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強,茍曼曼,周承銳,李田功
(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山西永濟044502)
動車電機吊掛處蝶(錐)形墊圈斷裂失效,會對動車行車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氫脆斷裂為斷裂失效方式之一。氫脆現(xiàn)象是指溶于鋼種的氫,聚合為氫分子,在鋼內部形成細小的裂紋,造成應力集中,超過鋼的強度極限,又稱白氫脆現(xiàn)象點。動車電機吊掛處蝶(錐)形墊圈所用材料為65Mn,為了分析該65Mn蝶(錐)形墊圈氫脆斷裂機理,首先對蝶形墊圈的不同制造工藝及引起墊圈斷裂的因素做簡要分析,以便更好地分析氫脆斷裂氫的來源及其氫脆斷裂機理。根據(jù)鋼件吸氫原理,在零件制作過程的選材,制作工序,加工方法和如何去氫等方面給出方向和方法,以減少氫致開裂造成的重大損失,保證動車的運行安全。
失效鋼墊片外形圖貌以及裂紋情況如圖1所示。
墊片材料為GB65Mn,化學成分如表1所示。機械性能見表2.
圖1 失效墊圈實物照片
表1 GB65Mn材料成分(質量分數(shù),%)
表2 GB65Mn材料機械性能
鋼件墊片制作工藝流程為:
淬火+回火——化學除油——熱水洗——水洗——電解除油——熱水洗——水洗——酸洗——水洗——電鍍鋅鐵合金——水洗——水洗——出光——鈍化——水洗——干燥。
通常情況下,隨著硬度的提高、冷作硬化程度的增加和鋼零件的含碳量和P、S、Sn、As有害元素的增加,在酸洗和電鍍過程中,氫的溶解度和因此產生的吸收氫的總量也將增加。加工、轉序運輸貯存不當、服役環(huán)境惡劣等也可能存在滲氫的可能,但這種影響通常不足以引起氫脆開裂失效。因此,氫脆中的氫主要來源于酸洗和電鍍。
2.1.1 酸洗
從電鍍工藝中可以看出,電鍍之前墊圈必須經(jīng)過酸洗,在酸洗過程中墊圈除了表層氧化物與酸發(fā)生化學反應外,Sn、Pb等金屬也會和酸反應,產生的氫會大量進入金屬中,而酸洗液的成分、酸洗溫度、酸洗時間以及合金成分等都能影響氫含量,酸洗液的成分應盡量采用稀釋過的鹽酸并添加緩蝕劑和表面活性劑,來減少酸液對金屬的腐蝕。控制酸洗的溫度,在高溫的氫環(huán)境下,會產生高溫氫腐蝕。酸洗的時間要嚴格控制,鋼件長時間與腐蝕液接觸,導致電化學腐蝕的發(fā)生,而使氫原子侵入鋼件。尤其嚴禁使用強酸和陰極除油法。強酸對金屬有強烈腐蝕作用,破壞金屬表面光潔度,做為陰極在電化學腐蝕反應中有氫析出,部分原子氫進入鋼材料內部使局部氫富集。
2.1.2 電鍍電化學反應
電鍍的同時也存在析氫過程,因此電鍍后在鍍層中和墊圈內部將含有大量的氫。電鍍鋅時,在墊圈(陰極)上首先析出的不是鋅而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氫化物,其中一部分分解成原子氫進入墊圈內。
2.1.3 除氫不徹底
雖然墊圈在鍍鋅后都要進行除氫處理,但除氫工藝有偏差,殘留氫超標,則有造成氫脆的可能。除氫的工藝溫度、保溫時間和最佳除氫時機很關鍵。
時間短溫度低,氫不能去除徹底;電鍍后超過1 h~2 h氫已侵入基體深處,也難以徹底去除。通常推薦的保溫溫度為(190±10)℃.溫度過高會破壞鍍層,也會使硬度降低,溫度過低氫不能溢出。一般去氫保溫超過4 h~6 h后殘余氫含量降低緩慢,超過12 h基本不變。所以傳統(tǒng)電鍍和熱鍍鋅后殘留氫是必然的,只是要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圍之內,即一般控制在(5~10)×10-6以下.
