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 恒
傅抱石(1904—1965),原名長生、瑞麟,號抱石齋主人,江西新余人。早年留學日本,師從金原省吾研究中國美術(shù)史。1935年回國,于中央大學藝術(shù)科教授中國美術(shù)史、書法及篆刻課程。1939年5月,因日軍侵華,傅抱石轉(zhuǎn)徙至四川重慶金剛坡。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重慶金剛坡時期是傅抱石藝術(shù)風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傅抱石基于魏晉歷史的研究,創(chuàng)作了大量歷史人物畫,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圖式和個人風格。其人物畫往往圍繞同一個主題,多次創(chuàng)作,反復經(jīng)營,人物形象高古、氣度博雅,將魏晉風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堪稱精品。傅抱石的人物畫來源于中國古典人物畫傳統(tǒng),整體形象及用筆均深受顧愷之、張萱、周昉的影響。其創(chuàng)作的人物形象以高士、仕女為主,線條則多用高古游絲描,但筆的水分較少,用筆迅捷,線條流暢略顯干澀,超然古雅,極富歷史感。在線的布置上,傅抱石特別注重復線的運用,與西方速寫的用筆方法相類似,也是其山水畫的“散鋒開花筆”的另一種表現(xiàn)。1954年2月,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確定“中國畫寫生”的創(chuàng)作取向,并迅速演變成一個時代的潮流。傅抱石提出“時代變了筆墨不得不變”的主張,使其后期的人物畫從魏晉高古氣質(zhì)的審美觀念中游離出來,加入現(xiàn)實元素,融入時代氣息,創(chuàng)作的形象更加接近真實的人物。在線條的運用上也較為緊致、收斂。天津博物館書畫廳“其命維新——傅抱石的藝術(shù)世界”展覽中,“上古衣冠”單元集中呈現(xiàn)了傅抱石的人物畫造詣。其中,以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金剛坡時期的創(chuàng)作為主,同時包括了其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少量作品,現(xiàn)擇其一二賞析之。
傅抱石 擘阮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杜甫《佳人》詩意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屈原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代表。他憂國憂民,秦國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時,在長沙附近汨羅江自盡??谷諔?zhàn)爭時期,郭沫若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屈原》在重慶國泰戲院公演,以此宣揚屈原的愛國情懷。不久,傅抱石即創(chuàng)作《屈原像》表達對郭沫若的支持。此圖選取“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的情境構(gòu)圖創(chuàng)作,描繪了一位心懷國家命運卻極度絕望的詩人緩緩走向江邊,江水浩渺,層層草葉風中搖曳,這是屈原生命的最后時刻。作者對于屈原的頭部刻畫十分精心,面部顏色灰暗,眉頭緊鎖,神情凝重,憂國憂民、披發(fā)行吟的詩人氣質(zhì)極為生動。
題識:屈原。壬午夏月,新喻傅抱石造像。
鈐印:“抱石長年”白文方印、“抱石入蜀后作”朱文方印、“抱石齋”朱文方印。
此圖繪杜甫《佳人》詩意,一位端莊的女子站立于竹林之間,面容姣好,身材高挑,當是取“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情境入畫。作者以高古游絲描造型,與其后創(chuàng)作的仕女畫典型面貌相比,此幅線條嚴謹流暢,但人物的眉眼尚未完全舒展。以竹林為背景,更顯意境的清冷和幽靜。
題識:甲申正月寫工部佳人,抱石。
鈐印:“傅”朱文方印、“其命維新”朱文方印。
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
傅抱石 山鬼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山陰道上圖 絹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懷素醉書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 水閣圍棋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琵琶行》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之一。寫元和十一年(816)秋,被貶為江州司馬的白居易送別客人時,忽聞江面?zhèn)鱽砼寐?,詢問后得知是一位曾紅極一時,后顏色褪去嫁與商人為妻的歌女所奏,琵琶女的遭遇使白居易想到自己的境遇,故作詩感懷。畫家據(jù)琵琶行詩意構(gòu)圖創(chuàng)作,描繪月色之下,歌女奏響琵琶,輕攏慢捻,船上詩人與友人凝神靜聽,岸上一人駐足傾聽。確有“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詩意。畫中人物用線簡練、概括,歌女的衣服線條布置極為精彩,流暢、干澀的線條飄逸靈動,層層疊疊又不失整體秩序,畫出了衣服的質(zhì)感。樹木枝葉以破筆點染,背景用淡墨渲染,增添了濃濃夜色的氛圍。
題識:甲申暮春,重慶西郊金剛坡下,新喻傅抱石。
鈐?。骸案怠敝煳姆接 ⅰ氨罄卑孜姆接?、“其命維新”朱文方印、“抱石齋”朱文方印、“蹤跡大化”朱文方印。
