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 劉偉
[摘要]尋烏調查是毛澤東眾多調查研究中的一個縮影,尋烏調查方法貫穿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原理,為黨的思想路線的確立提供了思想準備,在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學習研究毛澤東尋烏調查的主要方法、挖掘毛澤東尋烏調查方法的時代價值,有利于做好新時期的調查研究工作。
[關鍵詞]調查方法;時代價值;尋烏調查
[作者簡介]袁博(1984-),女,湖南岳陽人,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湖南分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干部教育培訓、中共黨史。
[中圖分類號] A8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9-0009-03
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以來非常重視調查研究,毛澤東首倡的調查研究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作風。研究尋烏調查方法挖掘其時代價值,對于學習領會習近平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思想,促進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解剖麻雀”進行典型分析
解剖麻雀調查方法是在掌握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之后,選定具有代表性的對象,進行深入、細致調查研究,獲取詳細情況,從而概括出同類事物規(guī)律性特征的調查研究方法。毛澤東將這種由個別推及到一般的典型調查法稱為“解剖麻雀”,這種典型調查法蘊含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關于從特殊到一般的哲學原理。毛澤東認為,中國的每一個村、每一個縣都可以被看作是一只麻雀、一個典型,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解剖了一兩只麻雀,剖析了一兩個典型,就能知道千萬只麻雀是什么樣子。
1、選準調查地點
毛澤東選擇尋烏作為調查地點,在于其地處福建、廣東、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江西贛州和廣東梅縣商品流通的中轉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對該地區(qū)進行全面、深入地調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從個別典型中找到整個區(qū)域所共有的普遍性問題,有助于集中精力抓住中心工作;另外一方面可以從個別典型中總結出整個區(qū)域所共有的特點,不僅可以大致明了周邊地區(qū)的基本情況,也能為以后調查研究周邊地區(qū)提供方法依據(jù)。
通過深入研究具體典型,解剖麻雀五臟六腑,從中得到對所有麻雀共同本質的認識。毛澤東說,“明了了這個縣的情況,三省交界各縣的情況大概相差不遠?!雹倜珴蓶|“解剖麻雀”式調查方法,堅持了調查對象的客觀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找出了事物的規(guī)律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2、確定調查對象
“尋烏的商業(yè)”是毛澤東尋烏調查的核心,為了解尋烏商業(yè)情況,毛澤東選取行業(yè)、店鋪、貨物、圩場生意作為調查對象,涉及行業(yè)種類、店鋪分布、經(jīng)營品種、專賣經(jīng)營、商品成色、貨物來源、市場價格、銷售方向、年度貿(mào)額、榮枯演變、店員制度等。毛澤東所說,“對于商業(yè)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對城市貧民和商業(yè)資產(chǎn)階級這二者的策略始終模糊”②。毛澤東通過20天的廣泛實地調查,深入了解了中國農(nóng)村階級狀況和土地占有情況,特別是弄清了中國的富農(nóng)問題和商業(yè)狀況等實際情況。寫成了《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光輝著作,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著名論斷。③
3、確定調查目的
在《尋烏調查》的開篇,毛澤東就十分明確地說,在進行尋烏調查之前自己既不清楚富農(nóng)和地主之間的區(qū)別,又“對于商業(yè)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④,因而才下定決心花很多精力作了這次調查。在這里,毛澤東選擇深入地研究尋烏縣的商業(yè)情況,是因為“尋烏城至今還是一個不定期的店鋪交易和定期的圩場交易并行著的地方”⑤,尋烏縣特殊的商業(yè)地位,對其進行深入透徹地了解,起到“窺一斑而見全豹”的效果。由此,選取這個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區(qū),確定明確的調查目標,毛澤東從尋烏縣各種貨物的交易情況入手,全身心地投入到調查研究中,不僅深刻把握了尋烏縣的商業(yè)狀況,更以小見大地由此推及到周邊縣城的狀況,從而總結出同類地區(qū)的一般規(guī)律性特征。
