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
冬 瓜
冬瓜塊頭大,線條爽直,少起伏。西瓜(花皮西瓜)奇,南瓜(磨盤南瓜)憨,冬瓜(枕頭冬瓜)呆。
高中有個女同學(xué),濃眉大眼,胖,上下一般粗,學(xué)習(xí)刻苦,成績卻一直很差。有促狹的男同學(xué),送她一個外號:“冬瓜”。背地里叫了一兩年,直到她高三第一學(xué)期輟學(xué)?,F(xiàn)在,她在上海一家合資企業(yè)的銷售部當(dāng)了老總。她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居然曾有過這個名稱。
南瓜花可以吃,清炒,花蒂有股甜味兒。冬瓜花沒吃過。
初冬,冬瓜皮兒上浮一層白蒙蒙的粉,一個一個在地頭、荒灘或籬落間躺著,橫七豎八的。風(fēng)已經(jīng)有點冷了,陽光白花花的,照著這個世界,日子似乎很遠(yuǎn),日子其實又很近。荷鋤的人走過來,蹲下,揀個最大的拍拍,“篤、篤、篤”,聲音悶悶的,然后擰下來拎走了。很踏實的樣子。
冬瓜皮厚,硬,水份不易流失,自我保護(hù)能力很強。如果放在地窖里,可以放到春節(jié),變成稀罕物。燉五花肉,煲公雞湯,鮮美異常。當(dāng)然,這是在過去的年代。那時,人們總是很珍惜、很仔細(xì)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元人韋居安的《梅磵詩話》里載,宋時有人未貴時,賦《冬瓜》詩:“翦翦黃花秋后春,霜皮露葉護(hù)長生。生來籠統(tǒng)君休笑,腹內(nèi)能容數(shù)百人”??梢姡@是一個大冬瓜,不同凡響。詠物現(xiàn)志,后來,這人果然做了宰相。
西 瓜
西瓜有異域色彩,葉、蔓蒼青青的,縱橫交錯,很復(fù)雜的樣子?;ㄆの鞴系臈l紋像戲臺上的大花臉,讓人有幾分捉摸不透。
想了解一個西瓜,得學(xué)會聽聲音。屈指輕彈,若聲音清而脆,瓜還生著;若濁而重,則熟了。很少有人,直接切開來驗證。以前,常記反,把瓜買回去,剖開,瓤還生著。想到有人說,生瓜也好,不甜,但清熱。還是吃了?,F(xiàn)在,記清了,買的都是熟的。這說明人的內(nèi)心深處真正渴望和期待的還是某種甜。
西瓜是彈,門則敲。彈和敲是有區(qū)別的。敲敲門,門或開或不開,門外的人是做不得主的。尤其是跑很遠(yuǎn)的路,敲一扇門,敲一下,再敲一下。敲一陣,再敲一陣。門始終不開。門外的人站了一會兒,有點呆。最后,只好走了。彈一彈西瓜,一聽聲音,心里就會有個數(shù)了。了解一個人,就算仔細(xì)察言觀色也靠不住。人太會表演,也太復(fù)雜。人有時連自己都給自己騙了——自己以為自己很真實了,其實一直是在做戲。了解一個人很難。了解一個西瓜,相對而言則簡單多了。
小時,有白皮和青皮大西瓜,特大,像個木桶。熟透了,瓜心有點空,沙瓤。如今,這種瓜沒人愿意種了,嫌長得太慢。如今,我們衣食住行中的一切,莫不追求方便快捷。甚至愛情。一個純功利性的價值觀念單一的社會,看似豐富多彩,實則枯燥荒涼。我不想說得太多。我不想做一個激烈的反對者。我盡力讓自己去做一個溫和的充滿愛意的人。因為做一個生活的肯定者,是幸福的。
近年來,常有隱逸之志,搭個草庵,守片西瓜地,清風(fēng)明月,望星空,聽蟲鳴,也不錯。但是,下雨的時候,怎么辦呢。滿天滿地,到處都是雨聲,情何以堪。得有鄰居,得有人說說話。
