,這些現(xiàn)象都源于清朝推行文字獄。文字獄的推行造成了社會恐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fā)展和進步。故選B。
【專題集訓】
1.“天下為家”取代“天下為公”開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2.“國家統(tǒng)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為建立起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而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是
( )
A.夏啟 B.秦始皇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3.秦朝時,蜀郡(現(xiàn)今四川地區(qū)一帶)郡守產生的方式是
( )
A.世襲繼承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薦 D.考試選拔
4.秦朝創(chuàng)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在中央政府中分管監(jiān)察的機構是
(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中書省
5.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就“分封制”和“郡縣制”進行了激烈爭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 )
A.分封制是封建社會的象征
B.分封制結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襲
C.郡縣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tǒng)治
D.郡縣制最早出現(xiàn)于春秋時期
6.漢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議,“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西漢實施這兩項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
A.強化君權神授思想 B.繁榮思想文化
C.擴大地方權力 D.強化大一統(tǒng)
7.新疆地區(qū)是我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開始于
( )
A.張騫出使西域 B.絲綢之路開通
C.西域都護的設置 D.宣政院的設置
8.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為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元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一制度是
( )
A.行省制 B.科舉制 C.郡縣制 D.廠衛(wèi)制度
9.國家統(tǒng)一始終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下列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四個封建王朝,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
項是
(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晉 ④元朝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10.歷代中央王朝都十分重視對邊疆地區(qū)的開拓與管理。為加強對西北地區(qū)的管轄,清政府設置的管理機構是
( )
A.伊犁將軍 B.臺灣府 C.西域都護 D.市舶司
11.維護國家統(tǒng)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屬于清朝統(tǒng)治者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措施有
( )
①戚繼光抗倭 ②設置駐藏大臣 ③設置臺灣府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據(jù)史書記載,明初朱元璋為解決君相之爭,對丞相胡惟庸抄家滅族,并對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組?!爸卮蟾慕M”體現(xiàn)在
( )
①設立錦衣衛(wèi) ②設立軍機處 ③設立駐藏大臣 ④廢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3.雍正時,設立軍機處,處理軍政大事。關于軍機處認識正確的是
( )
A.軍機大臣由議政王大臣會議選派
B.軍機大臣有軍國大事的決定權
C.軍機處的設置降低了辦事效率
D.軍機處的設置,使皇權進一步加強
14.下列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按實施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
①設置臺灣府 ②設置伊犁將軍 ③設置駐藏大臣 ④簽訂《尼布楚條約》
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15.錢穆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說:“至秦漢以后,中國學術大致歸宗于儒家,此非各家盡被排斥之謂,實是后起儒家能薈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義,將之盡行吸收,融會為一。”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
A.漢代儒學取得獨尊地位,異己遭到排斥
B.秦漢以后,儒學得到豐富和更新
C.漢初儒學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儒學在漢代成為官方哲學
16.下列對明清時期歷史階段特征的總結中,最為準確的一項是
( )
A.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
B.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C.經濟重心的南移
D.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17.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統(tǒng)一始終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是哪一個?當時為鞏固統(tǒng)一,統(tǒng)治者在文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2)為鞏固“大一統(tǒng)”,漢武帝在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對后世產生了什么影響?
18.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社會影響深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幾千年來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權歸皇帝一人掌握?;实劬哂兄粮邿o上的權力,表現(xiàn)為高度的中央集權,這是占主導地位的制度。
——張豈之《中國文明史十五講》
材料二:
材料三: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tǒng)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fā)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tǒng)國家的歷史任務。
——鳳凰網(wǎng)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誰首創(chuàng)的?為加強對地方的統(tǒng)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漢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國今天的什么地區(qū)?請寫出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的機構名稱。該機構的設置說明了什么?
(3)依據(jù)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D 7.C 8.A 9.C 10.A
11.D 12.D 13.D 14.A 15.B 16.D
17.(1)秦朝。統(tǒng)一文字。
(2)使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
18.(1)秦始皇(嬴政)??たh制。
(2)新疆。西域都護。
西域都護的設置是西域地區(qū)(今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統(tǒng)轄的開始(或新疆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有利于促進民族融合、鞏固國家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