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權力
重型機械變速箱油溫過高的原因分析及解決措施
向權力
(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工程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119)
實踐表明,不同潤滑油在不同的溫度范圍內會發(fā)揮其最佳的潤滑性能。但如果溫度長時間超出這個范圍,會導致潤滑油高溫氧化變質喪失潤滑作用。文章通過理論分析和試驗論證了造成變速箱油溫高的原因,給出降低油溫的技術手段,對潤滑油的正確使用和延長變速器壽命具有指導意義。
變速箱;油溫;飛濺潤滑;熱功率
重型機械變速器作為商用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的穩(wěn)定直接影響整車的使用效率。研究發(fā)現,變速箱的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零部件損壞,除了零部件結構自身原因外,還與箱體工作狀態(tài)下的內部發(fā)熱狀態(tài)有關[1]。變速箱產生的熱源直接影響潤滑油溫度,長時間高溫作用使得潤滑油粘度發(fā)生變化,影響摩擦副的油膜厚度,導致變速箱各零件的損壞失效,嚴重影響變速箱的傳遞效率、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本文通過對一種重型機械變速器的熱功率進行分析,總結出幾種造成變速器油溫升高的因素,提出了對應的解決辦法,并通過臺架及道路測試進行了驗證,對避免因潤滑油及零件過熱而失效具有參考意義。
1.輸入軸 2.離合器殼 3.變速器殼體 4.右中間軸 5.輸出軸 6.軸承 7.左中間軸 8.掛檔滑套(同步器) 9.潤滑油 10.左中間軸齒輪 11.主軸齒輪 12.右中間軸齒輪
機械變速器是通過潤滑油降低嚙合齒輪、同步器及軸承件的磨損,并通過潤滑油的流動性帶走由于摩擦產生的熱量和磨屑。所以。潤滑系統(tǒng)及潤滑油對變速器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市場上常見的某雙中間軸機械變速器為例,其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如圖1所示。
變速器采用飛濺潤滑,即通過在變速器殼體3內部注入一定量的潤滑油9,左中間軸4上的齒輪10和主軸齒輪11嚙合,在嚙合齒輪運轉時(旋轉方向如圖1所示),會通過齒輪嚙合將潤滑油甩到變速器內部的各個地方,同時由于潤滑油具有一定的粘度,通過齒輪嚙合時會帶走一部分潤滑油到右中間軸4上的齒輪12,從而完成齒輪之間的潤滑油覆蓋。變速器在工作時,由于存在功率損失,內部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是引起變速器內部溫升的熱源。這些熱源包括中間軸齒輪與主軸齒輪嚙合的摩擦熱、軸承摩擦熱以及齒輪在嚙合時的攪油損失,由于商用車變速器常用轉速低于2000r/min,因此可以忽略風阻損失[2]。根據熱傳遞理論[3],齒輪嚙合產生的熱量以熱對流的方式傳遞給潤滑油;由于軸承是固定到箱體上,因此軸承摩擦產生的熱量一部分通過熱對流方式部分傳給潤滑油,另一部分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傳遞給箱體。齒輪嚙合時的攪油產熱則直接被潤滑油吸收。潤滑油的熱量通過變速箱殼體內壁的熱對流、殼體內壁與外壁的熱傳導、殼體外壁與空氣的熱對流等方式,傳遞到大氣中。變速器的熱量傳遞路線如圖2所示。
圖2 變速器熱量傳遞路線圖
根據1中的理論分析,分別從齒輪副嚙合、軸承摩擦和攪油損失進行熱功率分析。
漸開線齒輪副在嚙合時的摩擦功率損失主要是滑動摩擦功率損失。根據動力學功率計算公式可知:
其中:—瞬態(tài)滑移摩擦系數;F—齒面法向載荷,N;v—嚙合點處的瞬時滑移速度,m/s;
P—滑動摩擦功率損失,kW;1—主動齒輪齒數;2—被動齒輪齒數;—齒輪嚙合節(jié)點間距離
齒面法向載荷F為:
其中:1—主動齒輪的輸入扭矩,N.m;1—主動齒輪分度圓半徑,m
—發(fā)動機轉速,r/min;e—發(fā)動機有效功率;eq—發(fā)動機有效輸出扭矩,N.m
1—主動齒輪轉速,大小取決于發(fā)動機輸入轉速及變速箱齒數比,r/min。
這里我們忽略齒輪本身的設計參數,主要考慮外界因素。由此可知,在發(fā)動機輸入轉速不變的條件下,變速器輸入扭矩和輸入功率將直接影響齒輪副嚙合時的摩擦功率損失。
在計算齒輪嚙合的摩擦功率時,潤滑油的作用是形成油膜阻止齒輪副直接接觸,直接作用是降低摩擦功率,因此,理論上講,齒輪油的粘度對齒輪摩擦功率有直接影響。
根據圖1所示的雙中間軸變速器結構,可以知道,這種結構的輸入輸出軸軸承不受力,只有中間軸軸承受力,本例中,共有6個軸承承受徑向載荷,軸承采用圓柱滾子軸承,只承受徑向力,引起軸承的摩擦功率主要是軸承內部的滾動摩擦力矩1所產生的。根據公式:
當量動載荷P的計算公式一般為:
而軸承徑向載荷:
因此:軸承滾動摩擦產生的力矩:
根據軸承摩擦熱的經驗公式:
其中:d—軸承公稱直徑,mm;f—當量摩擦系數;—徑向載荷系數
