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默”最早出現(xiàn)在國學經(jīng)典里,如“恭默思道”(《書,說命》)、“默而識之”(《論語》)、“或默或語”,(《易·系辭》)。《莊子》說:“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意思是天道在于幽深靜謐之中,故視聽不外用,守著精神的寧靜,形體就能康健,人就能夠長生。我想起媽祖原名林默,世人尊稱林默娘,宋初莆田縣湄洲島人,被臺灣、香港、澳門的漁民和航海者奉為“默守海上”的生命保護神。
我記得還有兩位名人:一是人民藝術家李默然,他說:“我是一個戲劇人”,一生就是“默守舞臺”的;二是錢鐘書先生,字默存,“默存”兩字又可以拆解成“黑犬才子”,隱含其是屬狗的文人作家,他的一生遵循著“默守文學”的原則。如今在塵世的紛擾中,只要心頭懸掛著遠方的燈光,我們就會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理想為我們灌注了精神的蘊藉。所以,生活再平凡、再普通、再瑣碎,我們都要堅持一種信念,默守一種精神,為自己積淀站立的信心,凝聚前行的氣力。
適合話題:默默付出、堅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