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西建工集團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姚開成 陳軍民 張桂美 黃蘭艷 許 懿
柳州市蓮花城裝配式鋼框架結構保障性住房項目,地下室為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地上為鋼結構框架支撐結構,基礎采用樁基。項目用地面積43505.79m2,總建筑面積137183.96m2,共設計10棟住宅樓,其中7棟高層住宅樓,2棟帶商業(yè)服務網點的高層住宅樓,1棟多層住宅建筑。設計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是廣西首個鋼結構住宅產業(yè)化試點項目(見圖1)??蚣苤捎镁匦武摴芑炷林?,框架梁及次梁采用焊接H型鋼梁,樓板采用鋼筋桁架樓承板。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鋼筋保護層厚度:梁、柱為25mm,墻、板為15mm。工程從結構選型、初步設計到結構優(yōu)化均嚴格按照裝配式建筑進行設計,施工過程實現工廠化,部件運抵現場,施工現場通過螺栓組裝和少量焊接形成主體結構,總體裝配率達60%。
圖1 柳州市蓮花城裝配式鋼框架結構保障性住房項目
柳州市蓮花城裝配式鋼框架結構保障性住房項目利用BIM技術模擬施工,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縮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質量,在發(fā)展新技術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傳統(tǒng)鋼結構安裝施工操作主要是現場管理,按照紙質策劃確定基本方案,形成傳統(tǒng)施工方案,由公司審核并按公司要求實施,最后完成裝配式鋼結構工程安裝施工。傳統(tǒng)鋼結構安裝施工操作方法中存在諸多不足,傳統(tǒng)工程安裝施工方法與現場實際情況結合不緊密,規(guī)劃性不足,導致頻繁返工、增加人員和時間投入、浪費材料等問題,增加項目運行成本。因此,本工程運用BIM技術模擬裝配式鋼結構施工輔助實施,減少不必要返工,降低施工成本。
柳州市蓮花城裝配式鋼框架結構保障性住房項目利用BIM技術輔助裝配式建筑施工,對鋼結構安裝進行信息化模擬,并通過BIM全過程智能控制和全過程協(xié)同工作的強大優(yōu)勢,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施工成本、縮短工期。
通過BIM軟件創(chuàng)建BIM鋼結構模型,并將BIM模型導入Navisworks,對核心節(jié)點部位的施工工藝進行模擬,生成施工3D演示動畫,進行動畫技術交底,指導現場施工人員作業(yè)。
鋼結構建模是通過Tekla Structures軟件將二維的設計圖紙轉換成三維可視化模型,通過三維模型分解成各個部品構件,并將部品構件進行預制生產,最終運輸到現場裝配施工。三維模型與施工進度計劃、成本緊密關聯(lián),形成貫穿整個施工周期的立體管理體系。
根據工程的扁鋼管混凝土柱-支撐結構體系結構類型,在鋼結構施工前應運用BIM技術對整個工程會審后的原設計圖紙進行二次深化設計,通過Tekla Structures鋼構軟件建立1∶1實體模型,將各部節(jié)點進行分解后再優(yōu)化,提出1套既可指導車間加工,又能指導現場施工的深化設計方案(見圖2)。
圖2 鋼梁鋼柱節(jié)點深化加工
運用BIM技術進行圖紙會審相較于傳統(tǒng)圖紙會審具有速度快、精確率高等優(yōu)點,針對BIM模型也需進行細致審核才能保證模型的實效性。BIM模型會審的目的是保證模型的信息與設計信息準確無誤,組織建模技術員與設計單位代表通過反查各專業(yè)模型的構件與設計信息進行對比,可審查出模型是否存在錯誤或信息缺漏。
三維審核包括2個工作程序:模型的細致程度審查;碰撞檢測的合理性審查。
1)模型精細度審查是指根據設計規(guī)范,審查項目不同階段模型需達到的精細程度,主要參照模型的細致程度規(guī)范,再根據實際施工需要確定已有的BIM模型在對應的施工階段是否達到相應精度要求(見圖3)。
2)碰撞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分硬碰撞和軟碰撞2種。硬碰撞是指實體與實體之間的交叉碰撞;軟碰撞是指實體間并未碰撞,但間距和空間無法滿足相關施工要求,由軟件設定的碰撞條件進行檢測的結果。
圖3 利用軟件查看模型屬性
本項目施工空間中場地狹小復雜,通過BIM三維模型的運用將施工過程和施工技術要點整合到1個三維模型動畫中,項目各參與人員可直觀地查看該技術要點的實施方案,實現信息無損共享和無障礙交流。同時,通過三維模擬動畫,根據專業(yè)人員經驗,對施工進行論證,進而優(yōu)化施工方案。
鋼結構模擬施工主要分2個步驟。
1)將深化整合的BIM模型導入Navisworks中。
2)根據計劃方案和現場實施情況,確定部品構件施工順序。確定部品構件的運動軌跡和時間,并與部品構件相連接。
