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荻琳 鄭俊巍 宋炳良
[摘 要]教師領導力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改善教學效能。項目組構建了威權型、服務型和真誠型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的理論模型,并對356份有效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威權型教師領導力與服務型教師領導力正向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研究結果對增強威權型教師領導與服務型教師領導行為的有效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投入具有重要啟示。
[關鍵詞]教師領導力;學習投入;結構方程模型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10-0186-04
“在高等教育后大眾化背景下,教育質量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盵1]p80為了迎接高等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和新要求,教師的角色被賦予了新的定位?!敖處熢诮虒W工作中的角色應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啟發(fā)者、服務者和合作者轉變,要強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應更加全面有效地展示其領導力水平。”[2]p96因此,面臨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與變革的新形勢,探索教師領導力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研究在揭示教師領導力內(nèi)涵的基礎上,探討了威權型教師領導力、真誠型教師領導力和服務型教師領導力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機制,并就如何提升教師領導力以提高大學生學習投入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一、理論模型與假設
詹姆斯·庫澤斯和巴里·波斯納指出,領導力是領導者激勵他人自愿地在組織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人人都可以擁有領導力[3]。因此,領導力在本質上是一種影響他人達成共同目標的能力?!霸诋斍霸絹碓街匾暯K身學習、注重共同進步與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知識社會,隨著信息化、全球化的發(fā)展,領導力的作用空間得以拓展,同時也為領導力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資源與更大空間?!盵4]p116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領導者,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引領者?!敖處熥鳛轭I導者角色的提出,符合教學實踐活動的領導特性與教師角色的領導特征,因為教學活動與領導活動具有高度相仿性,教師角色與領導者角色具有高度趨同性。領導本身包含著教育的內(nèi)在要求,教學本身包含著領導的內(nèi)在特質。因此,教師向領導者學習,增強自己的教學領導者的角色意識,把自己變成有意識的自覺的教學領導者是十分必要的。”[5]p4
“教師領導力就是教師利用其職位所賦予的權利和個人所具有的影響力去影響教學活動中的相關者,組合多種教學方法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效能的能力和影響過程?!盵2]p97目前學界對教師領導力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學校校長對教師的管理上,而不是教師作為領導力角色對學生產(chǎn)生的影響。教師作為領導者角色的重要性長期以來并沒有得到中國學界的足夠重視。本研究通過對教師領導力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的機制探討,旨在提高教師領導力研究在中國的重視度,從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
在中國情境下,家長式的領導風格相較于其他領導風格具有更好的解釋力度。鄭伯塤、周麗芳和樊景立(2000)指出家長式領導方式表現(xiàn)為嚴明的紀律與權威、父親般的仁慈及道德廉潔性,具體包括威權領導、仁慈領導及德行領導三個維度[6]。威權領導作為中國情境下的典型領導特征,強調領導者的權威是絕對的并不容挑戰(zhàn),威權領導通過對下屬的控制,要求下屬毫不保留地服從。威權領導通過威嚴的形象和對下屬嚴格的要求,對員工工作投入度會產(chǎn)生一定的威懾作用。在中國教育情境中,教師身上通常體現(xiàn)出威權領導力特征,通過老師嚴格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促進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因此,研究提出了假設1。
假設1:威權型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產(chǎn)生正向影響。
社會交換理論開始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社會交換理論是解釋領導力及其效能的重要視角。社會交換指的是當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幫助和支持時,使得對方有了回報義務的利益互惠行為[7]。在社會交換理論的框架下,當領導者對團隊成員提供幫助和支持,充分地信任團隊追隨者并尊重團隊成員的價值時,在利益互惠的規(guī)范下,追隨者便會產(chǎn)生回報領導者的義務感和內(nèi)在動機,從而促使團隊成員做出更多的積極行為。領導與下屬成員之間社會交換的本質是相互尊重、信任和互惠。服務型領導理論強調領導者對下屬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承諾,并具有成為服務者的持續(xù)愿望[8]。在高等教育教學情境中,教師作為一個團隊的服務型領導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關懷、幫助、指導和支持,并且在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中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學生,這就使得學生愿意在學習中投入更多,以更多與學習相關的活動來回報教師的積極給予。因此,研究提出了假設2。
假設2:服務型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產(chǎn)生正向影響。