(二)開調查會獲取一手資料
1、確定參加調查會的人員
毛澤東進行尋烏調查,主要采取調查會方式。調查會人員有商會會長、雜貨店鋪老板、鑄鐵工人、縣署錢糧辦事員、開過賭場的老童生、做過小生意的鄉(xiāng)蘇區(qū)委員、秀才出身的小學教師、年輕的區(qū)政府主席、自治研究所畢業(yè)的縫工、無業(yè)游民等各色人物11人。調查對象在年齡、職業(yè)、階層、文化程度、經(jīng)驗閱歷等方面具有多層次性和代表性。
2、擬定調查綱目
召開調查會前,先深入思考列出詳細的調查綱目,涵蓋尋烏的政治區(qū)劃、交通、商業(yè)、舊有土地關系、土地斗爭等5個大目。每一個大目下面又分幾個到十幾個不等的細目,有些細目下面又列出幾十個具體問題,確保調查的詳細準確。所有這些綱目、問題都在《尋烏調查》中不僅有具體的實例還有詳實的數(shù)據(jù)直觀呈現(xiàn)出來。如:在調查尋烏的商業(yè)時將商業(yè)分成8個綱目25個細目,有效摸清了尋烏的商業(yè)狀況,分析了尋烏城中人口,準確定位了尋烏的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性質。
3、“三條注意事項”
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毛澤東根據(jù)自己農(nóng)村調查的實踐經(jīng)驗,就如何開好調查會的問題,總結出“三條注意事項”。首先,調查會需要領導干部親自出馬,既做好調查會的組織者,又做好調查會的調查者。其次,開調查會要深入,為此,調查應做好事前準備,制定好調查計劃,以確保調查得到的資料全面、細致、深入。最后,調查會需要領導干部親自詢問、親自做記錄,不能假手于人,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調查效果。
毛澤東認為,“開調查會,是最簡單易行又忠實可靠的方法”⑥,尋烏調查會既有專題調查會、又有綜合調查會還有總結調查會,毛澤東親自主持親自記錄。同時還深入政府衙門、店鋪、作坊、田間地頭與農(nóng)民同勞動,開展家常式訪談既寫又問,收集到許多一手材料。對似是而非的問題又召開50多人的總結調查會,將所掌握的材料一一核實,并繼續(xù)征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深化認識。
(三)“下馬看花”進行實地考察
尋烏縣城商業(yè)狀況是毛澤東調查重點。調查伊始,為初步了解尋烏城地理位置、風土人情概貌,毛澤東先是“走馬觀花”繞著尋烏城墻粗略整體走一遍,再登上尋烏高山觀察整個尋烏縣,接下來“下馬觀花”深入街頭巷尾和商家店鋪進行實地考察。
比如,進入豆腐店了解豆腐價錢、老板生意、尋烏人對豆腐的喜好,到雜貨店了解貨品來源、一些雜貨商品單價等,對一個個問題的了解非常具體詳實,毛澤東的打破沙罐問到底的執(zhí)拗甚至影響了老板的生意。對問題進行詳實周密的了解,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問題,弄清事物之間的本質聯(lián)系,為問題的解決積累必要的材料。這種將“走馬看花”和“下馬看花”結合起來,做到點與面相互結合,了解的情況才能既廣又深,得出結論更全面、更深刻。
(一)全般了解了富農(nóng)問題和城市商業(yè)狀況
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提到:“關于中國的富農(nóng)問題我還沒有全般了解的時候,同時我對商業(yè)狀況也完全是個門外漢,因此下大力來做這個調查?!雹呓?jīng)過尋烏調査,毛澤東“像小學生發(fā)蒙一樣開始懂得一點城市商業(yè)狀況”。⑧尋烏調查使毛澤東弄清了指導革命需要搞清楚的迫切問題:富農(nóng)問題和城市商業(yè)狀況。
1、富農(nóng)問題
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和階級分析方法與中國農(nóng)村現(xiàn)實情況結合,弄清了中國富農(nóng)主要由“半地主性的富農(nóng)”和比較富裕的自耕農(nóng)組成?!鞍氲刂餍缘母晦r(nóng)”是農(nóng)村中最惡劣的敵人階級,要堅決打倒。比較富裕的自耕農(nóng)或中農(nóng)“致富”不是靠剝削他人而是靠親自勞動所得,但是他們有多余的土地,進行高利貸盤剝,毛澤東認為也要平其田、廢其債、分其谷。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對富農(nóng)問題有了比較深刻的了解,并且據(jù)此對富農(nóng)和地主等農(nóng)村階級進行了劃分。
2、城市商業(yè)狀況
尋烏調查著重調查了尋烏縣城的商業(yè)狀況,在《尋烏調查》的第三章尋烏的商業(yè)中進行了詳細記載。對尋烏與周邊城鎮(zhèn)的商業(yè)往來、主要進出口貨物、商業(yè)榮枯得失,對行業(yè)狀況、人口構成、階級狀況及其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地位都做了細致入微的調查,非常直觀的呈現(xiàn)出當時尋烏縣城的生活情況和組織內容。調查發(fā)現(xiàn)在尋烏反動派只占少數(shù),大多數(shù)人是中間派或者是同情革命,而部分游民為了生計則是為統(tǒng)治者服務。毛澤東通過尋烏調查準確把握了當時中國鄉(xiāng)村和城市的關系,為后來中國共產(chǎn)黨制定城市階級斗爭策略,城市工商業(yè)政策以及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提供了實踐基礎。