將BIM模型從Revit中導出NWC格式文件,在Navisworks中打開NWC格式文件,完成BIM模型導入Navisworks的步驟。
在Navisworks軟件中,通過多種漫游查看結構構件模型,預覽整個工程項目的內部構造,將不同結構構件相互關聯(lián),模擬施工過程及設備操作等。大體動畫類型分類如下。
1)對象動畫 把蓮花城項目建筑結構模型創(chuàng)建為對象動畫,為某施工工序創(chuàng)建演示過程,并進行直觀展示。
2)交互式動畫 通過創(chuàng)建交互式動畫,建立各構件間的交互式聯(lián)系。如窗按鍵與窗,在Navisworks中模擬點擊開窗按鈕,窗在動畫中自動打開。
3)漫游動畫 點擊事先錄制好的動畫按鈕,再點擊“向前”“旋轉”“放大”等按鈕,通過鼠標在項目模型內指引行走,錄制模型的整體或部分內部構造,形成短視頻漫游動畫。
4)施工進度模擬 模擬該項目的施工進度計劃。
在該項目中利用Navisworks軟件中的Animater工具為鋼架結構的整體吊裝編制動畫模擬(見圖4)。
圖4 鋼結構吊裝模擬
利用BIM 3D模型進行現場指導施工,較2D圖紙具有更直觀、高效的優(yōu)勢。
通過4D技術模擬施工過程,根據不同時間節(jié)點對施工進度進行模擬。預演各時點進度情況,驗證進度計劃安排及施工組織安排的合理性、科學性。此外,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實現計劃進度與實際進度的對比及動態(tài)跟蹤,及時糾偏,進而為現場指導施工打下基礎,使施工人員直觀了解施工過程的具體情況(見圖5)。
圖5 蓮花城項目鋼結構BIM模型
1)質量監(jiān)控體系 借助廣聯(lián)達BIM 5D平臺搭建實時共享的質量監(jiān)控體系,質檢員將工程施工過程中發(fā)現的質量問題統(tǒng)一上傳至平臺,并標注在BIM模型中,對質量問題全過程跟蹤,督促相關單位及時消除隱患。
2)鋼結構專業(yè)建模 要求梁、板、柱等部位構件的截面尺寸與定位尺寸須與施工圖紙保持一致;管廊內梁底標高與設計圖紙要求一致,如遇到管線穿梁情況,需設計單位提供詳細的結構配筋圖,運用BIM技術進行建模確定管線穿梁的節(jié)點。
3)模型交付質量管控 交付模型必須通過模型審核,審核通過后交付使用。模型交付前對各專業(yè)分包單位進行技術交底。交付的模型必須包含全部專業(yè)信息,可對施工全程的信息進行反查。
1)企業(yè)自身及第三方咨詢單位建立的項目BIM模型、數據交流平臺等嚴禁保存于國外服務器,需做好信息核心技術的保密工作,對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領域信息系統(tǒng)及數據的保護至關重要,需做好信息安全的全面管控。
2)項目BIM團隊定期開展信息安全等級評估,對BIM模型和數據進行有效監(jiān)控,并報相關住建單位審查。
3)工程項目中涉及人防、經濟安全等戰(zhàn)略性重要信息數據需進行特殊加密,特殊情況下不進行數據上傳。
4)在BIM模型中,直觀地查看三維模型,確定現場作業(yè)危險位置并在模型中標注,將危險位置信息錄入廣聯(lián)達BIM 5D平臺,指導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員發(fā)現施工現場存在安全隱患時,將隱患問題錄入廣聯(lián)達BIM 5D平臺中并發(fā)給相關管理部門,責令整改。
5)項目針對已有建筑模型及施工場地布置模型進行災害應急疏散模擬,優(yōu)化逃生線路,得到最優(yōu)疏散方案。根據方案在對應地點進行消防設施布置,根據疏散方案制作模擬逃生漫游視頻,定期對進場施工人員進行消防應急演練,防患于未然。
6)項目針對已有模型進行危險源分析識別,預先確認危險源位置,針對臨邊洞口等危險源提前處理,導出圖紙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排除安全事故隱患。
1)以6號樓為例,施工前利用碰撞檢測功能解決各類碰撞25處,其中管線與結構碰撞3處、管線與建筑墻體碰撞7處、管線系統(tǒng)間碰撞15處。利用該功能在施工準備階段及施工過程中可節(jié)省人力物力,縮短工期,避免返工及誤工,節(jié)省材料8%以上。
2)通過BIM技術的引入,蓮花城項目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折損和返工率。項目原施工材料折損率18%,返工率20%;引入BIM后材料折損率降至10%,返工率降低至8%。
“模擬施工”是現代工程的重要一環(huán),而BIM技術則是將建筑工程引入數據化領域的新型數據化工具,將二者完美結合,不僅能顯著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成本,加快工程進度,而且對于建筑施工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有著深遠影響。
柳州市蓮花城裝配式鋼框架結構保障性住房項目成功地將BIM技術應用于模擬施工中,不僅提升了裝配式鋼結構的施工質量及通過率,而且為BIM技術在建筑施工中的全面應用積累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