黃 瓜
黃瓜不黃,發(fā)青,發(fā)綠,老的時候才會變黃。
老黃瓜皮厚,瓤酸,籽飽,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吃下去,一般用來留種。
牛喜歡吃嫩草,人喜歡吃嫩黃瓜。剛長成的,頭上還頂著一朵黃瑩瑩的小花。往嘴里一送,嘎嘣嘎嘣脆?!段饔斡洝防飵熗剿娜吮谎阶?,要洗洗蒸吃,豬八戒便先嚷起來:“噢,別先吃我,我皮糙肉厚的。”看來就連這妖精,也是追求口感的。
頭一茬的黃瓜發(fā)育不好,瓜肚粗,瓜莖細(xì)。瓜肚,我們這兒叫“瓜嘟”,或“嘟子”。嘟子以上的部分叫“瓜把”,或“把子”。第二茬的才均稱。有人喜歡吃“嘟”,有人喜歡吃“把”。分別心由此而生。
分什么東,分什么西;
分什么嘟,分什么把;
這黃瓜架又不是那秋千架。
大風(fēng)吹起滿天葉,
啥也不留下。
寫到這里,腦子里突然冒出了這么幾句東西。寫過了,卻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
黃瓜秧子拖得長,需要搭架。人往高處走,鳥揀高枝兒落,黃瓜秧向高架子上爬。爬啊爬,爬到架子上,開朵花,結(jié)個瓜,夏天翠綠一片。
我認(rèn)識一個人,姓王,開過飯店,有一手絕技,做醋泡黃瓜段。即把黃瓜切成均勻的條狀小段,然后用姜絲、花椒、辣椒、醋、食鹽、雞精等佐料,熬水。熬好,等水微溫時,頭天下午把黃瓜段放進(jìn)去,悶蓋嚴(yán)實,等到第二天上午即可食用。微酸,脆,味道麻辣可口。喜歡喝閑酒的人,會專門沖著這道涼菜到他店里來。我母親曾向他討教這門手藝,嘗試著做了一次,味道和口感上終究差那么一點火候。
王姓朋友后來迷上了某種直銷方式的生意。好好的一個飯店也不開了,到處聽課,到處宣講,拉人入伙,意氣風(fēng)發(fā)的,似乎馬上就要發(fā)大財。好幾年過去了,也不知他如愿以償沒有。
這過日子吧,沒有希望會沒奔頭,希望太大了,又容易被希望絆倒。人生就像一道菜,就算很簡單的一道菜,要想做得有滋有味,也是得講究一下配料和火候的。而這些又最難掌握。
黃瓜的生長期就那么兩三個月,夏天還沒過完,黃瓜就要罷園了。黃瓜秧子老了,葉子黃了。
黃瓜葉子很澀,很大,風(fēng)吹過去,嘩啦啦地響。
葫 蘆
葫蘆,嫩的時候作蔬菜。葫蘆滋味大類瓠子,吃法亦同。但有的葫蘆苦,不可食。
葫蘆老的時候用處多,做瓢,舀水。日本的《徒然草》里記,許由身外無物,喝水用手捧,有人送他一個瓢。他用后掛在樹上,風(fēng)一吹嫌吵,又扔了。
瓢者,漂也。所以,也可系在腰上,增加人體浮力,用以泅渡?!肚f子》里,有人種了一個大葫蘆,太大,不知可作腰舟,便打碎了。莊子笑其只知用“小”,不知用“大”。在遠(yuǎn)古,江多河眾,舟船屬于交通上的奢侈品,很稀少。
葫蘆可以盛酒,古裝電影里常見。金庸小說描寫的丐幫幫主洪七公,腰間便有一個,乘興喝幾口,哈哈一笑,陶然自樂。舊時農(nóng)家,掛在窗后,用來盛放菜籽或瓜種。
人怕老,葫蘆不怕老。人老皮松肉馳,岌岌可危;葫蘆則老而彌堅,一敲嘣嘣響。
不會說話的人,稱為悶葫蘆。王熙鳳罵丫環(huán):“你是個沒嘴的葫蘆怎著!”有些話,不可說,不必說,說也白說。做個沒嘴的葫蘆,其實很好。
葫蘆,偕音糊涂。難得糊涂,如果是自嘲或憤疾的話,無可厚非。如果故意裝糊涂,這樣的人不好玩兒。明人制印一方,曰:“儲淚一升悲世事”。這話倒是來得直接。
