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
我拍的片子,要走中國自己的道路,我做的剪紙、皮影、拉毛畫、水墨,都是有我們民族味道的。
榜樣的力量
“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動畫片《葫蘆兄弟》的主題曲,相信一定在無數80后、90后的童年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5月13日,這部動畫片的導演胡進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胡進慶對藝術執(zhí)著追求,是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中國剪紙動畫的功臣之一,曾與“三萬老”之一萬古蟾等共同創(chuàng)研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后又發(fā)明了“拉毛”剪紙新工藝,從而攝制成功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極大豐富了美術片片種。剪紙片是美術電影的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樣式,汲取了中國民間皮影、剪紙、窗花等藝術元素,以多樣的藝術風格、夸張的動作表演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美術片中獨樹一幟。80年代末,胡進慶導演的剪紙系列動畫片《葫蘆兄弟》問世,其形象活潑可愛,至今都為人津津樂道。
胡進慶創(chuàng)造了許許多多經典可愛的動畫形象,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輝煌、乃至中國民族動畫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
創(chuàng)新與傳承
“人”為我用
經典之作總是歷久彌新,這份生命力源于動畫大師的匠心與堅守。胡進慶導演的《葫蘆兄弟》1秒24格畫面,每一幀都是純手工制作,背景層次反復斟酌,動作設計精益求精,稍有差池就要重新來過,這部13集、130分鐘的剪紙系列動畫,整整耗費了兩年的時間;為塑造人物臨摹了廟宇的菩薩雕像,為取景走遍北京的宮殿樓閣,為設計動作請來著名的京劇演員,60年代萬籟鳴導演拍攝的《大鬧天宮》,在44個國家的銀幕上掀起“猴旋風”;嚴定憲等導演拍攝的《哪吒鬧海》,對原作劇本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對動作設計的嚴苛要求,對色彩把握的出神入化,讓神勇威風、敢作敢當的哪吒形象,多少年后仍深入人心……要讓國產動畫火起來,不能忘記初心,深耕本土文化,用中國話講中國事,以中國哲學審視中國社會,讓各年齡段觀眾都能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