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版”的掃黑除惡行動,思路非常清晰——針對當前涉黑涉惡問題新動向,將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和反腐敗、基層“拍蠅”結合起來,建立涉黑涉惡腐敗線索、黑惡勢力犯罪線索雙向移送制度和查辦結果反饋機制,深挖徹查黑惡勢力“關系網”、“保護傘”。
2018年1月,一場覆蓋全國、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攻堅仗開啟。與過去“打黑除惡”專項斗爭有所不同,“打”與“掃”一字之差,透出破解涉黑涉惡問題的新方略——“掃”,輻射范圍將更廣、程度更深,謀劃、組織和實施更具系統(tǒng)性和前瞻性。
站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歷史坐標系下審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僅關乎人民的安居樂業(yè)、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亦關乎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與“平安中國”建設互為注腳。由此,對于專項斗爭的重大意義而言,已力透紙背。
一年共打掉涉黑組織1292個
作為“掃黑除惡”的主力軍,從公安部1月28日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特別發(fā)布的“掃”“除”成績單來看,自專項斗爭開展以來,共打掉涉黑組織1292個、惡勢力犯罪集團5593個,破獲各類刑事案件79270起,繳獲各種槍支851支,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資產621億元人民幣,全國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7%,八類嚴重暴力案件同比下13.8%。
從廣州荔灣芳村“黑老大”陳志偉案、到北京豐臺石鳳剛案、河南漯河李耀勇案、再到山西呂梁市柳林縣陳鴻志案……一批橫行鄉(xiāng)里、欺壓百姓的“南霸天”“北霸天”被依法懲治。公安部刑事偵查局政委曾海燕就此指出,“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明顯增強”。
公安部提供的另外一組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1月至11月,全國發(fā)生持槍犯罪案件42起、爆炸案件39起,同比分別下降27.6%、29%,槍爆犯罪案件保持了多年連續(xù)下降的良好態(tài)勢,中國已成為全世界槍爆犯罪案件最少的國家之一。
此外,為確保除惡務盡,公安部持續(xù)加大對涉黑逃犯的緝捕力度。公安部派出多個工作組赴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等國家開展境外追逃行動,一大批潛逃境外的黑惡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回國,極大震懾了黑惡犯罪。
掃黑除惡“調整主攻方向”
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進入第二個年頭,官方調整主攻方向,保持強大攻勢。
分析認為,調整主攻方向,意味著將掃黑除惡利劍揮向更精準的方位——黑惡勢力背后的“關系網”“保護傘”。
據(jù)上述公安部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公安機關堅持把掃黑除惡與反腐斗爭和基層“拍蠅”結合起來,積極會同紀檢監(jiān)察機關,建立涉黑涉惡腐敗線索、黑惡勢力犯罪線索雙向移送制度和查辦結果反饋機制,深挖徹查黑惡勢力“關系網”、“保護傘”,對民警違紀違法甚至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的,一查到底、絕不姑息,堅決清除害群之馬。
按照查處“保護傘”管轄分工,全國公安機關以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立案查處152人,向紀檢監(jiān)察部門移交涉及腐敗問題線索1738條。
對于未來如何進一步“破網打傘”,公安機關將緊盯涉黑涉惡重大案件、黑惡勢力經濟基礎、背后“關系網”“保護傘”不放,進一步加強對重點疑難案件的專案攻堅力度,重點鏟除一批根基深、實力強、關系復雜的黑惡勢力。堅持掃黑與打擊“保護傘”同步進行,嚴格落實“一案三查”制度,深挖徹查一批黑惡勢力“關系網”、“保護傘”,堅決鏟除黑惡勢力滋生的土壤,不斷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向深入。
“四份文件”發(fā)布為掃黑除惡提供法治保障
全國掃黑辦4月9日發(fā)布《關于辦理惡勢力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4個意見。
中央政法委秘書長、全國掃黑辦主任陳一新指出,隨著專項斗爭全面深入推進,大批涉黑涉惡案件陸續(xù)進入起訴、審判環(huán)節(jié),對準確適用法律法規(guī),依法嚴懲黑惡勢力違法犯罪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國掃黑辦推動制定這4個意見,對于提高涉黑涉惡案件辦理質效,依法準確及時地打擊黑惡勢力違法犯罪必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掃黑辦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就《關于辦理實施“軟暴力”的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作出詳細說明,將“軟暴力”界定為“行為人為謀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響,對他人或者在有關場所進行滋擾、糾纏、哄鬧、聚眾造勢等,足以使他人產生恐懼、恐慌進而形成心理強制,或者足以影響、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財產安全,影響正常生活、工作、生產、經營的違法犯罪手段”。
“黑惡勢力逐漸摒棄了原來明火執(zhí)仗、打打殺殺的明顯暴力手段,轉而采取易對他人形成心理強制的‘軟暴力。比如跟蹤滋擾他人、惡意舉報誣陷、播哀樂擺花圈、噴油漆堵鎖眼、擺場架勢示威等?!倍藕絺フf。
據(jù)了解,在浙江公安機關此前偵辦的一起“套路貸”案件中,當受害人張某無力償還時,犯罪團伙便通過對受害人及其家屬、通訊錄朋友進行威脅、恐嚇、騷擾等手段,逼迫受害人償還虛高債務。張某因無力償還虛高債務,遭受到該團伙的“軟暴力”催收,最終不堪忍受,被逼自殺。
《意見》除了明確了“軟暴力”的客觀認定標準外,還對哪些情形可以認定為“足以”,也作了進一步細化。
杜航偉表示,在執(zhí)法中,政法各部門將密切配合,堅持依法辦案、堅持法定標準,“既不擴大、不拔高,也不降格,加強法律監(jiān)督,強化程序意識和證據(jù)意識,確保罰當其罪”。
(中國新聞網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