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航
20年前,陜西省延安市農民陳天強,在下班回家途中遇見一個流浪乞討的老婦。當時,天色陰暗,雷聲轟鳴,一場暴雨將至。而流浪老婦神情木然,似乎對惡劣天氣毫無感知。好心的陳天強擔心老婦淋雨,便決定帶她回家避雨。然而,這一避就是20年。20年來,陳天強把流浪老婦當成自己的親娘奉養(yǎng)——給老人買好吃的點心、好看的衣服;老人病了,他徹夜守候服侍……2017年以來,陳天強先后被陜西省文明辦及中央文明辦評為“陜西好人”“中國好人”——
陳天強1966年出生于陜西省延安市富縣張家灣鎮(zhèn)小山子村。3歲時,母親因病去世。13歲時,父親因酗酒意外身亡。自此,他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吃百家飯,穿百家衣。16歲時,陳天強初中畢業(yè),因家貧沒上高中,回鄉(xiāng)務農。26歲那年,陳天強與本村姑娘曹鳳梅結婚,婚后育有一子一女,兩個孩子皆聰明伶俐。由于出身孤苦,沒有任何家底,陳天強婚后生活一直不寬裕,兒女長大上學后,日子過得更是捉襟見肘。為了貼補家用,陳天強趁農閑常到鎮(zhèn)上工廠打短工。
2000年4月的一天下午,陳天強下班后從鎮(zhèn)上回家,天陰得很厲害,好像要下場大雨,擔心路上淋雨,他騎著自行車一路急馳。走到離村子還有兩三里路的地方,他一眼看見路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陳天強跳下自行車,走近老婦,對方把手伸向他,嘴里說著:“我餓,餓?!标愄鞆娍姘飫偤糜袔讐K剛在鎮(zhèn)上買的饃饃,便拿出一塊遞給了老婦。老婦接過饃饃便塞進了嘴里,狼吞虎咽的樣子讓陳天強看著心疼。他情不自禁地想了自己去世的母親:如果母親還健在的話,和眼前的老婦年紀應該差不多大。
不用問,這是一個沒人管的流浪老婦。陳天強抬頭看看天,大雨將至。他擔心荒郊野外無處避雨,老婦這么大年紀,淋一場雨非生病不可。于是,他俯身對老婦說:“就要下雨了,你隨我回家避避雨吧?”流浪老婦一邊嚼著饃饃一邊木然地回應他:“回家,避雨?!?/p>
陳天強把流浪老婦扶上車后座,又脫下上衣披在老婦身上,騎上車就往家趕。剛騎出一里多路,雨點就噼里啪啦地砸了下來。不一會兒,道路變得濕滑不堪,陳天強怕騎車摔了老婦,便下了車子推著步行,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把流浪老婦推回了家。妻子曹鳳梅看丈夫帶回來一個陌生老人,詫異地問:“這是誰?”陳天強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說:“我在路上撿的,是個流浪乞討的老人。”頓了一下接著說,“快去燒些熱水,給她洗一洗,要是感冒了就糟了!”曹鳳梅趕忙去燒了熱水,給流浪老婦洗了個熱水澡,換上了一身干凈衣服。
第二天雨過天晴,曹鳳梅對陳天強說:“你想把她怎么辦?要不就送救助站吧?”陳天強看了一眼躺在熱炕上的流浪老婦,與曹鳳梅商量:“鳳梅,我們把她留下吧!也許過不了幾天,她的家人就會來找她,住不了多久的。”曹鳳梅有些擔心,說:“要是一直沒人來找她怎么辦?”陳天強脫口而出:“好辦啊,我們來養(yǎng)她!”曹鳳梅吃了一驚,盯著陳天強說:“倆孩子要上學,家里已經很窘迫了,再添口人,日子豈不更難過?”陳天強卻說:“我多掙一點,少吃一點,能顧住她一張嘴。”說著流下了眼淚,“你知道我媽死得早,我一直想有個媽!”
