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刺猬,是我們村一名老光棍的小名,出去打工之前一直沒有結婚。村子里的人都以為他這輩子打定光棍了,沒想到,去年春節(jié)前他領回來一個外地媳婦,大家都在傳“刺猬有媳婦了”。
為什么刺猬以前沒有媳婦,現(xiàn)在有了呢?
刺猬出生在豫北山村的一個多子家庭。父親的前妻生了一兒一女后去世了,母親帶著姐姐改嫁給父親后,生了三兄弟。在這個重組家庭中,刺猬和他的二哥一直打光棍。
在我們村,兒女婚姻是父母必須要完成的人生任務。這個任務完不成,會被評價為沒本事,被村民邊緣化。這種輿論壓力會驅使父母傾盡全力幫助兒子結婚。因此,我們村的光棍特別少,就算是那些殘疾人都結了婚??墒?刺猬二哥和刺猬,兩個人五官端正、四肢健全、身高均一米七以上,人老實、肯干,為什么會沒有媳婦呢?
村里人都說,“他倆傻,沒有人相中他們……”可是事實上,我認真觀察過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傻,只是不善于言談??梢?村里人說的“傻”是因為他們沒有結婚,成為了“不正常的人”。這個“傻”并非他們真是傻子。
既然他們不是真的傻,那么為什么沒有人相中他們呢?是由于他們在適婚年齡沒能結婚,過了適婚期,逐漸在村里無“親”可“相”。
在刺猬大哥適婚期,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較為普遍,因此大哥的婚事全靠媒人說合完成。而到了刺猬適婚階段,相親已經出現(xiàn)。在相親過程中,必然會存在是否有媒人介紹、能否介紹到合適的、雙方是否能看上等不確定因素,因此相親成功與否也是不確定的。在這個階段,只有刺猬的弟弟成了幸運兒。
刺猬的父母完成老大和老四的婚姻后,使完了所有的能力和資源,隨著年紀的增大,勞動能力的下降,在孩子的婚姻大事上已經有心無力。老二和刺猬靠自己種一畝三分地,也無力支付婚姻費用。老大和老四結婚后,便從大家庭分出去,家庭的債務和養(yǎng)老的責任也留給了老二和刺猬。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過去,二哥和刺猬在村子里就找不到媳婦了。
改革開放后,打工經濟逐漸興起。二哥留在家種地、贍養(yǎng)父母,刺猬跟著村里人外出務工。刺猬打工幾年,存下來不少錢。眼看自己30多歲了還沒有媳婦,刺猬就拿著打工的錢,在市場上“買”回來了一個媳婦。
這個媳婦叫小紅,據說是個城里人,長相十分標致,而且心靈手巧,可以說是全村最漂亮、最能干的媳婦。但刺猬的媽媽經常因為小紅是外地媳婦而顯得自己在村里“沒本事、沒面子”,從而將氣撒到小紅身上,故意找茬打罵。小紅逃跑過兩次,都被追回來一頓毒打。后來小紅喝了農藥,村里人把她送到醫(yī)院救治。治好后,村里人都勸刺猬,“把人家姑娘送走吧,留下來也實在過不成日子……”。最后刺猬妥協(xié)了,將小紅送走了。
隨后,刺猬去了南方打工,多年一直沒回家。去年臘月二十八,刺猬帶著媳婦回來過年了。
刺猬媳婦50多歲了,是甘肅天水人。刺猬跟她同在廣東汕頭打工。她因為前夫家暴,致腿骨折。刺猬將自己的積蓄拿出來,給她治療,并在她住院期間,細心呵護照料。刺猬的行為感動了她,等到她出院后就開始跟著刺猬過日子了。她與前夫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跟刺猬并無孩子,兩個人在一起,主要是為了老了有個伴。
二哥到目前為止,已經基本沒有結婚的可能。因為有種地、養(yǎng)老這兩項任務,讓他成為村莊里“出不去的人”,缺少接觸外界女性的機會。而且僅僅靠耕種的一畝三分地的收入,在婚姻市場顯然已經毫無競爭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