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蔚
賀錦齋是湘鄂邊紅軍創(chuàng)建人之一。1901年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一個村塾教師的家庭。賀錦齋從6歲開始入其父所設私塾攻讀,在父親的教導下,喜習詩詞歌賦。同時,由于他的家鄉(xiāng)是素有“歌?!敝Q的禮水源頭,民間歌手甚多。在他們的影響下,賀錦齋十分喜愛鄉(xiāng)間流行的優(yōu)秀民歌。到十三四歲,便能根據現實生活編唱一些激動人心的歌詞了。
1916年賀龍奪槍組成討袁軍后,引起了反動派的恐慌和仇視。他們一面出兵“圍剿”賀軍,一面派人到洪家關搜捕賀龍的家族,賀錦齋因系賀龍的堂弟,也被株連,不得不逃到倉關峪一家山貨店當學徒。干的是牛馬活,吃的是殘羹剩飯,晚上就睡在山貨店倉庫的樓板上看守貨物,蓋著一床又薄又破的被子。他把這種苦難的生活編成歌詞:“我當學徒真心寒,夜夜睡的硬床板,身上穿的破筋筋,餐餐吃的冷現飯?!币员磉_自己的不滿和憂傷。
三年奴隸般的學徒生活和廣大貧苦農民的斑斑血淚,在賀錦齋的心靈深處打上了反剝削反壓迫的思想烙印。1919年,賀錦齋聽說賀龍帶著軍隊打回了桑植,便毅然離開山貨店,趕回洪家關參加了賀龍的部隊。除了刻苦操練軍事技術外,賀錦齋還孜孜不倦地閱讀書報雜志,并常常寫作詩詞,抒發(fā)自己的情懷。
賀龍看到賀錦齋這樣勤奮好學,又具有如此堅定的意志,便決定送他到長沙一所武備學堂去學習。但當賀錦齋到達長沙時,這所學堂已經停辦了,只得又返回桑植。這時賀龍的部隊已開到沅陵一帶,賀錦齋便跟蹤追趕,終于在瀘溪縣的浦市趕上了部隊。開始,他在賀龍身邊當衛(wèi)士,由于他平時勤奮好學,行軍能吃苦耐勞,作戰(zhàn)機智勇敢,五六年間便由衛(wèi)士而司務長逐級晉升為團長。
1926年9、10月間,賀龍部奉命從湘西北進。賀錦齋率領先頭部隊進攻北洋軍閥所占領的澧縣。守敵頑抗,屢攻未下。賀錦齋乃同幾名戰(zhàn)士扮成賣魚的農民混進縣城,對敵城防工事和兵力部署作了詳細的偵察,制訂了攻城計劃。入夜,他又親率戰(zhàn)士百余人,擇敵防守空虛處攀緣進城,炸毀幾處通道的工事,并用機槍控制住敵人主要火力點,使城外部隊得以迅速沖進城去,生俘敵守城司令。接著,部隊繼續(xù)北進,在湖北公安縣的斗湖堤與敵援軍激戰(zhàn)一周,雙方傷亡甚巨,賀龍部第二旅旅長賀登吾陣亡,賀錦齋被任命為代理旅長。他以兩團兵力擔任正面主攻,一團迂回敵后進行夾擊,迫使敵軍退守長江北岸。
敵軍為了阻止北伐軍繼續(xù)前進,在退守江北時將南岸的船只統(tǒng)統(tǒng)擄去,賀錦齋率部抵達江邊,只見大江上下,空無一舟。他徘徊江岸,苦思渡江之法,以致徹夜難眠。下面的詩句就是他當時焦急心情的寫照。詩曰:“大江東去浪滔天,心神不安似油煎;我欲渡江苦無計,夜伴燈火未入眠?!苯涍^日夜苦思,他終于想出了泅渡奪船的辦法,使全師得以渡過長江,攻占鄂西重鎮(zhèn)宜昌,并迫使楊森不得不表面接受廣東革命政府的北伐主張,解除了北洋軍閥勾結川軍對武漢的威脅。
1927年春,賀龍部奉調從宜昌進駐鄂城整編,改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五師,取消旅的編制,賀錦齋仍任該師第一團團長。在從鄂城出發(fā)繼續(xù)北伐的征途中,部隊屢戰(zhàn)屢勝。先是大破奉軍于武勝關,接著又于4月大敗奉軍于遙鎮(zhèn),直逼河南省會開封。