另有文獻表明[6]:采用有效的驅氫工序驅散滲氫,可以減少氫脆應力。驅氫應在恒溫箱中進行,驅氫溫度一般為200℃~230℃,驅氫的最短時間一般為8 h~12 h.最佳時機選擇在電鍍鋅后鈍化前2 h內進行,停留時間越短越好。
在掃描電鏡下的墊圈氫脆斷口形貌通常為冰糖狀沿晶分離形貌,斷口表面通常有二次裂紋,可見典型的雞爪紋特征。金相組織通常為回火托氏體,如圖2所示。
圖2 雞爪痕形貌特征金相100X
2.3.1 影響零件氫脆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影響零件氫脆敏感性的主要因素有:1)材料的特性;2)材料的致密度、內部缺陷;3)含氫量多少;4)強度、硬度;5)所受應力狀況。材料對氫敏感性越高,材料缺陷越多,基體含氫量越高,脆性相越多,組織越粗大,強度越大,硬度越高,所受張應力越大,則越容易誘發(fā)氫脆斷裂。
2.3.2 氫脆金屬材料發(fā)生氫脆的條件
氫脆金屬材料發(fā)生氫脆需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1)有較強的氫敏感性;2)有集中拉應力;3)有氫的存在。失效墊圈基體內檢測出殘留較高濃度的氫,構成墊圈氫致開裂的內在條件。墊圈的金相組織為回火托氏體,屬于會發(fā)生氫脆可能的組織形式。同時,墊圈硬度在45 HRC左右,說明墊圈強度很高,氫脆的敏感性與零件的強度成正比,該墊圈的氫脆敏感性較大。彈性墊圈在安裝后承受著較大的應力,因而有可能發(fā)生氫脆[2]。
2.3.3 氫在金屬中的運動
氫在金屬材料基體的存在,是金屬件發(fā)生斷裂主要原因,金屬基體氫含量一般在(5~10)×10-6以下,氫致裂紋的傾向不明顯。而當失效墊圈中氫含量平均值高于(5~10)×10-6時,基體中的氫,遇到裝配應力或動載荷時即發(fā)生氫的聚集,最終形成氫脆斷裂。
從微觀上分析,氫原子具有最小的原子半徑(0.053 nm),所以易于進入金屬內部晶格,隨后在應力作用下,基體金屬發(fā)生位錯,導致氫向應力升高的部位迅速擴散聚集,由氫原子(H)變?yōu)闅浞肿樱℉2),即 H++e→H,2H→H2↑.
裂紋產生后迅速擴展,根據(jù)材料種類和含氫濃度的不同,裂紋擴展的速率也不同,最高的裂紋擴展速率可達聲速。其機理是在氫聚集的部位發(fā)生的反應產生了巨大的體積膨脹效應,這種在晶粒邊界或位錯塞積處的膨脹效應就形成了裂紋[1]。
2.3.4 釘扎效應
在金屬基體缺陷缺口根部、微裂紋尖端處這些局部應力集中較高的區(qū)域,一旦零件開始負載,氫原子便向這些區(qū)域擴散、集中,發(fā)生局部氫濃度富集和偏聚,形成新的氫氣團。金屬中的位錯、晶界、夾雜物與基體的相界面、氣孔等缺陷處都是氫原子容易偏聚的地方。
此外,當材料變形的應變速率較低時,氫氣團帶著位錯運動而運動,位錯落后于氫氣團,氫氣團對位錯起“釘扎效應”,使位錯不能自由活動,引起材料的局部硬化。在外力的持續(xù)作用下,材料變形的應變速率加快,不斷生成新位錯,這些新位錯又形成新的氫氣團,當運動中的位錯和氫氣團遇到障礙時,則產生位錯的疊加、塞積和氫氣團的聚集。當應力大于材料強度的臨界值時,在局部硬化區(qū)和位錯的塞積端部就會形成微裂紋尖端,從而在此處又產生了新的應力集中、新的氫富集、新的位錯與氫氣團、新的位錯被釘扎,如此循環(huán)反復,導致裂紋不斷地形成和擴展,直至零件脆斷[1]。
2.3.5 GB65Mn墊圈氫脆原因分析
GB65Mn墊圈組織為回火托氏體組織和少量粒狀碳化物,組織應小于4級。一般墊圈涂層相對完好,不會有明顯銹蝕,也就說氫來源于環(huán)境腐蝕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來源于原材料、熱處理和表面處理過程。墊圈為蝶(錐)形彈墊,在服役狀態(tài)時凸起面內圓邊緣受張應力作用,晶格位錯增值,并促使位錯的運動,若氫含量超過5 ppm~10 ppm以上時,氫容易和位錯交互作用,使得裂紋前沿塑性區(qū)急速向應力集中區(qū)富集。所以,應力更容易在墊圈張應力區(qū)首先聚集,達到臨界點而開裂。產生氫致微裂紋后,微裂紋的尖端是應力集中區(qū),氫原子便向裂紋尖端擴散聚集,使裂紋持續(xù)擴展直至墊圈開裂。
化學成分檢測結果見表3.
