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癥狀是心悸、胸悶、氣短等,該病由各種病毒引起,見于各個年齡段,但多發(fā)于兒童,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心力衰竭、慢性心肌炎,嚴重時導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有研究資料顯示: VMC占各類心肌炎比例達50%,兒童病死率約為8%,嚴重危及患兒生命健康[1]。免疫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等均是治療急性VMC的常用藥物,可改善病人癥狀,但效果不佳。環(huán)磷腺苷屬于蛋白酶激活劑,能有效緩解心肌缺氧,通過促進機體代謝從而改善臨床癥狀,但單獨使用作用靶點單一,整體療效欠佳[2]。中醫(yī)對VMC病因病機有廣泛研究,并根據(jù)現(xiàn)有臨床資料對發(fā)病機制進行分型,采用辨證論治方法,在抗病毒、提高機體免疫及改善微循環(huán)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3]。參芪活血湯具有活血化瘀、補中益氣之功效[4]。本研究觀察參芪活血湯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治療小兒急性VMC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白細胞介素-18(IL-18)、肌鈣蛋白I(cTnI)和C反應蛋白(CRP)的影響。
1.1 入選標準
1.1.1 納入標準 符合西醫(yī)、中醫(yī)診斷標準;年齡3~12歲;病程≤6個月;中醫(yī)證型為心脈瘀阻型;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知情同意。
1.1.2 排除標準 合并心源性休克或并發(fā)急性心力衰竭;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嚴重肝、腎功能異常;血液、免疫、內(nèi)分泌及代謝等系統(tǒng)性疾病;處于遷延期或慢性期;風濕性或先天性心臟??;近期出現(xiàn)嚴重感染;結核性心包炎、繼發(fā)性心肌損傷。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病毒性心肌炎診斷標準》[5]中關于小兒急性VMC的相關標準。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結合常見臨床表現(xiàn)制定診斷標準:①主癥,胸悶氣短、倦怠乏力、惡心嘔吐、心悸;②次癥,煩躁口干、自汗盜汗、畏寒肢冷、頭暈乏力;③舌脈象,舌紅,苔黃,脈細或結代。符合主癥≥3項或同時具備主癥≥2項和次癥≥2項,結合舌脈象,即可確診為急性VMC。
1.3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VMC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齡3~11(7.69±2.14)歲;病程1周至5個月(2.51±0.42)個月;疾病類型:輕型11例,中型28例,重型4例;心肌酶異常39例,心電圖異常35例,心音低鈍31例;伴隨癥狀:心悸27例,胸悶21例,嘆息19例,乏力15例。對照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齡4~12(7.53±2.26)歲;病程2周至6個月(2.64±0.49)個月;疾病類型:輕型13例,中型27例,重型3例;心肌酶異常37例,心電圖異常33例,心音低鈍28例;伴隨癥狀:心悸29例,胸悶24例,嘆息17例,乏力14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4 研究方法
1.4.1 基礎治療 兩組均給予糾正酸堿平衡、吸氧、抗病毒、充分休息及營養(yǎng)支持等常規(guī)治療。
1.4.2 對照組 給予環(huán)磷腺苷(山西威奇達光明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03583,規(guī)格:20mg)每次1mg/kg,每日1次靜脈輸注,持續(xù)治療2周。
1.4.3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參芪活血湯治療,組方:黃芪30 g,丹參、麥冬、郁金、五味子各15 g,防風、白術、黃連各10 g,甘草6 g。上述藥物加水至沒過藥面2 cm,浸泡1 h后使用武火煮沸,之后改為文火煎煮30 min,將藥液倒出,加入適量水復煎,混合兩次所得藥液,采用少量頻服方式服用,每日1劑,持續(xù)治療2周。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yī)證候積分 計算上述主癥和次癥積分,按照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依次計0分、1分、2分、3分,總分越高,提示患兒病情越嚴重。
1.5.2 左心室功能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超聲心動儀測量患兒左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搏輸出量(stroke volume,SV)及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
1.5.3 臨床療效 依據(jù)療效判定標準。
1.5.4 血清IL-18、cTnI、CRP 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患兒IL-18、cTnI、CRP水平,抽取患兒晨起空腹肘靜脈血2 mL,以2 000 r/min離心,收集上清液備用,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試劑盒購自南京強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6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jù)《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并結合療效指數(shù)判定,其中療效指數(shù)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治愈:胸悶、心悸等癥狀消失,心電圖及實驗室各項指標恢復正常,療效指數(shù)>90%;顯效:胸悶、心悸等癥狀緩解,心電圖及實驗室各項指標基本恢復正常,療效指數(shù)70%~90%;有效:胸悶、心悸等癥狀減輕,心電圖及實驗室各項指標有所改善,療效指數(shù)40%~<70%;無效:未達到上述各項判定標準。
2.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降低(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4316.25±3.21 9.37±2.1611.6600.000觀察組4316.49±3.187.28±1.3917.4020.000t值-0.348 5.336P 0.7280.017
2.2 兩組左心室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LVEF、SV、CO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組別例數(shù) LVEF(%) 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4336.57±7.26 43.64±8.35 -4.1900.023觀察組4336.48±7.1351.39±8.47-8.8310.006t值0.058-4.273P0.954 0.021組別 SV(mL) 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49.68±10.24 56.47±11.30 -2.9200.035觀察組49.75±10.3261.38±11.27-4.9910.016t值-0.032-2.017P 0.975 0.047組別 CO(L/min) 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3.41±0.65 4.12±0.73 -4.7630.025觀察組3.49±0.634.46±0.76-6.4430.015t值-0.580-2.116P 0.564 0.037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兩組總有效率比較,χ2=4.914,P=0.027
