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全家13人先后參加革命,僅有他一人活了下來;他南征北戰(zhàn),追隨徐向前元帥,把一支農民武裝拉成了十萬規(guī)模的紅四方面軍;他身上有著許多傳奇色彩,“神射手”、一路乞討回延安……他就是開國大將——王樹聲。
近日,記者來到開國大將王樹聲之女王宇紅的住處,聽她講述自己心目中的父親。
“撤離大別山時只活了父親一個人”
王宇紅說,她的家鄉(xiāng)湖北麻城乘馬崗鎮(zhèn)有“中國第一將軍鄉(xiāng)”之稱,1955年授銜的乘馬崗鎮(zhèn)籍將軍有大將一位(王樹聲)、上將3位(許世友、陳再道、王宏坤)、中將7位、少將22位,共33位。
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乘馬崗鎮(zhèn)有2萬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冊烈士5938人。而王樹聲家族就是這為國犧牲的萬千家庭中的一個縮影。
王樹聲(原名王宏信)之所以走上革命道路,是受到了族兄王幼安(原名王宏文)的影響。王幼安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黃麻地區(qū)早期共產黨員之一。王樹聲和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互相影響,先后投身革命,僅近支親屬中,就有13人。王宇紅說,在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撤離大別山時,這13人中,只活了父親一個人?!鞍职痔貏e疼愛我。別說是自己的孩子,那些子侄他都特稀罕,因為我們整個家族在戰(zhàn)爭中死的人太多太多了?!?/p>
“長征苦,西路軍苦得多”
從2007年開始,王宇紅前往父親長征、率領西路軍西征曾經到達的地方。她有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汽車輪子沒有他的腳厲害”。
一路上,王宇紅聽來很多故事。幾年前,王宇紅來到四川蘆山縣,知道來訪者是王樹聲的女兒,一位老年村民指著大山崖口告訴她,當年,她父親正是從那里一路打進來的。紅四方面軍分成三個縱隊,在蘆山苦打了幾天,死傷眾多。
1931年11月7日,紅四方面軍在黃安(今紅安)縣七里坪成立,王樹聲任第11師師長。1933年,王樹聲任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這一年,他年僅28歲。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會寧。隨即,為執(zhí)行寧夏戰(zhàn)役計劃,王樹聲率部西渡黃河,任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徐向前任總指揮。由于種種原因,西路軍接連失利,損失嚴重,最后兵敗祁連。余部于1937年3月編為3個支隊,轉入祁連山區(qū)打游擊。王宇紅說,父親在祁連山的冰天雪地里堅持了三個月之久,從祁連山回延安也異常艱苦,這中間有許多傳奇故事,包括一路乞討、昏死在沙漠(有傳說是“神仙”救了他),歷盡艱險,輾轉回到延安。王宇紅說:“爸爸跟我講過兩句話,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腦子里。其中一句是——中國革命死了多少人啊,另外一句是——長征苦,西路軍苦得多!”
“革命與孩子保誰舍誰,在樹聲心中是有桿秤的”
開國十位大將的夫人中,如今健在的只有兩位,其中一位是羅瑞卿的夫人郝治平,另一位就是王樹聲的夫人楊炬。楊炬出生于1921年,去年年底剛剛過完97歲生日?!袄先思宜季S依然活躍,跟她對話非常有意思?!蓖跤罴t說,爸爸媽媽的戀愛結婚故事已經成為一段佳話,“這段故事媽媽老講,去年年底還在說。有一天,老媽突然反應過來,‘我結婚的時候,是他們計劃好的吧?我說:‘媽呀,你才反應過來啊!”王宇紅說著笑了起來。
為何說和王樹聲結婚是被“計劃”的呢?
1941年的一天傍晚,王樹聲來到中央門診部,等其他病人都看完了才坐在楊炬面前。等問完她是什么地方人,多大年紀,入伍幾年,在哪里學的醫(yī),最后冒出一句:“楊醫(yī)生,我對你的印象很好!”楊炬被這突如其來的表白弄得不知所措,把鋼筆放桌子上一扔就跑了?!爱敃r條件太差了,我媽媽覺得她是來參加抗戰(zhàn)的,什么時候把鬼子打敗了,才考慮婚姻問題。后來在周總理和傅連暲等人的撮合之下,媽媽雖然對爸爸印象逐漸變好,但沒有想到要結婚。”王宇紅說。父母于1944年中秋節(jié)結婚。兩個月后,爸爸就奉命南下開辟河南抗日根據地,擔任河南軍區(qū)司令員及河南抗日人民軍司令員。“現(xiàn)在推想起來,媽媽肯定是‘被計劃了。很熱鬧的,賀老總(賀龍)、徐帥(徐向前)應該算是證婚人吧,就在徐帥辦公的房子,吃了一頓飯。我還專門跑到延安,到爸爸媽媽結婚的地方看了看。”
楊炬曾回憶,1946年6月中原突圍時,她懷孕五個月。王樹聲40歲出頭才第一次要當爸爸,但他考慮到這是一場惡戰(zhàn),于是便同妻子商量打胎。“他的話說得輕聲細語,但從說話的聲調和流露的眼神,我看出他下這個決心是痛苦的,也是堅決的。在非常時期,革命事業(yè)與孩子,孰輕孰重?保誰舍誰?在樹聲心中是有桿秤的!”楊炬回憶說,兩個警衛(wèi)員不忍心40歲出頭的司令員沒有孩子,暗中合計出一個偷梁換柱的辦法,用自采的野草替換打胎的中藥煎了讓她喝。這樣,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才保住了。
“循足跡知艱辛”
新中國建立后,王樹聲任湖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司令員,中南軍區(qū)副司令員,參與指揮大別山剿匪作戰(zhàn)。中央讓他參加開國大典,他說“我要完成任務”,就沒回去。1955年王宇紅出生在湖北,在她出生一百天時,王樹聲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軍械部部長,從湖北調到北京。還在襁褓里的王宇紅也跟隨父親一同來到北京。
在王宇紅的眼里,爸爸是非常樸實和克己奉公的一個人。采訪中,王宇紅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院里的一個阿姨拿了一份《北京晚報》給我們看,上面是北京飯店的一個老職工寫的文章,說一個老軍人帶著一個小軍人急急忙忙跑到他們餐廳來,要一瓶北冰洋汽水。當時一瓶汽水是一毛五左右吧,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喝完之后,服務員說再來一瓶吧,老軍人馬上說“不來了,就要一瓶”。后來他們才知道這兩人就是赫赫有名的王樹聲大將和他的警衛(wèi)員。飯店的人還說他都進城二十多年了,怎么還這么土得掉渣兒,一毛五分錢的汽水還舍不得喝第二瓶??!
1974年1月7日,王樹聲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楊炬遵從他的遺愿,將他的部分骨灰安葬在麻城烈士陵園。
王宇紅說,她想在有生之年循著爸爸戰(zhàn)斗的足跡,多走走多看看,“循足跡知艱辛,更要了解真正的歷史,想想便知,如今的生活有多來之不易,每一個人都應該珍惜,更不能忘懷為之付出鮮血和生命的那些人?!?/p>
(《北京青年報》,陳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