真誠型領導是通過不斷地激發(fā)領導者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的正面影響,增強團隊成員的自我認知程度,改善團隊成員的自我調節(jié)行為,進而開發(fā)組織情境中積極的心理能力,從而促進領導和團隊成員的正面發(fā)展[9]。真誠型領導強調領導者的道德品質對團隊及其成員的影響。真誠型領導為員工創(chuàng)建支持性的工作環(huán)境氛圍,在領導者積極的心理能量下,通過榜樣的感召作用,提高員工對組織的認同感,增強對組織和領導者的信任,從而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激發(fā)員工的工作活力、熱情與投入度。在教育情境中,真誠型教師領導力為學生提供支持性的學習氛圍,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以及正面能量的感召作用,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對老師的信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與投入。因此,研究提出了假設3。
假設3:真誠型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產(chǎn)生正向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數(shù)據(jù)收集
SEM是一種大樣本的分析技術,一般SEM的要求為模型的觀察變量與樣本數(shù)比為1:10-1:15之間,樣本數(shù)應為200-400之間較為適當[10]。本研究有效樣本為356個,符合SEM分析樣本數(shù)的要求。本研究以上海某高校在校大學本科生為調查對象,調查時間為 2018年9月16日至 2018年11月6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和回收360份問卷,剔除4份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356份,有效回收率為98.89%。其中女生189人,男生167人,受訪者的年齡結構大多數(shù)都在20-22歲之間。
(二)變量測量
領導力量表在教育情境下的使用需要選取適合教育情境下的項目,并作詞語替換,如將“work或job”替換為“studies或class”。威權型領導的研究采用鄭伯塤、周麗芳和樊景立(2000)所編制的威權領導分量表[6],示例問題包括“在學生面前,我的老師表現(xiàn)出威嚴的樣子”等3個題項。服務型領導的研究采用Ehrhart(2004)開發(fā)的量表[8],示例問題包括“我的老師為我提供學習機會讓我發(fā)展新能力”等5個題項。真誠型領導的研究采用Walumbwa et al. (2008) 開發(fā)的真誠型領導量表[9],示例問題包括“我的老師鼓勵同學說出與他/她不同立場的觀點”等7個題項。學習投入的研究采用Schaufeli et al. (2006) 開發(fā)的量表[11],示例問題包括“我對學習充滿了熱情”等5個題項。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7點尺度。
三、數(shù)據(jù)分析
(一)信度和收斂效度的驗證
驗證式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為SEM分析的一部分。SEM研究在執(zhí)行分析結構模型之前,應先分析測量模型,因為測量模型可以正確的反應研究的構面或因素[12]。本研究CFA測量模式變量縮減根據(jù) Kline (2005)的二階段模式修正,在執(zhí)行結構模型評估前先檢驗測量模型,如果發(fā)現(xiàn)測量模型配適度是可接受的,那么再進行第二步驟,進行完整的SEM模型評估[13]。本研究針對所有構面進行CFA分析,模型的四個構面為威權型領導、服務型領導、真誠型領導及學生學習投入,所有構面的負荷量均在0.6-0.9之間,且達顯著;其組成信度均在0.7-0.95之間,平均變異數(shù)萃取量在0.5-0.7之間 (如表1),符合Hair et al. (2009)及Fornell和Larcker (1981)的標準[14] [15]:1.因素負荷量大于 0.5 ;2.組成信度大于 0.7;3.平均變異數(shù)萃取量大于 0.5;4.多元相關系數(shù)的平方大于0.5。本模型除了威權型領導的兩個題項、服務型領導的一個題項以及學習投入的兩個題項稍低于0.5外,但仍屬大于0.36的可接受范圍,其余均符合標準,具有題目信度。綜上所述,本研究的四個構面均具有收斂效度。
(二)區(qū)別效度的驗證
一般認為如果所有因子的AVE值的平方根大于各因子間的相關系數(shù),則認為模型具有較好的區(qū)分效度,表2對角線上的數(shù)據(jù)為各變量AVE值的平方根,對角線下方的數(shù)據(jù)為變量間的相關系數(shù),由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本研究的問卷具備良好的區(qū)分效度。
(三)模型整體配適度。
應用SEM作為理論模型的驗證時,不錯的模型配適度是SEM分析的必要條件[16],配適度愈好即代表模型矩陣與樣本矩陣愈接近。本研究配適度指標參考Schreiber (2008)、McDonald 和 Ho (2002)、Boomsma (2000),挑選了幾個指針進行整體模式的配適度的評鑒,包括χ2檢定、χ2與自由度的比值、配適度指標(GFI)、調整后的配適度指針 (AGFI)、平均近似誤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漸增式配適指標(Icreamental Fit Index, IFI)、比較配適度指標(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17-19]。由圖1的結果可以看出,本研究模型具備良好的整體配適度。
(四)模型路徑系數(shù)
在結構統(tǒng)計模型中,由表3的研究結果可知,真誠型領導對學習投入的回歸系數(shù)不顯著,服務型領導與威權型領導對學習投入有顯著影響。因此,在本研究中,假設1和假設2成立,假設3不成立。
五、結論與展望
如何通過提高教師領導力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并使其適應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是一項需要學界進行認真研究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分析了威權型、服務型和真誠型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的直接影響,并且根據(jù)356份有效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威權型教師領導力與服務型教師領導力正向影響學生的學習投入。本研究通過整合領導學和教育學的研究,實證檢驗了威權型教師領導力通過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可以督促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度;同時,服務型教師領導力通過對學生的關懷可以激發(fā)大學生的感恩回報情緒,從而增加對學習的投入。