表3 實物化學成分 (質量分數(shù),%)
實物基體化學成分符合要求。
硬度檢測結果見表4.
表4 實物硬度檢測結果
根據(jù)中國國家標準GB/T 230.1-2009“金屬材料洛氏硬度試驗第1部分,對墊圈進行洛氏硬度檢測,芯部和表面硬度平均值分別為 46.0HRC、46.7HRC.
氫含量檢測結果見表5.
表5 實物氫含量檢測結果
從表5可知,65Mn墊片H元素含量平均值為27.2 ppm,正常含量為5 ppm~10 ppm,所以含量偏高。
金相檢查結果見圖3.
圖3 金相檢測結果500X
經(jīng)金相顯微觀察,樣品的組織為回火托氏體加少量粒狀碳化物。
圖4為試樣截面線掃描結果。
圖4 試樣截面線掃描結果
對能譜鍍層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有的鍍層完整,有的局部已脫落,鍍層厚度范圍約11μm~36 μm,鍍層鋅的防腐性能好,外界氫進入的可能很小。
送檢65Mn墊圈化學成分合格,硬度處于要求范圍的中偏下,組織為回火托氏體,鍍層厚度約11μm~36μm,防腐性能好,氫含量平均值為27.7ppm,偏高,具有氫脆開裂風險。
結果表明,墊圈的各項理化指標均在標準范圍之內,唯有墊圈部件內的氫含量偏高,達到氫含量平均27.7 ppm,鋼的含氫量在10 ppm之內時,鋼件不會因含氫而產生有害裂紋。墊圈由于含氫量過高,墊圈的強度較高,對氫的敏感性加強,墊圈裝配到高速運行的動車后,經(jīng)過長期高速運行與震動,在應力的驅動下,使墊圈中的氫發(fā)生定向聚合,使得晶界強度降低,從而產生微觀裂紋,裂紋產生后氫又聚集在裂紋尖端,使得裂紋尖端強度降低,裂紋繼續(xù)擴展,當裂紋擴展至臨界長度時,裂紋失穩(wěn)擴展,墊圈發(fā)生斷裂。
所以發(fā)生氫脆斷裂的根本原因是墊圈中氫含量過高,誘因是運動過程中震動產生的應力。
試驗已經(jīng)證明,含有鉻、鎳的高強度鋼種對氫很敏感,碳含量較高的鋼氫致開裂的傾向更大,低碳鋼不易發(fā)生氫致開裂,組織致密的鍛件比組織梳松的鑄件更容易發(fā)生氫致開裂。氫原子滲透到鋼的內部后,會降低晶粒間的原子結合力。氫致開裂的斷口和其他脆性斷口很相似,高強度材料容易出現(xiàn)沿晶斷口,對于低碳鋼在沿晶下斷面上容易出現(xiàn)細小的發(fā)育不完整的韌窩,有人稱為“雞爪紋”。
圖5 結晶斷裂形貌1000X
圖6 裂紋兩側形貌100X
氫致開裂具有滯后性,對于焊接結構件氫致開裂的發(fā)生具有突然性,會對人身和財產構成嚴重威脅,需引起高度重視。
將需除氫的構件放置在真空烘箱內,加熱至200℃~250℃,保溫4 h~8 h,隨爐冷卻至室溫。
將需除氫的構件放置在盛有耐高溫的油槽中,加熱至200℃~250℃,保溫2 h~3 h,隨爐冷卻至室溫。熱油中能獲得與烘箱中除氫同樣的效果,受熱均勻,對設備要求更為簡單。
1)氫含量高是鋼件開裂的一個主要原因;
2)氫可在鋼零件制造過程的主要工序侵入;
3)鋼件中的氫可通過后續(xù)工藝措施進行控制預防;
4)真空去氫和油中加熱去氫是鋼件去氫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