n—軸承轉速,取決于發(fā)動機轉速,r/min
可見,在軸承滿足變速器設計的條件下,結合公式(4)和(5)可知,其摩擦功率的大小取決于發(fā)動機輸入扭矩和轉速。
根據霍曉強、吳傳虎等人對單齒輪箱攪油損失的研究[4],結合對變速箱進行的效率實驗,攪油損失取決于變速箱的輸入轉速和浸油深度。但是當高轉速高功率時,實際上車速也很高,此時外部空氣流動性會導致散熱很快,因此熱平衡溫度不一定會升高。所以,攪油損失的主要因素為潤滑油及浸油深度。
當潤滑油的粘度過高時,會造成攪油損失加大,傳動效率下降,轉化為熱量造成油溫升高;而粘度過低時,由于無法形成潤滑油膜,造成摩擦力增大,從而導致油溫升高。對于環(huán)境溫度不超過40攝氏度的地方,建議潤滑油粘度等級為80W-90或者85W-90。通過使用合成型潤滑油,可以滿足降低粘度的同事不影響油膜,從而降低攪油損失。另外過多的加油量會增加攪油損失,對于有加油量控制裝置的變速器,按要求加注到刻度線即可。
圖3 變速箱加裝冷卻系統(tǒng)的油溫曲線
當發(fā)動機的功率或者扭矩比較大,而變速器的尺寸并沒有明顯變化時,由于變速器的傳遞效率沒有提高,根據熱平衡理論,當發(fā)動機已接近額定功率或者額定扭矩的轉速工作時,會產生比小功率、小扭矩發(fā)動機更高的熱量,而在變速器散熱條件不變時,則導致變速器油溫迅速升高。當發(fā)動機的功率大于400馬力,或者扭矩大于2200N.m時,建議變速器增加額外的潤滑油冷卻裝置,以降低潤滑油的工作溫度。通過云南地區(qū)實車路試,如圖3所示,惡劣工況下,變速箱增加冷卻系統(tǒng)后,平均溫度下降了約48.9%。
根據熱傳遞路徑,當變速器殼體的散熱面積過小無法保證及時散熱,也會造成油溫升高。通過加筋的方式增加殼體的散熱面積。如圖4所示。在殼體周圍增加加強筋后,解決了變速器油溫過高的問題。
圖4 殼體加散熱筋效果圖
[1] 周浩.微型汽車變速箱熱平衡分析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2013.
[2] 吳昌林,余聯慶,方曉初.汽車變速箱的熱網絡分析[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8,26(4):63-66.
[3] 劉敏麗.流體流動與傳熱[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1.
[4] 霍曉強,吳傳虎.齒輪傳動系統(tǒng)攪油損失的實驗研究[J].機械傳動, 2007,31(1):63-65.
Analysis and Solution for Excessive Oil Temperature of Heavy Manual Transmission
Xiang Quanli
( Shaanxi Fast Auto Dr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Shaanxi Xi'an 710119 )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different lubricants will perform their best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nges. However, if the temperature exceeds this range for a long time, it will cause the lubricating oil to deteriorate and oxidize and deteriorate.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st,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asons for the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transmission oil and gives the technical methods to reduce the oil temperature. It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use of lubricating oil correctly and extending the life of the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oil temperature; Splash lubrication; Thermal power
U262
B
1671-7988(2019)18-157-03
U262
B
1671-7988(2019)18-157-03
向權力,工學碩士,就職于陜西法士特汽車傳動工程研究院。目前主要從事商用車變速箱的設計、匹配應用及潤滑方面的工作。
10.16638/j.cnki.1671-7988.2019.1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