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懂
摘 ?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智能化為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提供了便利,圖書館服務也是如此。在智慧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在面向校內提供服務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服務地方、傳承文化等功能,充分利用資源豐富、信息儲量大、操作簡單等智能化優(yōu)勢,注重面向社會,為用戶提供專業(yè)、高效的服務。本文首先對智慧圖書館進行概述,其次分析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面臨的問題,最后提出智慧建設背景下如何拓展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路徑。
關鍵詞: 高校智慧圖書館 ? ?社會服務 ? ?智能化平臺
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高校圖書館傳統(tǒng)借閱服務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基本需求,開發(fā)資源面向社會提供服務已成為高校圖書館職能拓展、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趨勢,對高校圖書館在“智慧”建設方面提出新要求。在智慧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只有通過對人、資源和空間等要素進行充分的融合,提高服務社會群體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才能滿足服務社會的基本需求。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為讀者提供個性化、專業(yè)化的服務。作為一種更高級別的服務,智慧服務在智能化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為讀者提供高效、舒適的閱讀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和科學創(chuàng)造空間。智慧服務平臺可以為讀者提供推薦服務,實時推送高效、精準的個性化知識,同時有效提高館員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1.智慧圖書館概述
當今社會,隨著“智慧地球”的提出,智慧的概念及“智慧+”方式在人們生活中不斷涌現,引起廣泛關注,如:智慧城市、智慧醫(yī)療、智慧教室等。其中,智慧圖書館逐漸成為重點研究對象之一。盡管智慧圖書館逐漸深入人心并推廣,但是關于智慧圖書館的概念仍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從文獻資料看,很多研究人員對智慧圖書館進行解釋,但觀點不一,仍在探索階段。在最新文獻資料中,研究人員將智慧圖書館和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結合,在實際應用中與最新科學技術存在較大的聯系。從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情況看,在模式構建上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優(yōu)勢,同時結合數字圖書館和其他先進圖書館的發(fā)展特點。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與科技、網絡及智能化技術息息相關,工作的核心是人與物的關聯性,改變以往形式下的知識服務,向智能化階段發(fā)展,可以說,智慧圖書館的核心是智能化技術。從這里可以看出,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要充分依托先進的科技,以服務用戶為宗旨,主要包括資料、知識、信息及個性化的智能服務,從而滿足當前階段人們對圖書館的基本需求。由此可見,未來的智慧圖書館離不開智能的服務模式、數字技術和人性化的設施,它為高校圖書館的轉型發(fā)展并提供優(yōu)質服務指明了方向。在智慧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化服務要體現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網絡資源服務、自助語音服務、信息推送服務等有效整合,在資源內容上更加多樣化,為校內外提供專業(yè)化的閱讀服務。
2.智慧建設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困境
2.1服務意識轉變不及時
2002年,教育部提出“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qū)讀者開放”,2015年重新修訂后的《規(guī)程》提出高校圖書館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fā)揮信息資源優(yōu)勢和專業(yè)服務優(yōu)勢,為社會服務”,同時用更嚴謹的措辭提出“圖書館應在保證校內服務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發(fā)揮資源和專業(yè)服務的優(yōu)勢,開展面向社會用戶的服務”。但是從實際情況看,高校圖書館在服務意識上仍以本校師生為主,面向社會大眾服務的圖書館少之又少。不僅如此,高校圖書館在高校內設機構中定位為體制內的教輔單位,圖書館管理人員缺乏服務社會大眾的動力,不愿意承擔過多的工作負擔,在服務社會工作的推進中存在一些問題。從高校管理層看,面向社會服務意味著承擔更大的管理風險、利益沖突等,在思想觀念上難以有效轉變。受以往圖書服務理念的影響,智慧化高校圖書館不能有效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面向社會服務方面仍有很長路要走。
2.2學科專業(yè)資源不充分
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在資源配置和采購上以廣大師生為主,比如服務校內各個專業(yè)、學術研究等內容,不同的高校圖書館在資源配置上存在很大的差別,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圖書館資源面向社會服務時的局限性。除了紙質文獻資料外,高校在電子資源建設中以校內學科建設為主,優(yōu)先為師生提供資源信息。當前階段,一些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中采購經費有限,校內學科資源分配尚不能滿足,故不會過多照顧社會大眾的基本需求。因此,適合社會需求的文化類、多媒體類、普通報刊類等資源較少,影響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展服務的效果。
2.3整體空間容量不滿足
在高校智慧圖書館建設中,通過對本校師生數量及其需求的綜合分析,結論是在空間容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從實際情況看,圖書館整體環(huán)境較好,同時具備相應的圖書資料和學習氛圍,一些學生喜歡到圖書館自修。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大量學生涌入圖書館,在座位分配上已經滿足不了當前階段師生的基本需求。特別在臨近期末考試、英語等級考試、研究生考試時段,圖書館一座難求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高校圖書館存在違規(guī)占座的情況。隨著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一些高校采用座位預約系統(tǒng)、設置考試專區(qū)、定期清理占座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座位不足的壓力。但是,面向社會服務后,圖書館的空間資源進一步壓縮,引起一些師生的不滿,這是智慧圖書館建設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2.4館員隊伍素質良莠不齊
智慧圖書館的發(fā)展對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當前階段,一些高校圖書館員素質單一,面向社會化服務方面存在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智慧圖書館建設不僅需要圖書館員具備專業(yè)的技能,而且要求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操作能力和現代媒介素養(yǎng),為此,打造能夠適應和滿足“智慧時代”要求的圖書館專業(yè)管理人員的任務十分迫切。高校圖書館以往的人才隊伍建設側重情報學和圖書館學,面向社會服務需要掌握多元化的信息資源,以滿足不同用戶的基本需求。除了專業(yè)的服務能力外,圖書館員還應具備市場管理運營能力,注重知識和結構的優(yōu)化,提升社會服務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