(二)明確了調查研究的目的與技術
1、明確了調查研究的目的——解決問題
“一切結論產(chǎn)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⑨,“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調查就是解決問題。”⑩只有對某一件事某一個問題調查清楚了,有了正確的解決辦法,才能擁有發(fā)言權。毛澤東尋烏調查目的,那就是關于中國的富農(nóng)問題還沒有完全了解,對商業(yè)狀況仍然是個門外漢,因此下定決心要搞清楚這兩個問題,遂下大力來做這個調查。
毛澤東先繞城墻走一圈,站在高處俯視尋烏城,對尋烏城有了整體印象。再又穿街過巷,訪商店進農(nóng)家,田間地頭邊幫助群眾勞動,和群眾打成一片,群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毛澤東認為,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拜人民群眾為先生,虛心向他們請教,要以心交心,使人民群眾講實話、講真心話,深入群眾向他們尋求真理。調查不僅要“走馬觀花”,更要“下馬觀花”。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正是帶著解決問題、獲取真實材料的目的,與人民群眾交心,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開展調查的。
2、明確了調查研究的技術——開調查會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詳細說明怎樣開調查會。要開調查會作討論式調查。毛澤東認為,做社會調查開調查會事先做好綱目,不僅有大綱還應有細目。調查人員按照深思熟慮的綱目有條不紊發(fā)問,一個一個問題詢問清楚,在調查會上所有參會人員暢所欲言,有疑問不明了的,提起辯論。尋烏調查開了十幾天調查會,對中心問題進行激烈討論。毛澤東還將自己反復思考仍有疑問模糊不清的問題召開總結會一個一個問題弄清。
毛澤東提出開調查會應該做到三點:要親自出馬、要深入、要自己做記錄。毛澤東認為,調查不但要自己當主席,而且要自己做記錄。自己做記錄可以更深入地掌握第一手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動手和看別人總結好的書面報告是兩回事。尋烏調查之所以取得豐碩成果正是因為毛澤東全程親力親為深入調查記錄。
3、形成了兩大影響深遠的文獻著作
《尋烏調查》是毛澤東開展尋烏調查實踐活動,隨后運用階級分析方法,撰寫的調查報告。文章一方面提出:在消滅地主階級的土地革命中,對富農(nóng)的土地要實行“抽多補少”“抽肥補瘦”,否則就不能滿足中農(nóng)、特別是貧雇農(nóng)對土地的需要。另一方面,對尋烏商業(yè)狀況作了詳實的撰寫,對于商業(yè)的內幕始終是門外漢的毛澤東,將尋烏城的商業(yè)狀況摸得一清二楚。
《反對本本主義》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高度闡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毛澤東首次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著名論斷;詳細闡述了社會調查重要意義,以及調查目的、對象、內容、方法和一些技術細節(jié),第一次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與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觀點,為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標志之一。如果說尋烏調查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生動實踐,那么《反對本本主義》就是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
毛澤東的尋烏調查“求實、求深、求真、求新”,調查研究注重從實際出發(f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全黨樹立了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
(一)以俯下身子沉下心的態(tài)度做調查研究
毛澤東尋烏調查深入街頭巷尾、店鋪圩場、農(nóng)家作坊、田間地頭,與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從學歷、年齡、階層、行業(yè)選取非常有代表性的11人,開了十幾天各種形式的調查會。從參會人員、會議主題綱目、會議主持討論再到會議記錄整理都親力親為,親自選擇開會人員、主持、詢問并記錄,白天夜晚實地走訪、開會、勞動、交談,在尋烏俯下身子沉下心一住就是20余天。
與毛澤東尋烏調查相比較,現(xiàn)實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針對扶貧情況的調研,有些地方精心挑選被調研貧困戶,要會說話,懂得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屋子要寬敞,方便調研組落座、媒體拍照,調研座談群眾不是村兩委干部,就是有覺悟黨員,再是會說話的致富能人……調研人員走馬觀花,調研過程就是走一圈、看一下、聽一遍、講一通,這樣的調研敷衍了事,帶著問題專題研究的少,蹲點調研的更少;到成績突出地方的多,到情況復雜、問題突出地方的少。調研不扎實、不深入,決策失誤,最終還是沒有以俯下身子沉下心的態(tài)度做調查研究。