形狀扁圓的小葫蘆去瓤、挖孔,可養(yǎng)蟈蟈。小時候,我認(rèn)識一老者,就有這樣一個玩意兒,裝兩只蟈蟈,天冷了,怕凍住,便揣在懷里。蟈蟈偶爾鳴叫,“吱吱”,“吱吱”,零零碎碎,如聞天樂,令我極為艷慕。童年時代真是太寂靜了。
有個葫蘆架也不錯,豆棚瓜架雨如絲,讀《聊齋》解悶。但轉(zhuǎn)念一想,讀《聊齋》也不好,處處人鬼情未了,觸目感懷,不是解悶,倒是解連環(huán)了。《聊齋》實為幽憤之書。倒是《閱微草堂筆記》來得平和。
喜歡細(xì)腰葫蘆,更有曲線美。有朋友送我一個,很大,上面有彩繪,做成了工藝品。放在陽臺,今年雨水勤,居然浮了一層霉。
葫蘆摘下來,掛在那兒,落了灰,得經(jīng)常擦拭一下才好看。
油 桃
桃花很快就在春光里老了,一點一點變重,慢慢就變成了桃子。
桃是早桃,到了五月就熟了。這種桃子叫五月鮮。光聽名兒會覺得說的是五月,而不是桃子。桃子不大,圓圓的,很瓷實。顏色比桃花還艷,彤紅,紅得發(fā)紫,像上了一層釉子,油光光的,所以這種桃又稱為油桃。
桃花的顏色紅得讓人心動,悠然神往,卻倒也不起邪念。桃子的紅則簡直是一種誘惑了,似乎誘惑大時,雖白蛇當(dāng)?shù)?,亦可一劍斬殺,徑直前去?/p>
五月鮮,是味道的鮮,是色彩的鮮,也是風(fēng)物節(jié)令的鮮。
桃樹常長于仙境,不像荷花生于佛地。中國的仙境即是人境的理想化,雖難抵達(dá),卻可以近在咫尺?!队拿麂洝防锏膭⒊咳钫厝胩炫_山遇仙,仙人所食乃為芝麻飯、山羊脯、牛肉等,都是高營養(yǎng)高能量的東西,便于男歡女愛。仙境在很多地方,甚至是人境的復(fù)制粘貼。天上碧桃栽和露,不是凡花數(shù),桃花如夢,夢隨流水,別有天地,夢想成真,即是桃子。而那天臺山上的桃樹,也正是結(jié)了果實的桃樹。《華嚴(yán)經(jīng)》里的華藏世界,重重疊疊的一個又一個的佛陀世界,蓮花朵朵,純一清凈,纖塵不染,但感覺還是不及人間世界豐富明麗。人間世界,生生死死,花開花落,悲歡離合?!八七@等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牡丹亭》里的杜麗娘一聲長嘆。這世上有很多東西,留不住。留不住了,還想留,也還要留。
什么都不去留,也許大地就荒涼了。
傳統(tǒng)年畫中老壽星肩上的那幾顆壽桃,則碩大得多了,白中透紅,桃嘴彎彎,弧度飽滿,有造型美。小時候,看到那幾顆桃子,總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手到擒來,吃掉它們。后來才明白,那幾顆桃子是只能看的,只能愿想的。
有些東西,注定是只能看,不能摸——也無法摸。盡管你徑直向前,后來會發(fā)現(xiàn),原來還是遠(yuǎn)。
枇 杷
院子西側(cè)這株枇杷樹,大概已經(jīng)長了五六年了吧。剛栽上時,才是一尺多高的樹苗,現(xiàn)在已是近兩丈高的大樹了,把整個窗戶罩得滿滿的。再長下去,我倒嫌它長得太高太大了。它可能光顧著長個兒了,到現(xiàn)在還從沒結(jié)過果子。不過,枇杷樹的葉子也很好看,密,厚實,有質(zhì)感,看上去硬梆梆的。冬天,取其蒼綠;夏天,取其陰涼。秋天呢,來到庭院里的風(fēng)輕易吹不動它們,這樣,秋聲就小得多了。
鄭逸梅《藝林散葉》載:“徐悲鴻曾為柳翼謀畫扇,作枇杷數(shù)顆,渾圓可喜,著一二葉,亦疏落有致,題云,‘明年定購香賓票,中得頭標(biāo)買枇杷?!?/p>
