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靜華
摘 要:6、7歲的孩子,我們還可以稱呼他們?yōu)橛變海€處在心理發(fā)育的一個飛速期,他們的意識形態(tài)、思維模式還沒完全形成,所以當他們進入一年級開始學習英語這一門陌生的外語時,教師要時刻保持他們對英語的新鮮感。因此教師在起始教學階段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的節(jié)奏,遵循教育規(guī)律,培養(yǎng)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關(guān)鍵詞:教師;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2-048-002
剛?cè)雽W的小學生好奇多問,活潑好動,對是非的辨別模糊,機械記憶力強,記憶方式呈整體性。對學習沒有經(jīng)驗,不會合理使用學習方法。英語對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語言,所以在初始階段的英語教學如果像教有經(jīng)驗的孩子一樣快節(jié)奏進行,學生會產(chǎn)生懼怕感。根據(jù)兒童的這一特點,就促使我們在初始階段的教學中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給學生足夠的學習和積累空間,來促進這些幼兒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要做到快慢有度,不能因為追求課堂的熱鬧氛圍和快速的教學進度而消磨掉學生的興趣。所以在英語課堂中在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要適當放慢速度。
一、內(nèi)心有學生,做學會看懂學生的老師
孩子剛進入小學,在作息時間、遵守規(guī)則和任務完成的要求上都比幼兒園要嚴格的多,他們此時的學習能力比較弱,會遇到不少挫折,會產(chǎn)生不適應感。在英語課堂上,學生一開始會對這一門全新的外語課充滿好奇和興趣,同時也伴隨著不進入狀態(tài)的問題。所以老師要對這些學生有足夠的了解和尊重。
1.讀懂孩子的行為
在課后經(jīng)常會聽到老師抱怨學生上課開小差講話,不好好聽講。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更是司空見慣的一種現(xiàn)象,有時還會為課前產(chǎn)生的矛盾在課堂爭論,老師甚至會為此在課堂上大發(fā)雷霆,但坐在下面的學生茫然無知:老師到底在教育什么?首先,這些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會過長,而且注意力容易轉(zhuǎn)移,一旦老師的授課方式不吸引人,就容易受到別的事情影響,課堂秩序也會受到影響。其次,孩子在這個群體中的社會性在發(fā)展,為人處世的方法也在形成。作為老師要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同時在理論和經(jīng)驗的幫助下做出應對的策略。老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動向,在此類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可以用表揚別的小朋友等積極的方式引導學生重新回到課堂中來。英語課,特別是低年級的英語課活動形式豐富,說、唱、跳、演,讓學生真正作為課堂的主體,多讓學生體驗,多參與課堂,學生脫離課堂的情況就會好轉(zhuǎn)。
2.做好習慣養(yǎng)成的教育
初始階段的教學更像是啟蒙教學,英語教學要有一個好的開端,最后達到好的結(jié)尾,需要教師持續(xù)不斷的進行教育,其中習慣的養(yǎng)成是關(guān)鍵。好的開始,從習慣的培養(yǎng)入手,初學英語的孩子,如果養(yǎng)成不認真的學習習慣,往往會影響其今后六年的學習,所以初始階段的習慣養(yǎng)成甚至比學習知識來的重要。如果沒有良好的習慣,課堂教學的效果會打折扣,再有用的知識也無法有效地傳授給每個學生。初始階段的英語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傾聽和觀察。老師在課堂上都是全英文教學,一開始學生的理解會有困難,所以一定要在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要和學生對這個事情有所交代,教會學生怎樣傾聽,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動作指令。其次,教會學生指讀,這是喚起英語意識的第一步,所以啟蒙認讀很重要。由于這一階段孩子的記憶偏向整體,且很具體,所以會產(chǎn)生“語句移位,無法分辨”的現(xiàn)象。針對以上問題,在一開始的教學中,就必須要求孩子在朗讀時要學會的第一項本領(lǐng)就是指讀,學習語文教學中的“眼到、手到、口到”的一致性。這樣的朗讀要求會促使學生不敢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口無心,在學習英語時會有一定的目的性。
正視學生的特點,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耐心從容,這樣才能輕松面對學生帶來的種種問題。
二、把握課堂教學,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
教師心里要有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對學生的心理行為有了全面的了解,并能做出相應的舉措,就能很好的引導學生在心理上安心的度過初始階段,也為老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做好了鋪墊。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首先會因為對英語缺少認知,聽不懂內(nèi)容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也會因為理解能力不夠不能及時弄清教學的知識點對學習英語減少樂趣。因此在英語課堂上,作為教師要注意課堂的節(jié)奏,不宜過分追求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湊,殊不知任務過多,手忙腳亂,也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部分環(huán)節(jié)要適當放緩步伐,給予學生充足的感受和理解的時間。
1.熏陶氛圍,導入環(huán)節(jié)長一點