丈夫把話說到了這份兒上,曹鳳梅還能再說“不”嗎?她對陳天強說:“好吧,那就先讓她留下來吧?!标愄鞆姼屑さ匚兆∑拮拥氖终f:“鳳梅,謝謝你!”然后雙膝跪地,對著流浪老婦磕了三個響頭,算是認流浪老婦做了干媽。就這樣,流浪老婦在陳天強家里住了下來……
幾天后,當流浪老婦神志有些清醒時,曹鳳梅問她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從流浪老婦斷斷續(xù)續(xù)的只言片語中,曹鳳梅知曉她叫李桂蘭,但家在哪里怎么也說不清楚。陳天強對曹鳳梅說:“不要逼她,讓她慢慢想嘛?!?/p>
也許李桂蘭在外流浪的時間太久了,饑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的,身體狀況很糟糕。為了給李桂蘭補身體,陳天強借錢買了一只母山羊,每天擠一杯羊奶給老人喝。兩個月后,李桂蘭紅光滿面,精神矍鑠,與之前判若兩人。
女兒陳月鳳身體瘦弱,曹鳳梅曾多次和陳天強說買只母山羊回來擠奶給女兒補身體,陳天強因囊中羞澀一直拖著沒買??吹礁赣H給李桂蘭買母山羊喝羊奶,女兒又委屈又妒忌,說:“爸爸對一個外人都比對我好?!标愄鞆娏⒖碳m正女兒:“奶奶不是外人,她在咱家住就是咱的親人。晚輩孝敬長輩,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有一次吃飯時,李桂蘭突然打了個噴嚏,把嘴里的飯粒噴到了陳天強兒子陳鯤鵬的飯碗里。陳鯤鵬把碗筷一摔,氣呼呼地起身離去。當晚,陳天強把兒子叫到院子里,教育兒子:“奶奶年紀大了,身體又有病,你不要嫌棄她。爸爸媽媽將來也會有老得噴飯粒的那一天,難道你也嫌棄爸爸媽媽嗎?”陳鯤鵬聽罷,低著頭向爸爸認錯:“我錯了。以后我再也不嫌棄奶奶了?!?/p>
李桂蘭腦子時而清醒,時而糊涂。糊涂時她便跑到街上,與過路的村民罵架。陳天強知道后,每次都去那些被李桂蘭罵過的村民家道歉。有時候李桂蘭甚至會追打小孩兒,陳天強不但要給孩子的家長道歉,還要買玩具送給那些被追打的孩子。后來,陳天強帶李桂蘭去醫(yī)院做了檢查,醫(yī)生給開了一些藥,李桂蘭服藥后精神狀態(tài)大為好轉,輕易不再跑到街上給陳天強添亂了。
可是沒想到,這件事剛搞定,李桂蘭又出了別的狀況。2017年3月的一天,李桂蘭走路不小心絆了一跤,摔折了左小腿,陳天強只好放下工作帶她去市里醫(yī)院做手術。在住院做手術期間,陳天強衣不解帶地陪護在李桂蘭病床前,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
一個多月后,李桂蘭康復出院。醫(yī)生叮囑,老人骨頭愈合慢,回家后要靜養(yǎng),盡量不要活動,但李桂蘭在醫(yī)院病房里憋悶了一個多月,一回到家就嚷嚷著要到外面走走看看。陳天強牢記醫(yī)囑不同意,她就每天吵吵嚷嚷,非要出去。陳天強一邊好言相勸一邊琢磨,試圖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天,他在路上看到一位年輕媽媽用背帶背著嬰兒,便突發(fā)奇想:我也可以用背帶背著干媽出去看風景啊!回到家,他馬上讓妻子縫制了一個結實的背帶,把帶子加寬加長,又在背帶后面加了一塊布進行加固……然后,他用背帶背著李桂蘭走出家門,來到了鮮花爛漫的山坡上。李桂蘭高興得像個孩子,一邊揮舞著雙臂一邊喊:“還是外面好啊,我心情都變好了?!睘榱俗尷罟鹛m每天都有好心情,陳天強便每天背著她出門轉一轉,或站在街上與村民們聊聊天,或到山坡上看看大自然的美景。
由于從小吃了很多苦,陳天強在生活上比較節(jié)儉,從不舍得多花一分錢,可在孝敬干媽李桂蘭上卻異常大方。他每個月都會給李桂蘭開幾回小灶,買一些軟糯的糕點或可口的肉食給李桂蘭改善生活;逢年過節(jié),他還為李桂蘭添置新衣;平時,只要李桂蘭想吃什么、想買什么,他都會竭盡所能給予滿足。夏天,老人熱得睡不著,陳天強就坐在床前給老人打扇子;冬天,陳天強把屋里燒得暖暖的,把炕燒得熱熱的,早早地就把被子鋪上焐暖,讓老人一進被窩就感到溫暖。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眼,李桂蘭在陳家便住了20年。20年來,陳天強一直把李桂蘭當親娘對待,寧可虧欠自己的兒女也從不虧待李桂蘭。在外人看來,陳天強哪是李桂蘭的什么干兒子,分明就是親兒子。