正當賀錦齋所在的賀龍部和其他北伐兄弟部隊在河南境內節(jié)節(jié)勝利、工農群眾運動迅猛發(fā)展的時候,蔣介石在中外反動勢力的支持下,悍然在上海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接著湖南發(fā)生了馬日事變。盡管滄海橫流,賀龍和賀錦齋仍然屹立不動,堅定地站在革命一邊。為此,武漢政府中的反動派妄想在河南把賀龍的部隊就地消滅,多次阻撓他們回師武漢。賀龍和賀錦齋等不顧反動派的阻撓,毅然于6月把部隊帶回武漢。黨把在湖南等地逃脫反動派追捕而來武漢的工農革命骨干和漢口的工農革命武裝,編入賀龍的部隊,使賀部很快得以擴充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賀龍任軍長,賀錦齋升任該軍第一師師長。
隨著時局的逆轉,第二十軍內部革命與反革命兩派勢力的斗爭也日趨激烈。投機革命的原參謀長陳圖南勾結少數反動軍官,密圖發(fā)動兵變,把部隊拉到國民黨右派那邊去。賀錦齋協(xié)助賀龍當機立斷,把陳圖南等反動分子處決,清除了內部一大隱患,使第二十軍得以順利地參加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的勝利,使國民黨反動派大為震驚,南京的蔣介石和武漢的汪精衛(wèi),都調兵遣將“討伐”起義軍,企圖將革命武裝扼殺在搖籃里。面對這一形勢,起義軍按預定計劃于8月3日至5日先后撤離南昌,準備由瑞金經尋烏、梅縣直取東江,以東江為基地,依靠出??谌〉脟H援助,組織力量重新北伐。在瑞金縣的壬田戰(zhàn)斗中,賀錦齋身先士卒,擊潰了攔截起義軍的敵新編第二十師王文翰部,使起義軍得以進入瑞金城。此后,他又率領所部,克服疲勞、饑餓和疾病交織的極度困難,通過福建而進入廣東境內。在戰(zhàn)斗間隙,他不忘作詩以勵斗志,其中一首這樣寫道:“黑夜茫茫風雨狂,跟隨常兄赴疆場,流血身死何所懼,刀劍叢中斬豺狼!”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起義部隊在廣東潮汕地區(qū)遭到數倍于己的強大敵軍夾擊,除朱德、陳毅等領導的一小部分起義軍得以突出重圍,后來輾轉上了井岡山以外,其余大都散失。10月3日,當賀錦齋師和第二師經過距流沙鎮(zhèn)三公里半的烏石山時,遭敵截擊,賀錦齋僅自身同警衛(wèi)營長滕樹云突出重圍,逃離虎口。
突出重圍后,賀錦齋輾轉到上海,尋找黨組織。當時的上海,帝國主義和中國的官僚軍閥、富商巨賈,過著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而貧苦工農流落街頭,啼饑號寒;加之反革命鷹犬遍布通衢,革命志士慘遭屠戮。看到這些,佇立黃浦江邊的賀錦齋不禁悲憤填膺,填作了《浪淘沙》一詞,用以抒發(fā)他胸中的悲憤之情和革命決心:“仰望蔚藍天,與水相連,兩岸花柳更鮮妍??上б黄蔑L景,被匪摧殘。蔣匪太兇頑,作惡多端,居殺工農血不干。我輩應伸醫(yī)國手,重整河山?!?/p>
1928年1月29日,賀錦齋在監(jiān)利縣的反嘴,同從上海經武漢回到湘鄂西的周逸群和賀龍等會合了。隨后,以周逸群、賀龍為首的中共湘西北特委,便把賀錦齋、吳仙洲、蕭人谷三支游擊隊編成三個大隊,打起了第四十九路工農革命軍的旗幟。賀錦齋等部在湘西北特委領導下,攻克上車灣等集鎮(zhèn),消滅了兩股慣匪和許多團防,有力地配合了南縣等縣的年關暴動。
在這前后,賀錦齋聽說毛澤東在湘贛邊境組織秋收起義后率部上了井岡山,并聽到朱德和陳毅也從粵北到達湘南的重要消息,喜不成眠,又寫作《浪淘沙》詞一首:“花好正含苞,色勝鮮桃,一遇春風即吐嬌,飛遍全球成碩果,自信非遙。反動命難逃,掙扎徒勞。革命巨浪比天高,試看湘南與粵北,滾滾波濤?!?/p>
