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東
《李靖碑》,唐碑刻,又稱《衛(wèi)景武公碑》,全稱為《大唐故尚書右仆射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贈司徒并州都督衛(wèi)景武公之碑并序》。唐顯慶三年(658 年)刻立,許敬宗撰,王知敬書,碑為螭首方座,高430 厘米,寬122 厘米,楷書,39 行,行82 字。碑額題“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司徒衛(wèi)景武公碑”陰刻篆文20 字。碑文內(nèi)容主要記述初唐的軍事家李靖的事跡。李靖,本名藥師,京兆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精通兵法,太宗時歷任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封衛(wèi)國公,著有《李衛(wèi)兵法》,已佚。由于李靖為唐室建立過特殊功勛,死后陪葬昭陵山南臺階地上,被稱為“上山?!?。碑現(xiàn)存陜西禮泉縣昭陵博物館,碑文已磨滅及半,僅存兩千余字,為昭陵著名的陪葬碑之一。
《李靖碑》的書寫者王知敬,生卒年不詳,唐懷州河內(nèi)人,一說洛陽人,或說太原人,唐高宗李治時就以書法知名,武則天時,官至太子家令(人稱王家令),書法工楷、行、草,尤善章草。他與殷仲容曾奉武則天詔各書一寺額,殷題“資圣”,王題“清禪”,皆稱一時之絕。唐張懷瑾《書斷》列王知敬行草及章草書為能品。王知敬傳世的書法作品除此碑外,還有現(xiàn)存昭陵的《尉遲敬德碑》。
王知敬的書法由初唐的虞(世南)、褚(遂良)而來,又含北派風(fēng)格,規(guī)矩謹(jǐn)嚴(yán)中別有一種婀娜的風(fēng)致。此碑書法精熟遒逸,用筆方勁,筆勢外拓,精神外露,得歐陽詢筆法尤多,有歐陽詢楷書《皇甫君碑》之神韻,貌合神融,如出一人之手,不但有北碑之方挺峻利,而且有漢隸之波磔舒展,在唐代楷書中屬一件重要作品。
王知敬《李靖碑》拓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