雖然陳天強認了李桂蘭為干媽,并留她在家當親媽一樣奉養(yǎng),但一直沒有辦理正式的收養(yǎng)手續(xù)。他覺得,李桂蘭的家人遲早會找上門來把老人領回家的,這些年也的確陸陸續(xù)續(xù)來了幾撥認親的人,但他們最終都不是李桂蘭的家人。
頭幾年,陳天強也曾想辦法替李桂蘭尋找家人,在李桂蘭頭腦稍微清醒時,詢問她家住在哪兒,兒女都叫什么名字。每當問她兒女叫什么名字時,李桂蘭的情緒就會變得特別激動,嘰里咕嚕地不知說些什么。有幾次,陳天強聽出幾個類似地名的名字,便按照那幾個模糊的地名一路找去,有的地名根本就是錯誤的,地名正確的地方又沒有李桂蘭這個人。后來,由于經濟上的壓力,陳天強暫時停止了尋找。再后來,經濟壓力緩解,陳天強又開始為李桂蘭尋親。
一次,曹鳳梅聽李桂蘭嘴里叨咕“志丹”兩個字,便建議陳天強去志丹縣找找看。通過當地的派出所,陳天強終于找到了李桂蘭所住的村子,村里的人卻給他講述了一個不幸的故事:李桂蘭早年喪父,成年后婚姻不幸,獨自撫養(yǎng)兒子長大。后來,兒子在外打工遭遇車禍身亡。李桂蘭經受不住打擊精神失常,最終走失。李桂蘭在村子里已經沒有近親屬,對于她的走失也就沒人過問。如果不是陳天強找到村里,村里的人都認為李桂蘭早就死了。回到家后,陳天強對妻子講述了李桂蘭的不幸遭遇,對妻子說:“干媽沒有別的親人了,就讓我們來養(yǎng)她,為她養(yǎng)老送終吧!”曹鳳梅抹了一把眼角的淚,重重地點了點頭。
既然李桂蘭家里已經沒有親人了,那就干脆把她的戶口遷到自己家吧。陳天強決定為李桂蘭遷戶口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李桂蘭有了本地戶口,可以入“新農合醫(yī)?!焙汀稗r村養(yǎng)老保險”,以后看病、養(yǎng)老都能有所保障??僧旉愄鞆妬淼芥?zhèn)派出所為李桂蘭落戶時,派出所管理戶籍的民警卻說:“李桂蘭不是本地人,與你在法律上也沒有任何關系,不能落戶在你家?!焙髞恚?zhèn)社會保障服務站站長薛飛聽說了這件事,覺得陳天強如此俠義之舉理應得到支持,便首先幫他補辦了正式收養(yǎng)手續(xù)。有了這個收養(yǎng)手續(xù),辦理戶口遷移就名正言順了。
2017年11月,鎮(zhèn)派出所戶籍民警通過去志丹縣走訪了解相關情況,開具了相應的證明,按照正規(guī)流程,為李桂蘭解決了戶籍問題,將她的戶口正式落在了陳天強家。在填寫“與戶主關系”一欄時,應陳天強要求,填寫的是“母子關系”。至此,李桂蘭老人正式成了陳家的一分子。緊接著,陳天強又為母親李桂蘭辦理了“新農合醫(yī)?!焙汀稗r村新型養(yǎng)老保險”。因為有了“新農合醫(yī)?!保髞黻愄鞆姸啻螏Ю罟鹛m去市里醫(yī)院看病,經過系統(tǒng)治療,李桂蘭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進一步改觀,已經能夠幫曹鳳梅干一些簡單的家務了。如今,李桂蘭老人逢人就說:“要不是強娃子收留我、養(yǎng)我,我這把老骨頭早不知埋在哪里了。強娃子就是我兒,這兒就是我家!”
陳天強贍養(yǎng)流浪老婦20年的故事,被媒體報道后廣泛傳播,其孝行不僅感動了當地鄉(xiāng)鄰,也感動了全國的廣大網友。2017年12月,陳天強被陜西省文明辦評為“陜西好人”;2019年1月,陳天強又被中央文明辦評為“中國好人”。
從路上邂逅,到成為母子,陳天強20年扇枕溫衾的孝行,不但將中華民族以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詮釋得淋漓盡致,也為廣大國民樹立了一個孝老敬親的榜樣,為社會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
當問及他為何要贍養(yǎng)一個無親無故的老人時,陳天強淡淡地說:“我上初中時,學過一篇課文,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我覺得,照顧孤寡老人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做的事。”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