這是國內(nèi)學術界關于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影響作用進行實證研究的有益嘗試。在威權型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產(chǎn)生促進作用的同時,高校不應該忽視服務型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為學生在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后,會更加投入到學習中以回報教師的幫助。根據(jù)《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完善教師學習培訓體系的要求,學校和高等教育主管部門應把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價值觀培訓相結合,重視服務型教師領導力的培訓,倡導高校教師給與大學生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領導力對學生學習投入的積極影響。未來的教師領導力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中國教育情境下的中介和調節(jié)因素對大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 劉玉.許國動. 教師教學領導力: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視域[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1):80-84.
[2] 涂乙冬,俞悅.教師領導力影響大學生學習成績的機制研究[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6-100.
[3] [美]詹姆斯·M·庫澤斯,巴里·Z·波斯納.領導力:如何在組織中成就卓越[M].徐中,周政,王俊杰,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3.
[4] 鄭燕林,李盧一. MOOC教師教學領導力:內(nèi)涵與自我提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6-123.
[5] 李沖鋒.教師教學領導力的開發(fā)[J].當代教育科學,2009(24):3-7.
[6] 鄭伯塤,周麗芳,樊景立. 家長式領導量表: 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測量[J]. 本土心理學研究,2000(14):3-64.
[7] Blau, P. M.Social Mo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56(3):290-295.
[8] Ehrhart, M. G. Leadership and procedural justice climate as antecedents of unit-level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4(1):61-94.
[9] Walumbwa, F. O., Avolio, B. L., Gardner, W. L., Wernsing, T. S.,& Peterson, S. L. Authentic Leadership: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heory‐Based Meas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8(1):89‐126.
[10] HairJr., J. F., Tatham, R. L., Anderson,R. E., &Black, W.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ition)[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8.
[11] Schaufeli, W. B., Bakker, A. B., &Salanova, M. The measurement of work engagement with a shortquestionnaire: A cross-national study[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06(4):701-716.
[12] Thompson, B.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Understand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4.
[13] Kline,R.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ition)[M]. New York: Guilford,2005.
[14] Hair Jr., J. F., Black, W. C., Babin, B.E., & Anderson,J.,R.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ition)[M].New Jersey: Prentice Hall,2009.
[15] 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1):39-50.
[16] Byrne,B.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AMOS: Basic concepts, applications, and programming (2nd edition)[M]. New York: Routledge,2009.
[17] Schreiber, J. B. Core reporting practic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Research in Social &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2008(2):83-97.
[18] McDonald, R.P., & Ho, M. H. 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repor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analyses[J].Psychological Methods, 2002(1):64–82.
[19] Boomsma, A. Reporting analyse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J].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000(3):461–483.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