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山遠
他們是一群有著濃重悲劇意味的英雄:他們播種,卻不問收獲。他們?yōu)榱藙倮鴬^斗,卻沒有等到勝利的時候。他們在無盡的黑暗中高舉火把,卻在日出東方的前夕,永遠閉上了雙眼。
1930年5月,井岡山莽莽蒼蒼的山林中,紅軍著名將領(lǐng)張子清溘然長逝,年僅28歲。
1928年3月,毛澤東率部下在井岡山迎接朱德。4月18日,在草鋪灣追擊逃敵時,張子清左腳踝骨中彈負傷。因為缺醫(yī)少藥,傷口感染,這位參加過秋收起義、輔佐毛澤東創(chuàng)立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的年輕將領(lǐng),長眠在這片大山之中。
張子清是湖南桃江人,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井岡山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初期,張子清率部作戰(zhàn)大小上百次,多次挽救紅軍于危難之中。
熟悉中國共產(chǎn)黨黨史軍史的人,說起張子清都會嘆息:假如,當時有一針青霉素就好了;假如,張子清不犧牲,新中國成立后必是元帥……
但是,歷史,哪有那么多“假如”。
假如盧德銘沒有犧牲!
盧德銘,四川自貢人,由孫中山親自推薦入黃埔二期,北伐時任葉挺獨立團營長,后升任團參謀長。秋收起義時,他是總指揮。在起義部隊遭到挫折時,他堅決支持毛澤東改變攻打長沙、轉(zhuǎn)向山嶺中進行武裝割據(jù)的主張,支持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在江西萍鄉(xiāng)蘆溪縣,為掩護部隊前進,盧德銘被敵軍一顆子彈擊中右胸后犧牲,年僅22歲。
假如王爾琢沒有犧牲!
王爾琢,湖南石門人,黃埔軍校一期生,1927年,他參加北伐,時任團長,蔣介石派人游說他:只要加入國民黨,就擢升軍長。他拒絕了,參加南昌起義,上了井岡山,屢立奇功。1928年8月25日,王爾琢追趕被叛徒袁崇全裹挾的兩個連,將他們勸回了紅軍隊伍,但自己卻遭袁崇全開槍射擊,英勇犧牲,年僅25歲,時任紅四軍參謀長。
假如王良沒有犧牲!
王良,重慶綦江人,黃埔五期生,參加秋收起義后上了井岡山,他作為連長取得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后來他作為師長,帶領(lǐng)部隊全殲敵軍第18師,活捉敵軍師長張輝瓚。1932年,他在前沿陣地觀察敵情時被冷槍擊中犧牲,年僅27歲,時任紅四軍軍長。
假如他們沒有犧牲:黃公略、伍中豪、劉疇西、王展程、宛希先、何挺穎、尋淮洲、劉作述、劉輝霄,還有年僅24歲便成為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的朱云卿。
井岡山斗爭時期,4.8萬余名烈士長眠于此,只有15744人留下姓名。蘇區(qū)時期,興國縣23萬人,參軍參戰(zhàn)的有9.3萬余人(正式參加紅軍的5萬多人),犧牲的烈士共5萬多名,有姓名可考的23179名,其中犧牲在長征路上的12038人,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興國籍官兵倒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黨員人數(shù)400多萬,犧牲的黨員烈士也近400萬。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軍銜,當年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群體可謂將星璀璨:十大元帥中有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林彪,十位大將中有粟裕、譚政、黃克誠,還有14位上將、20位中將、眾多少將……
就在這一次授軍銜前,彭德懷向毛澤東匯報,提到段德昌這個名字時,毛澤東頓時兩眼淚花,匯報不得不改日進行。段德昌是湖南益陽南縣人,1921年就與毛澤東結(jié)下真摯友誼,他與賀龍、周逸群一起創(chuàng)建了湘鄂西蘇區(qū),他還是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和革命引路人,26歲就當上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六軍軍長,被譽為“常勝將軍”,遇難時年僅29歲。
毛澤東本人在井岡山根據(jù)地和中央蘇區(qū)時期,也多次遇險:1927年9月,在前往指揮秋收起義的路上,毛澤東被地主武裝團防隊抓住了,準備押往民團總部處死。后來,毛澤東機智逃走,光著腳連夜翻山越嶺,才脫離險境。
在江西瑞金葉坪,毛澤東居室外有一棵大樹,敵人飛機扔下的一顆炸彈,居然懸在樹上沒有爆炸。今天,當?shù)厝税岩活w炸彈模型掛在樹上,來紀念那個有驚無險的瞬間。在長征路上,毛澤東率軍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時,遭遇空襲,敵機扔下的炸彈這次炸了,警衛(wèi)員胡昌保將毛澤東推開,自己犧牲了。
中國工農(nóng)紅軍早期最驚險的一幕,發(fā)生在1929年2月2日凌晨,毛澤東、朱德、陳毅三人差點集體遭遇不幸。
當時,毛澤東、朱德和陳毅率領(lǐng)紅四軍主力3600余人開辟贛南、閩西革命根據(jù)地,從井岡山一路轉(zhuǎn)戰(zhàn)至贛南的尋烏縣,在圳下村宿營。2日凌晨,敵軍突然沖了進來。槍聲響起時,毛澤東剛醒,敵人的先頭分隊已越過了他的住房。
