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根
安溪縣畜禽屠宰監(jiān)督管理站 福建安溪 362400
近年來,關(guān)于豬瘟防疫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提高,對動物的免疫技術(shù)要求也相對提高,對于豬瘟的防疫要求更是嚴謹,最好是一經(jīng)免疫就能準(zhǔn)確有效地杜絕該病。所以,有些豬場就只能對整個豬場的仔豬進行多次免疫,只是這樣一來就加大了養(yǎng)殖場的豬瘟疫苗成本。為更好地預(yù)防該病,豬場應(yīng)制定好相應(yīng)的免疫程序,而監(jiān)測皮下注射疫苗后的豬瘟抗體水平變化,能夠更好、更準(zhǔn)確地控制該病的暴發(fā)流行。
監(jiān)測抗體水平可以彌補疫苗免疫程序的不足,更適合對豬瘟進行防控。對某豬場同一天出生的21日齡仔豬以不同頭份豬瘟疫苗進行皮下注射與肌肉注射,每7 d采血1次,檢測血清豬瘟抗體,記錄數(shù)據(jù)制成表格或折線圖,進行分析。通過對豬瘟疫苗皮下注射與肌肉注射后抗體水平變化的比較,為豬場豬瘟免疫程序設(shè)計的合理性和實用性提供參考。
1.1 試驗仔豬 40頭21日齡杜長大健康仔豬,由某規(guī)模豬場提供。
1.2 供試疫苗 CSFV弱毒疫苗,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2017)190591084。
1.3 主要儀器和試劑 (盒) GO全波長酶標(biāo)儀,Thermo Multiskan公司;豬瘟IgG抗體檢測試劑盒,購自韓國安捷動物診斷試劑有限公司,Lot:4413PO001。
1.4 動物分組 試驗開始前1 d對40頭仔豬采血,分別在每頭仔豬打上耳牌。在分組前先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對40頭仔豬檢測血清中豬瘟IgG抗體,根據(jù)測得的試驗豬的抗體水平,將所有40頭仔豬分為8組(A~H組),每組5頭,每組仔豬平均抗體水平相近。
1.5 疫苗免疫注射和采血 在試驗開始后按設(shè)計方案分別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注射,方案見表1。分別在第 0 d、7 d、14 d、21 d、28 d、35 d 對 40 頭試驗豬進行采血。將豬保定,首先用酒精棉球?qū)σM行采血的部位進行消毒,用一次性注射器前腔靜脈采血5 mL,進行按壓止血;采血完畢 后將血液放入低速離心機內(nèi)進行離心,得到分離的血清。將分離的血清置于2~8℃環(huán)境下并送實驗室檢測。
表1 豬瘟弱毒疫苗免疫接種方案
1.6 樣品血清抗體檢測 每次直接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檢測40份血清豬瘟IgG抗體。
對6次采血分離所得的480份血清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檢測,計算每組5頭仔豬的抗體PI值平均數(shù)(見表 2、圖 1)。試驗期 0~14 d,8組仔豬的平均抗體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試驗期14~35 d,除皮下注射對照組(D組)和肌肉注射對照組(H組)的平均抗體水平仍然下降外,其余6個試驗組(A、B、C 組和 E、F、G 組)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3個肌肉注射試驗組(E、F、G組)的抗體水平均明顯低于3個皮下注射試驗組 (A、B、C組)。皮下注射0.5頭份豬瘟疫苗試驗組的抗體水平比肌肉注射2頭份豬瘟疫苗試驗組的抗體水平高。
試驗的時間跨度是從仔豬21日齡(傳統(tǒng)一免時間)至56日齡(傳統(tǒng)二免時間),檢測結(jié)果表明,免疫后0~14 d,8個組的抗體水平下降,與仔豬母源抗體水平的增長和下降一致。免疫后14~35 d,皮下注射組和肌肉對照組的抗體開始增長,除兩組持續(xù)降低外,皮下注射的仔豬血清抗體水平均優(yōu)于肌肉注射組。即使皮下注射0.5頭份豬瘟疫苗,抗體水平也高于2.0頭份肌肉注射組。從試驗結(jié)果來看,有些意外的是肌肉注射的三個試驗組(D、F、F組)中,肌肉注射2.0頭份豬瘟疫苗的抗體水平一直最低,而肌肉注射0.5頭份豬瘟疫苗的抗體水平最高,引起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在試驗期間人為操作導(dǎo)致的試驗誤差,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表2 豬瘟IgG抗體檢測結(jié)果
圖1 不同時間各組豬瘟IgG抗體比較圖
從總體上看,豬瘟免疫抗體水平維持在較高水平,PI平均值均在70以上,呈逐漸上升的趨勢。
皮下注射方式的豬瘟疫苗接種量,僅需肌肉注射方式的1/4(或更少)即可達到同樣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