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朋
如今,書法已經成為各個學校課程表里專門列出的課程,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書法這門課程的學習,與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一樣,是在不斷地循環(huán)往復中前行,即先從學習基礎知識開始,然后不斷地增加難度和深度。而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相當枯燥的,他們一旦失去學習書法的興趣,就不再有學習書法的熱情了。無論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怎樣,作為從事書法教育的工作者都要保持一顆對書法教育的信心,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是學習書法的“潛力股”,并盡可能地挖掘他們的潛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書法的興趣,讓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指導孩子快樂地學習書法。
一、正視書法教育
什么是書法教育?相信這是每位書法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多次討論的問題。要正視書法教育,尤其是中小學階段的書法教育,就要對中小學書法教育日常教學中的幾個誤區(qū)進行解答。
1.中小學書法教育是否等同于專業(yè)性質的書法教學?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是為了“提高書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由此可見,中小學書法教育并非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書法人才,而是作為一門普及性質的課程,目的是培養(yǎng)能夠寫好漢字的人。在這個大前提下,中小學書法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感悟毛筆書寫的特性,寫出一手漂亮的漢字;其次是培養(yǎng)個人的情操。我們常說的“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就是這個道理。
2.中小學書法課是否就是技法課?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基本技能,書法學習也是如此。但如果將書法課單純地認為就是技法練習課,那就有失偏頗了。誠然,技法練習對于書法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技法是書法的基礎。但簡單地把書法課上成技法練習課,不僅學生覺得乏味,書法教師也會味同嚼蠟。因此,教師要準確理解《綱要》的精神,明白“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將書法審美、文化傳承融入到書法課當中,適度引入一些文字演變和文學知識,這樣既方便學生識記和理解,又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書法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二、從點滴做起,尋找突破口
夸美紐斯說過:“教育的對象是人?!蔽艺J為這一命題是偉大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在書法課上,我常??吹竭@樣的學生:明明可以坐正書寫,卻每次都要老師提醒才能想起正確的書寫姿勢:明明墨汁很臟,但就是愛玩,還將自己弄得臟乎乎的。對于這樣的學生,是不是就沒有培養(yǎng)的前途了呢?其實,這恰恰是因為這些孩子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書法教室的環(huán)境好奇,對黑乎乎的墨汁好奇。剛接觸書法的孩子,要從零開始,比如怎樣坐、怎樣拿毛筆、筆墨紙硯的擺放等等,這些問題雖然都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但卻對于孩子未來的學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從這些基本要求中,我們才能找到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興趣的突破口。
首先,熟悉學生的性格,盡可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有的學生貪玩;有的學生好動;有的學生雖然坐著不動,但心思早已不在課堂上。但他們大多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比較喜歡新鮮的事物。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每當我說一些玩笑話的時候,大家都會聚精會神地聽我講。比如,在講如何蘸墨時,我不經意間說了一個順口溜:“請大家扶起你的毛筆,給你的毛筆喝點水,吃點墨,讓毛筆的肚肚里留點墨水?!贝蠹叶奸_心地按要求去做這一動作,有的學生甚至被我的話給逗笑了。這就是幽默的力量。有的孩子在課下還專門拿著毛筆跑來給我看他的毛筆肚肚里有多少墨水。在這樣的情境下,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用墨,而且激發(fā)了學習書法的熱情。在這一成功教學案例的鼓舞下,我編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順口溜,不僅朗朗上口,還能讓孩子們捧腹大笑,最終掀起了一股學習書法的熱潮。
其次,課堂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更能調動學生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書法課很容易陷入單調的技法訓練課這一誤區(qū),比如書法基本筆畫的學習,每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中鋒行筆等技能,都要經過大量反復的練習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高強度的練習對于成年人來說尚能堅持,但中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會太久,每個孩子的定力更是參差不齊。這種情況下,要求學生一堂課45分鐘都全神貫注地學習是不現(xiàn)實的。為了避免枯燥,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節(jié)課要學習中鋒行筆了,大家就一起做游戲,“拿起毛筆,站起來—走一走—跳一跳,哎呦,不小心倒下了,筆鋒不在正中央了,出現(xiàn)了偏鋒”。游戲既能讓學生獲得了知識,也增加了他們學書法的信心。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精粹,它的博大精深需要學生通過學習慢慢領悟,逐漸深入內心。韓性在《書則序》中說:“古之學者,殫精神,靡歲月,臨摹效仿,終老而不厭,亦必有其道矣?!本毩晻ǎ枰阈暮鸵懔?,要從點滴開始,要長年累月地堅持,抱定鐵杵磨成針的信念。所以,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決心和耐心,在他們剛接觸書法的時候,就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習書習慣,讓好習慣伴隨孩子學習書法的每一堂課、每一學期,乃至他的一生。我相信,即便是“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也是在做學問之初就有一個好的師傅帶領他,教會他做學問的方法。有好的引路人,事業(yè)就成功了一半。慢慢地,當孩子們養(yǎng)成了正確的習書習慣,學會了多觀察、多思考、勤提問之后,他們對于書法的學習就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三、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書法的快樂
自古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本褪钦f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然不會感覺疲憊和勞累。如果學習書法能讓你感到快樂,那該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作為一名書法教育工作者,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為的是讓學生愿意學書法,喜歡書法課的氛圍,并產生學習書法的興趣。然而,在產生興趣之后,如何讓學生將這個興趣保持下去呢?應該說,只有讓學生感到學書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才能使他始終保持興趣。參加各類比賽、寫出一幅完美的作品,對于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為此,我分階段地讓孩子們寫作品: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我讓他們拋開規(guī)矩,選擇甲骨文、帛書等不太程式化的字體,使他們感受線條美、文字美。而中高年級的學生則根據(jù)他們平常的練習和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書體進行創(chuàng)作。同時,我還會讓他們嘗試各種不同的章法形式,比如條幅寫多了可以選擇扇面、斗方等,從而增加學生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潛能,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學習書法不僅能挖掘孩子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讓他們快樂成長,而且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通過書法使學生產生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語文課本上有這樣一篇課文—《難忘的一課》,文中講到老師教學生們一筆一畫地書寫“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種文化傳承的精神值得人們敬佩。書法對孩子們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也在他們心中播下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從這一點來看,學習書法可謂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