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高校教師的社會定位與時代使命、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新形勢等三個方面內容展開論述,強調了新時代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教師 ?第一資源 ?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0-0185-02
一、高校教師的社會定位與時代使命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的高等教育由大眾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發(fā)展,由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高等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已受到國家和地方高校的高度重視。2018年1月,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策文件,是黨中央立足新時代做出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
二、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著新形勢
1.黨中央對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興則國家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在十九大報告中,習總書記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
2.黨中央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戰(zhàn)略部署已確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發(fā)布《意見》),指出:“為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興國必先強師”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部署。
3.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新挑戰(zhàn)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和地方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面向高校先后實施 “千人計劃”等措施,引才、聚才、用才取得顯著成效。但是優(yōu)秀人才和高素質師資的缺乏依舊是制約高等教育質量的瓶頸,如何培養(yǎng)和引進人才是每一所高校面前的難題,高校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依然很大。從外部環(huán)境來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競爭已進行入白熱化階段,各高校的人才之爭非常激烈,甚至出現對人才的惡性競爭,影響了師資隊伍的穩(wěn)定;從內部環(huán)境來說,受體制、機制的障礙和傳統(tǒng)的、落后的人才管理觀念的影響,導致高層人才嚴重缺失,尊重、吸引、激勵、用好人才的“軟環(huán)境”需各高?;ù笮乃既ソㄔO。
三、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1.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保證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指導者、“引路人”,教師素質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成效和學生的發(fā)展,教育的改革創(chuàng)新的成敗也最終取決于全體教師的水平。一位大學校長曾經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學校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質量,一所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類拔萃?!罢衽d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yè)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大計。
2.加強高校教師伍建設是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新時代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fā)展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題詞,眼下各高校正處于改革轉型時期,各種新矛盾與新問題層出不窮,為確保高校順利實現轉型,推動高等教育科學化發(fā)展,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專業(yè)化水平和素養(yǎng),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成效,促進高等教育良性發(fā)展。
3.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基礎
高校承擔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應努力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高校培養(yǎng)出什么樣的人才,未來社會就由什么樣的人才來發(fā)展建設,因此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有利于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大業(yè)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李永俊.《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建設改革的意見》亮點及執(zhí)行建議[J].貴州教育,2018(19):20-21.
[2]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講話摘編[J].共產黨員(河北),2017(24):33.
[3]管培俊.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國高教研究,2017(12):17-19.
作者簡介:
蔡成梅(1969-),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助理政工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