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婷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求尊重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閱讀時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不應以教師模式化的解讀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和獨立思考。名著閱讀更應如此,這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展開的直接對話,是學生個人感受和體悟的再發(fā)掘和再提升。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個性化閱讀理念”在中學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名著閱讀教學方法的個人淺見。
一、“個性化閱讀理念”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在目前重視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已經成為學校和家長關注的首要目標。而閱讀是培養(yǎng)人文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類文化寶庫中的豐富資源大多需要通過閱讀才能獲得。自從“個性化閱讀理念”在教學中推廣以來,教師逐漸發(fā)現(xiàn)過去單一死板的課堂氛圍改變了,在閱讀課上,學生們主動提出自己對文本的看法,其中不乏超出教師預期的亮點。但是,在具體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使閱讀課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實現(xiàn)這種教學理念的價值。
首先是對教師指導的依賴性。長期以來,閱讀教學過程中整齊劃一的主題思想,段落大意、寫作技巧等模式化的分析,使學生習慣于向老師索求“標準化”的答案。中考語文對閱讀水平和能力的測試,也使得學生無法忽視分數(shù)的考量,即使針對某一文本或文本中的某個問題展開討論,最終也會因為老師的評點而回到“正確與否”的是非判斷上來,讓“標準”的思考代替了學生“多樣”的發(fā)揮,從而失去了個性化閱讀的本意。
其次是自主閱讀的盲目性。閱讀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行為,閱讀主體的知識結構和情感因素等個性化特征是影響閱讀過程的關鍵。在初中階段,學生們的身心發(fā)育尚未完全,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水平都有待提高。有的老師為了凸顯“個性化”,便一味贊揚、肯定,甚至不加分辨地鼓勵學生提出一些嘩眾取寵、斷章取義的看法,使教師成為了閱讀的旁觀者。實際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并不能庸俗化地理解為學生的看法都是對的。為保證個性化閱讀的質量,教師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固然有道理,但把“哈姆雷特”認作“堂吉訶德”,則是不可取的。
第三是大多數(shù)學生不喜歡讀名著,認為名著里的世界離他們太久遠;特別是對一些大部頭的文學名著,學生往往覺得讀起來十分吃力,有些同學甚至有了放棄閱讀名著的念頭。但為了應試,學生就選擇了“快餐式”的讀本,比如讀名著的簡縮本、名著情節(jié)的匯編本等。這樣做無疑把學生引入到了深淵之中。
所以,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想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取得成果,關鍵是閱讀的有效性。對學生閱讀主體的尊重,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人文價值取向,看重的是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當今社會多元的文化環(huán)境,使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意向存在很大差別,因此,當每個學生調動自己的人生閱歷和獨特體驗對文本進行解讀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及意義。如果不能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觀能動性就無從談起;如果不能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則無法讓其領略文本的真正價值。
二、 “個性化閱讀理念”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一些方法
方法一: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教學情境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只是聽覺的接受過程,也是情感的共鳴過程,而要喚起學生對文本的情感共鳴,是需要一定的自由時間和空間的。因此,名著閱讀教學的情境創(chuàng)設應當是開放的、多元的,而不是強制的、限定的。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能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問題情境,給每一位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說真話、說實話,并且?guī)椭麄冃纬山鉀Q問題的思維意向。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閱讀敏感性,對自己的直覺感悟產生信心,擺脫權威觀點的束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式的思維能力。
方法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在名著閱讀課上,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采用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參與閱讀體驗的積極性。如角色扮演、配音競賽、配樂聯(lián)想、情景劇展現(xiàn)、精彩句段的點評賞析、作家介紹和背景調查、針對不同觀點的辯論賽等等。舉例來說,筆者在七年級下冊《駱駝祥子》的閱讀教學中,就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挑選出自己喜歡的片段,幾個人分工合作,展示文章內容,塑造文中的人物,從而強化學生對小說人物內心世界的了解,效果甚好。筆者認為,興趣是求知欲的根本動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打破單一枯燥的課堂模式。
方法三:合理擴充學生的閱讀資源
個性化閱讀的基礎和前提是閱讀量的積累。只有養(yǎng)成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才能有助于學生良好品格和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部編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閱讀平臺,每一冊課本除了必讀篇目外,還有自主閱讀篇目,這給學生提供了更規(guī)范的閱讀系統(tǒng)。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上推薦的篇目或者以推薦篇目為坐標,建議學生進行相關聯(lián)的閱讀與相關知識的搜索,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并提高閱讀效率。還可以開展讀書分享會,或者定期舉辦讀書日,針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展開交流,在眾多的個性化閱讀中找到共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風氣和整體氛圍。例如七年級下冊《海底兩萬里》是必讀篇目,學生根據(jù)這個科幻系列的文章,還找了《銀河帝國》系列、《三體》系列、《安德的游戲》,從而在班級里形成了一股“科幻閱讀”風。
三、小結
名著閱讀需要充分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熟悉學生的具體情況之后,可以根據(jù)他們的家庭狀況、知識水平和興趣特長給予明確的閱讀建議,并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適時調整書目和目標。
另外,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指導,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水平,做到不專橫,不盲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他們體會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以及獨立思考后帶來的樂趣。
對于閱讀成果的評價也應是多元化的。學生閱讀后得到的體會往往是較為淺顯甚至是片面的,對此,教師應進行鼓勵、點撥和引導,而不是給出籠統(tǒng)評價。中肯的評語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誠懇交流的態(tài)度,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其實,針對“個性化閱讀理念”在名著閱讀教學中的實施,每個語文教師都可以研究出適合自身情況的獨特方案。個性化閱讀的教學,不僅是對學生個性的認識與發(fā)掘,也是教師個性的彰顯。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展現(xiàn)自己獨特的魅力,結合實際,發(fā)揮特長,將閱讀的過程變?yōu)橛絮r明特征的個體之間的互動,從而真正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的意義,更大程度地促進名著閱讀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