懷素是唐代的草書大家,興之所至,解衣般礴,醉態(tài)而書。曾言:“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此圖繪懷素和尚松下飲酒,他坐于石臺之上,一手執(zhí)杯,一手執(zhí)紙,似要書寫。一旁侍立一童,懷抱酒壺。松枝上掛著的酒葫蘆,地上歪躺著的酒瓢,都表明懷素已至微醺。傅抱石筆下的懷素和尚極得其精神。寬大的衣袖,微微聳起的肩膀,半睜的眼睛,略松弛的面部肌肉,極為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醉僧形象。背景以粗筆散鋒寫松針,大筆揮寫芭蕉葉,墨色淋漓,甚為灑脫。
題識:甲申端午日,重慶西郊金剛坡下山齋,新喻傅抱石。
鈐?。骸氨接 卑孜姆接 ⅰ巴砗蟆敝煳拈L方印。
此一題材亦為傅抱石反復繪制的題材之一。傅抱石的仕女畫深受中國古典仕女樣式的影響,此作為其仕女畫的典型風格。圖繪三位仕女團坐,右邊一位撥動阮咸,最前一位極其專注,側(cè)耳傾聽。后邊仕女手執(zhí)蕉葉,紅唇微啟,似在淺吟低唱。阮咸、酒壺點明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趣味。仕女以游絲描造型,用筆疏放概括。頭部形象雷同,頭發(fā)用墨肯定自然,墨色靈動,有蓬松之感。眉眼舒展,占用面部較大空間,兩頰暈以淡淡的紅色。畫面不著背景,意境清幽,表現(xiàn)出飄逸、高古的魏晉風度。
(2)醫(yī)務工作者不僅承擔著醫(yī)療任務,還需要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工作壓力很大。因工作異常繁忙,職工之間缺少時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在價值觀上出現(xiàn)比較大的分歧,不少職工過于看重物質(zhì)方面的獲得感,忽視了精神方面的追求,導致消極、冷漠、自私等負能量常有表現(xiàn),做事情互相推諉,不愿承擔責任,科室內(nèi)部甚至出現(xiàn)了一些不團結(jié),不和諧的情況。
傅抱石 高士醉琴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題識:乙酉正月,東川金剛坡下山齋作,抱石。
鈐?。骸案怠敝煳姆接?、“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其命維新”朱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上古衣冠”白文方印。
水閣圍棋是中國畫的傳統(tǒng)題材。傅抱石以此為題創(chuàng)作多幅,尤以此幅最佳。圖繪樹木掩映下,木閣架于溪流之上,兩位長者聚精會神對弈,另一位則憑欄遠望,若有所思。樹木枝干、葉片的用筆似亂還整,快而利落的筆觸,飛動的筆勢,繪出樹木風動的姿態(tài)。大片深淺綠色的渲染含蓄、清雅。
題識:乙酉小寒前一日,重慶西郊寫。新喻傅抱石。
鈐印:“抱石私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長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
《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篇,為祭祀山神之歌。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將山鬼表現(xiàn)為古典仕女的形象,回眸之姿以及游絲描都深受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影響。圖繪女神立于山巔,遺世獨立,回首顧盼,畫面用大筆揮掃出疾風驟雨,表現(xiàn)“靁填填兮雨冥冥”“風颯颯兮木蕭蕭”的句義。有赤豹與車、旗在風雨中若隱若現(xiàn),表現(xiàn)出楚辭的浪漫和神秘色彩。
題識: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馀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采三秀兮于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丙戌三月初三日,并書于金剛坡下山齋,傅抱石。
鈐?。骸氨罄卑孜姆接?、“其命維新”朱文方印、“抱石得心之作”朱文方印、“金剛坡下”白文方印。
補題:余所寫,此為較愜,豈真有鬼耶?丙戌立夏前,新喻傅抱石,重慶西郊。
鈐印:“傅”朱文方印、“抱石之印”白文方印。
山陰道位于會稽城(今浙江紹興城)西南郊一帶,以風景優(yōu)美著稱。王羲之曾說:“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世說新語》有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鄙疥幍莱蔀闅v代畫家喜愛的題材。圖繪四位長者山陰道上同行,他們衣服闊敞,袖口寬大,眉眼舒展,邊行邊談,頗有魏晉時期高士的風骨和氣度。此圖亦未著背景。人物用筆較為謹嚴,線條圍繞身形、衣紋展開,較少復線的運用。人物衣袖、衣領(lǐng)的邊飾運用濃墨勾勒,并加暈染,使之與頭發(fā)、眼睛等重墨色呼應,使畫面既輕靈飄逸,又古樸深沉。
題識:丁亥初秋,寫山陰道上圖。抱石記。
鈐?。骸氨鳌卑孜姆接?、“丁亥”朱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長方印。
傅抱石 湘夫人圖 紙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延續(xù)了傅氏人物畫的典型風格。高士盤坐近前,身后放置一琴,畫面最右繪香爐半個,似是剛剛撫罷琴弦,低頭沉浸其中的狀態(tài)。作者以極為簡練的淡墨繪出屏風作為背景。此圖的用線更加概括,線條輕靈飄逸,是傅抱石人物畫的精品之作。
題識:抱石白下寫。
鈐印:“傅”朱文方印、“抱石之印”白文方印、“往往醉后”朱文長方印。
湘夫人是傅抱石人物畫的重要題材之一,亦多有繪制。此圖為作者根據(jù)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句創(chuàng)作,繪一女子于木葉紛紛中回眸凝望。其人物形象、姿態(tài)以及高古游絲描仍舊脫胎自顧愷之,但與其金剛坡時期創(chuàng)作的仕女畫相比,此圖加入了寫實元素,色彩也受到民間藝術(shù)的影響而更加生活化。人物的面部變得圓潤,五官比例更加貼近真實的人物,傳達出了濃厚的時代氣息。
題識:白匋同志屬寫湘夫人,即乞教正。辛丑二月中浣。傅抱石。
鈐?。骸氨接 卑孜姆接 ⅰ耙痪帕弧敝煳姆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