很多低年級的老師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明明自己覺得很簡單的知識,例如認讀課本中幾個小主人公的英文名字,認一認人,識一識詞,學生就是記不住。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遵循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教師在教學上更要注重技巧,特別是教學的開始,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對接下來的教學內(nèi)容做到有效鋪墊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考慮周詳。這個時期的孩子記憶力都是機械記憶,理解能力也差,所以在教學時要注重不斷循環(huán)重復知識,對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聽懂英語有難度,理解需要時間,所以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時間長一點,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接受。
例如教學譯林英語1A Unit1 Im Liu Tao,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沒有英語基礎(chǔ)的,這是他們的第一節(jié)英語課,本單元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是通過認識本冊書中的四個小主人公的名字,學會如何用英語進行自我介紹。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英文名字的特點,同時了解中英文名字的不同。這些孩子大多數(shù)都沒有英語學習的基礎(chǔ),這也是他們?nèi)松械牡谝惶谜n,對于英語學習完全陌生。對于英語中的名字稱號和自我介紹也是初次接觸,第一堂課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語言感很重要。所以在一開始的暖場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筆者播放了大量的家庭自我介紹視頻,有學生熟悉的小豬佩奇、藍色小考拉、super simple songs等等。學生沉浸在這樣的氛圍中,看著視頻中的人物介紹著自己,似懂非懂,慢慢進入狀態(tài)。通過這些鋪墊再進行書本內(nèi)容的教學,讓學生理解、學習起來更容易,老師的教學也更順利。
2.把握難點,課堂教學步子小一點
教學重點,有時也是教學難點,顧名思義,是學生難以理解和難以掌握的知識,也是學生認知掌握的關(guān)鍵點。初始階段的教學中,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心理預期,課程考慮要多元化。我們的教學對象都是幼兒,他們不善于抽象思維、注意力時間又短。所以在處理重難點的問題上不應該像對待高年級學生那樣舉例、長時間的解釋。面對這些剛對英語有些興趣的孩子,教師要注意在學習的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主動積極探索思考,緊跟老師的思路,理解、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顫娪腥さ慕虒W方式才是他們熱愛的課堂模式。
例如在教學譯林英語1A Unt4 Is this a teddy?時,本單元是一般疑問Is this…?的首次學習,并伴隨Yes/No.的肯定和否定回答。而在前一單元學的是This is …的陳述句。本單元的重點是學生能在語境中用一般疑問Is this…?進行提問并學會用Yes/ No.來回答。而本單元的難點是在教學過程中避免讓學生把Is this…?和This is…混淆?;谝陨系那闆r,筆者在教學時設(shè)計了詞匯先行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復習This is 的句型時來學習新單詞a bag/a box/a puppy/a teddy,并且穿插前三個單元學習的歌曲音律進行單詞的鞏固練習,來為下面環(huán)節(jié)一般疑問句的學習減低難度。通過三個問題Who?(誰來了蘇海的家)what?(桌上有什么?)How?(她是怎么問的)可從整體和細節(jié)處把握故事的內(nèi)容,從而引出句型Is this a box? Yes.以此來喚醒學生的思維,并用Chant is this,is this, is this a box?操練。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幫助學生搭好支架,逐步放手讓學生操練課文中的問句并回答,讓學生真正理解。
3.尊重學生,評價反饋多一點
教師通過有效導入、合理教學,能有效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解決課堂中不易解決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功,這是來自學生自己內(nèi)在的認識。而這些小不點正處在特別依賴老師的年齡階段,他們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是非對錯都以老師的評判為標準,老師說的都是對的;喜歡老師的表揚,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同。所以英語課堂上得到老師公開的認同會讓學生有特別的自豪感,對于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首先對于學生的信任,老師也要做到尊重學生,我們在聽課的時候有時會碰到這樣的現(xiàn)象: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的時候,老師有時會忽略他,直接讓他坐下,不給出任何反饋,學生當時的心里肯定是十分期盼老師給出評價的,不管對錯。所以在課堂上,老師要學會理解學生,給出中肯的評價。
其次,面對學生渴望肯定的心理,老師在課堂內(nèi)外要不吝評價。例如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對了答案的時候,老師要及時給出肯定,如“good job, super, fantastic”,當學生完成了高難度的任務時,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和學生擊掌互動,送個小獎品;而當學生積極參與但答錯問題時,老師要及時糾正,同時也要給予鼓勵,如“come on, Youre brave”。在課外,當學生積極參與課后活動的時候,老師更要大力肯定這些孩子的努力,讓孩子真正習慣并愛上學習英語。
作為教師,首先要理解所教學生的特點,在尊重規(guī)律的前提下,保護好孩子內(nèi)心的發(fā)展。作為英語老師,我們不能保證這些孩子在將來的英語學習道路上能走多遠多好,但是至少我們能保證他們在一開始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開好英語學習的頭,讓孩子們在初始階段的英語學習上畫上自信的第一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陳英和.《認知發(fā)展心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陳衛(wèi)東.《幫助一年級新生順利度過斷奶期》,《教師教育》,2015年第1期
[4]華雋.《小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常見誤區(qū)和對策》,《中小學外語教學》,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