2月下旬,賀錦齋根據湘西北特委焦山河會議的決定,將部隊交給石首中心縣委(后來發(fā)展成為紅六軍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己隨同周逸群、賀龍和石首中心縣委宣傳部部長李良耀等回湘西建立革命武裝,開辟革命根據地。3月上旬,他們回到了桑植縣洪家關老家。遠近親朋,爭相傳告,紛來探視。賀錦齋心潮激蕩,情不能已,寫了兩首七絕:“大地烏云掩太陽,一朝消散又重光。忽聞各處人喧鬧,胡子(賀龍)果然轉故鄉(xiāng)?!薄肮枢l(xiāng)匪勢太兇頑,害得人民苦不堪。拔苦須先除暴戾,此身誓把責承擔?!?/p>
3月下旬,賀錦齋協(xié)助賀龍通過各種關系,得到了十多支土著武裝的支援,共約3000人,賀龍樹起工農革命軍的旗幟,攻進桑植縣城,建立革命政權。但隨即遭到敵第四十三軍龍仁旅的進攻。由于工農革命軍初建,戰(zhàn)斗力不強,與敵幾次交鋒之后,大部散失,周逸群轉往鄂西,另辟革命根據地。賀錦齋隨同賀龍退往桑植、鶴峰邊界的紅土坪一帶,收集散失的部隊,繼續(xù)進行游擊戰(zhàn)爭。在匪軍四面包圍中,他們在大山里深夜開會,準備反擊。賀錦齋寫七絕一首:“層層鐵網通周圍,夜集深山雪滿衣。為黨為民何懼死,寶刀應向賊頭揮!”生動地記述了當時的情景。
5月間,他們又集中了三四百人槍。6月的一天,龍仁旅撤回貴州之機,賀錦齋奉賀龍之命,率部在禮水邊葫蘆殼埋伏。是役,工農紅軍獲彈藥物資甚多,大大鼓舞了士氣。賀錦齋吟詩二首記勝,詩曰:“萬弩千弓對寇仇,霎時大半變浮鷗。一人怕死真堪笑,跌跪塵埃只叩頭?!薄叭f眾一心山可排,戰(zhàn)場從此向東開。眼前軍實皆充備,盡是光頭(指蔣介石)遠送來?!?/p>
此后一段時間,工農革命軍在澧水源頭的分水嶺、廟嘴河一帶休整。每當夕照青山,歸鴉陣陣的時候,賀錦齋常于操練之余,漫步澧水岸邊,看到那翠峰如簇、澄江似練的大好河山,如今被帝國主義和官僚軍閥反動統(tǒng)治弄得瘡痍滿目,不禁心潮起伏,怒火中燒,因而寫作了一首《澧源歌》,概述了當地人民慘遭壓榨屠戮的情景,和南昌起義后革命力量發(fā)展的過程,指出了“估計不出二十年,定在京滬慶勝利”的光明前途,用以表達他的革命豪情,鼓舞工農革命軍的斗志。
1928年7月,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成立,賀龍任書記,賀錦齋和陳協(xié)平、李良耀、張一鳴等為委員。同時,工農革命軍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賀龍任軍長,黃鰲任參謀長,下轄第一師,約七八百人,是紅四軍的主力,由賀錦齋任師長。
此后不久,中共湖南省委和湘西特委要求紅四軍到石門一帶活動,以配合石門、臨澧、常德、桃源等地的革命斗爭。9月初,賀錦齋率部一晝夜疾馳180里,襲擊澧縣大堰當、王家廠一帶的團防武裝和稅務機關。在王家廠,賀錦齋親自燒了團防局長的田契,這對于發(fā)動當地農民群眾起了較大的作用。次日晚,賀錦齋率部返回諜陽。后一日,紅四軍遭敵第十四軍教導師李云杰部及叛徒羅效之等多股團防的包圍襲擊,參謀長黃鰲陣亡,遂退往泥沙。
9月7日,賀錦齋面對四面敵軍的重圍,決心拼一死戰(zhàn),遂向他的弟弟寫了最后一封家書。家書中還附有七絕二首:“云遮霧繞路漫漫,一別庭帷欲見難。吾將吾身交吾黨,難能菽水再承歡。”“忠孝本來事兩行,孝親事望弟承當。眼前大敵猙獰甚,誓為人民滅豺狼?!?/p>
9月9日拂曉,賀錦齋率領警衛(wèi)營和手槍連向敵猛攻,掩護賀龍等突出重圍,向離泥沙鎮(zhèn)七八里路的絲茅嶺方向撤退,賀錦齋自己率部斷后,奮不顧身地阻擊追趕前來的敵軍時壯烈犧牲。時年29歲。
1963年,中共桑植縣委將賀錦齋的忠骨遷回洪家關安葬。在烈士墓前聳立起一個石牌坊,橫額上刻有“永垂不朽”四個大字,豎聯(lián)為:“澧水歌,霞光早已照大地;浪淘沙,革命巨浪比天高?!?/p>
責任編輯 / 陳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