又載:“豐子愷嗜枇杷?!?/p>
枇杷吃上去有杏果的味道,微酸,吃多了恐怕要倒牙。對于許多果實,我并不喜歡吃它們,只是把它們當(dāng)作花朵一般來欣賞。
今年春天,有一個枝子向外斜的太遠(yuǎn),從下面經(jīng)過時有點碰頭,于是被我隨手給折掉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那個枝子還開著幾蔟花苞。這是這棵樹第一次開花。我在整棵樹上找了個遍,偏偏就折掉的那個枝子開了花。惋惜了半天。
如今到了秋天,向陽的幾個枝子,倒都開花了,毛茸茸的,一粒一粒的,金黃。不知從什么地方飛來幾只鳥,也叫不上名字,天天嘰嘰喳喳地逗留在上面,我有點擔(dān)心它們會啄食這些花粒。這些花朵如果能結(jié)成果,明年初夏,就可成熟了。
棗 子
棗子好吃,又好看。棗樹的命賤,長在寒瘠的灘涂。一年長一點點。又過一年,再長一點點。長啊長,很多歲月過去了,樹長粗了。種樹的人也老了。
深秋,樹葉落了。繞著樹干落了一地。積厚了,就掃在樹根旁,堆一大堆。滿枝的棗子紅得真艷。用細(xì)長的青竹桿一打,嘩,落一陣紅雨。要是不打,這些棗子就會慢慢被風(fēng)吹落。
夜里,刮大風(fēng),吹過空曠的平原,呼呼——呼呼——世界顯得蒼老空茫,凜然而無情。早晨,靜悄悄的,推門一看,地上黃的是葉子,紅的是棗子。被風(fēng)吹落的棗子最甜。
本地土生土長的棗子有鈴鐺棗,有螞蟻尖棗。鈴鐺棗又小又圓,像一個個小玲珰。螞蟻尖棗略大,橢圓,鼓邦邦的。
現(xiàn)在的棗樹品種多了,棗子很大,叫不上名字,吃起來有點糠,棗子都紅了,葉子還很青綠。
感覺還是荒土地上的鈴鐺棗和螞蟻尖棗好吃、耐看。
很長一段時間,我晚上半躺在床頭,斷斷續(xù)續(xù)讀孫犁。讀他晚年那些與書有關(guān)的文字。一個老人愛那么多書,愛得有點癡了。書是一個豐富卻寂寞的世界。這個老人足不出戶,囿于一室,整日翻翻看看,修修補補,徘徊其間。那些隨手寫在書衣上的三言兩語,克制,隱忍,偶爾又透出絲絲感慨。天地有情,人非草木,即便經(jīng)歷、看透所有的世事了,要想超然世外,又如何能超然世外!
最近,我晚上又讀他的小說。讀不多,每天讀一兩篇,一本小說集子到現(xiàn)在還沒讀完。這些清淺的文字也許正適合每天讀上一兩篇。
他寫了很多可愛的女孩子。渾樸,自然,很純——又是男女之間很微妙的那種純(那種純,似乎在現(xiàn)今年代永遠(yuǎn)回不來了),不是靜止的,而是一顫一顫的,但又不發(fā)出任何聲音。就像暗夜微風(fēng)拂過水面,縠紋如夢。風(fēng)走遠(yuǎn)了,永遠(yuǎn)不回來了,而水平如鏡,仿佛什么也不曾發(fā)生過。
《老胡的事》中那個叫小梅的姑娘,她在山坡上拾被風(fēng)吹落的棗子的樣子多么美麗呀。如果人生什么時候都可以隨便做夢,那么每個秋天,我都愿意陪她一起去拾那些被風(fēng)吹落的棗子。《吳召兒》里面也有紅棗——
天大黑了,天上已經(jīng)出了星星。她坐在我的身邊,把紅棗送到我嘴里說:
“吃點東西就有勁了。誰知道你們這樣不行!”。
冷硬的秋風(fēng)吹過人間,黑瘦的樹冠變得空蕩蕩的,但最后還是會有幾顆棗子留下來。你看得見,或看不見,棗子都在那兒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