習近平強調:調查研究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而且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得失成敗的大問題。調查研究,是領導干部提高認識能力、判斷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過程。機關干部經(jīng)常走出機關,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帶著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采用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才能掌握主動權。
(二)以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做調查研究
毛澤東一方面為找到中國革命正確的出路,另一方面帶著對富農(nóng)問題和城市商業(yè)狀況的不知,在尋烏開展為期20天的實地調研,找到了解決中國富農(nóng)問題的辦法,摸清了尋烏城市商業(yè)狀況,對于后來黨中央制定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科學決策提供了材料支撐。毛澤東提出,“你對于那個問題不能解決嗎?那么,你就去調查那個問題的現(xiàn)狀和它的歷史吧!你完完全全調查明白了,你對那個問題就有解決的辦法了?!?“調查就是解決問題”?等著名論斷。毛澤東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來源于調查研究。
現(xiàn)實中,有的領導干部不是下基層找答案,而是帶著答案下基層印證自己決策的“正確性”;有的領導干部還未完全掌握情況,就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不會調研、不懂調研、不愿調研,不僅反映黨員干部的工作能力與態(tài)度,而且直接影響到黨內調查研究的風氣,最終受害的還是群眾的利益和黨的執(zhí)政根基。
習近平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更沒有決策權?!?。開展調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調研者只有帶著問題親自察看、親身體驗,才能發(fā)現(xiàn)看不到、聽不到、想不到的新情況。
(三)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作調查研究
毛澤東尋烏調查全過程注重“求實、求深、求真、求新”,調查研究注重從實際出發(f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毛澤東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著名論斷,在全黨樹立了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為黨實事求是地制定政策和策略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fā)揚了黨調查研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工作作風,大力倡導調查研究。習近平提出:調查研究要求深、要求實、要求細、要求準、要求效。調查研究要直插基層、直奔現(xiàn)場廣泛聽取、實地查看、訪談、蹲點,抓住重點問題,實施“望聞問切”“解剖麻雀”,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真實情況,“帶著問題下去,揣著答案回來”?自己做記錄、自己寫調研報告,實事求是,全面了解情況,深入研究問題,把準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找到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
①⑦⑧毛澤東.尋烏調查.
②毛澤東選集(第八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2頁.
③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頁.
④毛澤東農(nóng)村調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1頁.
⑤毛澤東農(nóng)村調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7頁.
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頁.
⑨⑩??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頁.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頁.
?2013年7月23日,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習近平.談談調查研究.人民網(wǎng),2011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