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49年12月生人,是共和國的同齡人,沐浴著共和國溫暖陽光茁壯成長。我的人生有很多難忘的經(jīng)歷,但最讓我自豪的,是帶領(lǐng)陸軍航空兵與共和國共同飛翔的軍旅人生,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當天,我作為領(lǐng)隊長機,駕機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
陸軍航空兵是一支以直升機為主要裝備的現(xiàn)代化技術(shù)兵種。它作為一支獨立的兵種,雖然誕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但發(fā)展勢頭迅猛。
1988年1月8日,新華社發(fā)布消息:“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陸軍集團軍直升機大隊今天在華北某地成立?!边@一消息,宣告了我軍陸軍一個新的軍種的誕生,其作戰(zhàn)能力開始實現(xiàn)由“地面合成”向“立體合成”的飛躍,標志著我軍現(xiàn)代化建設邁出了新的步伐。這時我也由空軍進入了陸軍家族。
組建陸軍航空兵時,我國制造軍用直升機的工業(yè)能力還不強,多為直接引進。列裝什么樣的武裝直升機,成為組建陸航的當務之急。我受命走出國門,到美國、法國、俄羅斯、意大利等多國考察裝備,最后確定買的是法國“小羚羊”武裝直升機。
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為陸軍航空兵的飛速發(fā)展提供了條件。短短30年時間,中國直升機裝備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目前,陸軍航空兵已經(jīng)裝備了國產(chǎn)“直8”“直10”“直11”“直19”,還有進口直升機等十大系列20多個型號的直升機。
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閱兵,首次動用了陸軍航空兵,這是中國陸軍最年輕的兵種在國慶盛典上第一次亮相。
當時,直升機空中受閱要求為“零”秒到達天安門廣場,與地面機械化方隊的配合要天衣無縫,還要求直升機的航線正好對準人民英雄紀念碑。那次飛行任務,由25架武裝直升機、攻擊直升機和勤務直升機組成5個梯隊,離地面只有250米,各梯隊長僚機空中間隔和距離只有30米乘以30米,稍一大意,就會空中相撞,后果不堪設想。
我是領(lǐng)隊長機,必須高標準、高質(zhì)量,如果我不能“零”秒準時達到,其他5個梯隊也就無法全部按時到達;我飛不正,整個隊形都會跟著偏。訓練飛行中,我要求每個飛行員不能少于100小時,我自己帶頭飛了140小時。
實際上,訓練飛行時有不少難題,其中之一,就是訓練飛行區(qū)域的高層建筑有270米之高。開始超低空飛行時,部分同志不適應。其實,直升機離障礙物還有一定的高度差呢,可是心理因素作怪,總怕撞上高層建筑。在訓練中我提出,要求飛行高度100米,我親自示范。經(jīng)過逐步降低高度至100米的適應性訓練,大家克服了心理障礙,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上空如魚得水,飛行自如,完全達到了250米的空中受閱標準。
1999年10月1日那天,由25架直升機組成的5個楔形編隊從東奔西向著天安門廣場上空飛去。飛機到達天安門城樓的瞬間,廣場上一片歡呼聲,我絲毫不敢懈怠,專注地對準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航線?!?6秒,26秒,26秒……”坐在我旁邊的飛行員激動地報著。在最后這一段時間里,我?guī)ьI(lǐng)陸航梯隊,精準地保持著同樣速度,分秒不差地到達人民英雄紀念碑。在新中國50歲生日那天,我們終于把陸軍航空兵的輝煌寫在了祖國的藍天上。
如今,在新中國70周年華誕到來之際,我軍陸航部隊又有了新的發(fā)展,具備了“快速投送、精確打擊、有效控制、適時保障”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能力。中國陸航將和偉大祖國共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