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6日,計量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召開工作會議。中國工程院李天初院士,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段宇寧,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專職副主任、事務中心主任裴亞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祖良,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計量司原副巡視員陳紅,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第七屆委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原遵東研究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國際合作部高蔚主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光學所林延東所長,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力學所王健副所長,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科技管理部吳金杰副主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所盧曉華研究員,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才磊、郭劍等與會。會議由段宇寧主持。
會上,段宇寧首先對與會人員遠道而來表示歡迎,并強調了計量學名詞審定工作對學科發(fā)展的基礎作用。裴亞軍回顧了計量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發(fā)展歷程和重要成果,并對各位專家為計量學名詞規(guī)范化工作的付出表示感謝。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熱工所研究員原遵東介紹了本次會議需要討論的17條與國際單位制(SI)基本單位定義相關的名詞和計量學通用名詞,前者包括米、千克、國際千克原器、國家千克原器、開爾文、安培、秒、坎德拉、摩爾;后者包括計量學、測量結果、比對、測量儀器、實物量具、測量系統(tǒng)、測量系統(tǒng)的選擇性、最大允許測量誤差。其中重點討論了2018年11月國際計量局(BIPM)表決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后,計量學名詞定義需要做的相應調整。
此次會議形成的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的定義,將于5月20日國際計量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布。
為促進計量學的學科發(fā)展,會議還討論了籌備第二屆計量學名詞審定委員會的相關事宜。本次會議實現(xiàn)了既定目標,與會專家充分交流,制定了相關計量學名詞及定義的調整原則,推動了我國計量學名詞的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