2.4 兩組IL-18、cTnI、CRP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IL-18、cTnI、CRP水平較治療前降低(P<0.01),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組別例數(shù) IL-18(μg/L) 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43176.59±32.46 98.74±20.34 13.3270.000觀察組43177.25±32.4176.65±18.3717.7080.000t值-0.0945.285P 0.9250.014組別 cTnI(ng/mL) 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1.46±0.32 0.85±0.21 10.4510.000觀察組1.51±0.300.62±0.1517.4000.000t值-0.7475.844P 0.4570.019組別 CRP(mg/L) 治療前治療后t值P對照組5.89±1.31 3.24±0.36 12.7910.000觀察組5.92±1.142.28±0.3320.1120.000t值-0.11312.890P 0.9100.000
急性VMC是兒科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由于病毒侵入心臟,造成心肌細胞壞死,進而引起間質(zhì)炎性細胞浸潤,導致纖維滲出,最終造成心功能受損[8]。心肌細胞壞死后,可降低心室彌漫性運動幅度,減少SV,并降低LVEF,引起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此外,該病影響心臟收縮功能協(xié)調(diào)性,導致收縮功能異常。急性VMC發(fā)病機制較復雜,尚未完全明確。目前,關于白細胞介素在其發(fā)展與預后中的作用得到廣泛關注。IL-18屬于多效細胞因子,可下調(diào)腫瘤壞死因子-α表達,抑制炎性細胞浸潤,從而減少心肌壞死[9]。有研究發(fā)現(xiàn),IL-18對心肌心鈉素基因具有誘導作用,并通過降低對鈣離子反應性,誘導心肌肥大[10]。機體感染病毒后,激活單核巨噬細胞,并刺激其分泌大量炎性細胞因子,提高IL-18水平。IL-18作為急性炎性細胞因子,其水平與VMC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可作為反映病情的敏感指標。有研究發(fā)現(xiàn),心肌發(fā)生病變時,肌鈣蛋白發(fā)生變化[11]。作為肌鈣蛋白的重要成分,心肌受損后,cTnI水平迅速升高,并維持較長時間,與心肌受損面積呈正
相關,可作為評估心肌受損的敏感指標[12]。有研究證實,炎性細胞因子與急性VMC存在密切聯(lián)系[13]。CRP是急性時相蛋白,機體發(fā)生感染后刺激機體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導致其水平出現(xiàn)不同程度升高,因而可作為評估機體感染程度指標。
目前環(huán)磷腺苷是臨床治療急性VMC的常用藥物,作為蛋白激酶激活劑,也是重要的細胞內(nèi)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可調(diào)節(jié)細胞功能,改善心肌細胞代謝,減輕心臟負荷,同時抑制兒茶氨酚和去甲腎上腺素釋放,改善室上性心動過速,保護心肌[14]。此外,該藥可抑制促炎細胞因子釋放,緩解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臨床癥狀[15]。
中醫(yī)學將急性VMC歸于“心痹”“溫病”等范疇,《諸病源候論》指出:“心藏神而主血脈……因為邪之所乘,則使驚而悸動不安”;《內(nèi)經(jīng)》中論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指出:“小兒血氣柔弱,肌肉脆薄……次隨血氣而入臟腑”;《嬰童百問》論述:“心藏神而惡熱……令神志不寧,故發(fā)為驚”。中醫(yī)認為該病屬于本虛標實之證,其發(fā)病機制是先天稟賦不足,正氣虛損,外感毒邪;七情內(nèi)傷,氣機逆亂,勞累過度,損耗氣血,飲食不節(jié),食滯傷脾,形成痰濕,痹阻心陽,發(fā)為本病[16]。中醫(yī)治療原則是扶正祛邪,益氣溫陽,活血化瘀。參芪活血湯方中黃芪性溫,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之功效;丹參性微寒,可清心除煩、益氣活血;麥冬善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郁金性寒,具有活血化瘀、補中益氣之功效;五味子可補氣寧心、益氣生津;防風可祛風解表;白術善健脾祛濕;黃連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甘草可補中益氣,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益氣生津、補氣寧心之功效[17]?,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所含多糖、生物堿等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并具有較強的抗病毒和抗菌能力,可減輕病毒對心肌損害,此外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充分發(fā)揮抗氧化作用,從而有效保護心肌[18]。丹參富含皂苷,可促進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酶合成,其能提供能量基質(zhì),提高心肌收縮能力,通過改善心臟泵血功能,從而增加一氧化碳,并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護心肌功能;此外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麥冬可促進抗體生成,提高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并能改善心肌電生理,抗心肌缺血作用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醫(yī)證候積分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采用參芪活血湯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可有效改善急性VMC患兒臨床癥狀。觀察組LVEF、SV、CO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可提高患兒左心室功能。本研究對治療后相關細胞因子水平進行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IL-18、cTnI、CRP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可改善患兒IL-18、cTnI、CRP水平。觀察組總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lián)合較單一西藥治療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采用參芪活血湯聯(lián)合環(huán)磷腺苷治療急性VMC,可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提高左心室功能,改善IL-18、cTnI、CRP水平,提高臨床療效。但本研究樣本量有限,未觀察遠期療效,今后應擴大樣本數(shù)量,進一步證實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該病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