毛澤東反應(yīng)迅速,趁拂曉昏暗,敵人不注意,立刻帶領(lǐng)前委機關(guān)和手槍班越過居所旁邊的小溪,撤往村東南的山上。陳毅、江華、譚震林等從前門沖了出去,戰(zhàn)斗中,陳毅險些被俘虜,一個敵人揪住了陳毅的大衣,陳毅順勢把大衣脫下蓋住敵兵的整個頭部,飛快地跑走了。
朱德被敵人包圍,激戰(zhàn)后只帶著一個警衛(wèi)突圍了,朱德的妻子伍若蘭為了掩護朱德,手握雙槍,邊打邊退,不幸腿部受傷被捕。她后來遭受敵人嚴刑拷打,堅貞不屈,2月12日,被敵殺害于贛州衛(wèi)府里,時年26歲。
1929年5月3日下午,井岡山腳下的蓮花縣,35歲的中共蓮花縣委書記劉仁堪走到了生命的終點。他在刑場不斷怒斥敵人、發(fā)動群眾,敵人暴跳如雷,用匕首割掉劉仁堪的舌頭。他渾身是血,無法言語,卻用腳趾頭沾上鮮血,在站立的方桌上,寫下了“革命成功萬歲”幾個大字。
中共黨史軍史上有許多類似這種壯烈的瞬間,用自己的犧牲來接近奮斗的目標。
堅信革命能夠成功,堅信自己的奮斗有價值,堅信自己的死亡將成為走向勝利的鋪路石——這就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能夠蔑視死亡、超越死亡的原因。
當年,匯聚井岡山的,有赤貧的工人農(nóng)民,也有留學(xué)生、大學(xué)生、富家兒、官宦子弟……明明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條無比危險、隨時可能丟掉性命的道路,但他們毅然走下去,因為這是一條信仰之路。
1936年春,28歲的贛南軍區(qū)司令員蔡會文在突圍中身負重傷,不愿被俘,拼死搏斗,被敵人割斷了脖子。
蔡會文是湖南攸縣人,蔡家堪稱當?shù)厥赘?,但他成了“叛逆”,革命從自家開始,開倉分谷,由此帶動了攸縣的農(nóng)民運動。參加秋收起義后,他迅速成長為優(yōu)秀的紅軍將領(lǐng)。
紅軍長征后,蔡會文留下來堅持戰(zhàn)斗。在極端困苦的環(huán)境下,他與戰(zhàn)士談心,拿自己舉例:我是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不搞革命,完全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家里搞家業(yè),享清福,可為什么偏偏要鉆進深山吃苦?就是因為我相信共產(chǎn)主義,我要為它的實現(xiàn)奮斗終身?,F(xiàn)在革命并沒有失敗,只是處于低潮,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不能悲觀失望,更不能動搖叛變。蔡會文犧牲后,他的忠骨至今都未找到。
紅軍將領(lǐng)胡少海出身于湖南宜章的首富之家,是縣城人人羨慕的胡家“五少爺”,卻因從小目睹社會不公平、窮人命運悲慘而發(fā)誓要改變中國。
1928年1月,他利用自己“五少爺”的身份,與朱德里應(yīng)外合,打下了宜章城。他的父親暴怒,登報以五百大洋緝拿“孽子”。胡少海并非不孝順父親,但人的出身和時代都不能選擇,他告訴前來勸說的弟弟:我只能離開自己的家,投身革命的家,跟著共產(chǎn)黨去掃清天下的不公。1930年8月6日,紅二十一軍軍長胡少海在前線中彈犧牲,時年32歲。
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chǎn)黨就不是一個利益集團,而是一個“價值觀集團”:有著共同信仰,共同價值觀。正因為如此,那么多人在生與死的關(guān)頭,在茍且偷生與堅守信仰的抉擇中,甘愿為捍衛(wèi)自己的信仰而放棄寶貴的生命。
中國井岡山干部學(xué)院常務(wù)副院長梅黎明在《走讀井岡山》一書中寫道:“在井岡山,毛澤東硬是用信仰,組建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愿意革命的留下,為革命吃不了苦的,為養(yǎng)家糊口的,不愿意革命的,你都可以回去,發(fā)路費給你。這是一種什么樣的信仰追求?自覺自愿。你不認同信仰,不強迫你,大路朝天,各走一邊。認同了,那就留下來,共同努力,艱苦奮斗,來實現(xiàn)這個信仰?!?/p>
1934年冬天,時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裁判部部長的江善忠,在江西興國縣長岡鄉(xiāng)一座山崖被敵人團團圍住。他打光子彈,拒絕誘降,縱身跳下山崖前,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寫下血書:死到陰間不反水,保護共產(chǎn)黨萬萬年……
信仰為什么會有力量?人生短暫,但信仰能夠讓人的生命價值超越死亡,化為永恒。
王爾琢犧牲后,紅軍在寧岡舉行追悼會,毛澤東親筆擬就、陳毅手書了一副挽聯(lián):“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方始休!”
這幅挽聯(lián)寫出了如何告慰犧牲者:得到勝利!
那些衣衫襤褸、渾身血污的烈士,沒有活到勝利的一天,沒有趕上評功、授勛、授銜,但他們從此湮沒于歷史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犧牲,不僅讓中國共產(chǎn)黨人在艱苦卓絕之中取得驚天動地的勝利,更給頹喪萎靡已久的中國注入精神力量,讓渴望擺脫屈辱的中華民族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禮。
用毛澤東的詩性語言,那就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