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祖木,李春雨,趙呈智,鄧子昂,張雨薇
四川大學:1 華西臨床醫(yī)學院;2 華西醫(yī)院內分泌代謝科, 成都 610041
考核和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學質量、衡量學生知識掌握水平的重要工具[1-2]。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中,考核方式較為單一,主要實行標準化答案考核,即嚴格按照考綱進行命題,按照科學的程序命制和選擇試題,所有的試題均有標準答案[3]。標準化答案考核統(tǒng)一試題答案、明確考核標準,能夠有效控制和減少各種人為誤差[4]。但是,標準答案的限制與客觀進行分數測試的要求,導致試題缺乏靈活度,嚴重限制學生思維發(fā)散,對培養(yǎng)或發(fā)展批判性思維沒有幫助[5]。在醫(yī)學學科標準化考核中,考前突擊、考后即忘等弊端尤為突出。
為此,四川大學的醫(yī)學教育在學校的指導下,積極開展非標準化答案考核教育改革,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不再是應試教育,考核體系也不再是“60分及格”[6]。經過幾年的嘗試與改進,四川大學醫(yī)學教育已經實現全過程學業(yè)評價和非標準答案考試考綱全覆蓋,有效提高了考核和考試的質量。目前,國內關于非標準化答案考核的嘗試和探索較少[4],文章將基于四川大學醫(yī)學教育非標準化答案考核改革經驗,闡述非標準化答案考核在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
籠統(tǒng)來說,考核標準不同于標準化答案考試的考核方式即為非標準化答案考核[3]。其考核過程不再強調統(tǒng)一的試題、答案、評分標準,而更傾向于靈活的、探究式、開放式試題。在考核過程中,強調“四個結合”,將標準與非標準、靈活考察與基礎考核、動態(tài)與靜態(tài)考核、個人與團隊成績四個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課程教學是動態(tài)而持續(xù)的過程,非標準化答案考核在促進教與學不斷改進和完善、知識學習和能力結合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7-8]。
一種考試考核標準的設立,必須考慮到考試目的[9]。由于非標準化考核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而非機械的記憶,在進行非標準化答案考核模式設計時,需要參考以下標準:①試題比例科學化,根據學科特點合理規(guī)劃;②考核過程有效化,避免無意義的創(chuàng)新;③考核試題創(chuàng)新化,注重發(fā)散和創(chuàng)造。在最終成績評定時,重點考核標準為學生是否能結合課程基礎知識進行發(fā)散性思考,提出有理有據的答案;是否對知識融會貫通,有清晰的解題思路;是否能夠舉一反三、推陳出新。考核試題相應的參考答案則應為開放式和非標準化答案[10]。
2.2.1考核形式在多元化考核中應用非標準化答案考核。多元化考核不再局限于期末試卷考核的方式,考核方式更加多樣。在課程考核中,四川大學要求平時考核不少于6次。在全過程考核下,更有可能實現靈活多樣的考試方式,如課下論文、課堂展示、隨堂測驗、答辯考核等。多元化考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還能提高考核系統(tǒng)的公平性[11]。而在多元化考核中應用非標準化考核,由于規(guī)避了死記硬背的可能,課程成績更能反映學生能力和素質[12]。表1為四川大學2018年診斷學課程非臨床醫(yī)學專業(yè)考核方法,非標準化考核貫穿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之中:隨堂測驗、口試答辯強調非標準化試題考核,以考查學生知識發(fā)散與應用的能力;期末考評以標準化試題為主,非標準化考核為輔,達到理論知識考核和能力考核的目的。
表1 四川大學2018年診斷學課程非臨床專業(yè)考核方法
但是,由于不同的學科專業(yè)有不同的特點,可以對考核形式進行適當的調整[13]。如在理論性強的醫(yī)學基礎課程可以適當下調非標準化考核試題的比例,而在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中可以適當增加其比例。
2.2.2成績構成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采取標準化答案考核方式,期末成績在總成績中占比很大[4]。國內學者研究發(fā)現[10],在多元化考核中應用非標準化答案考核,一學期內進行多次考核,能夠提高平時成績的客觀性、公正性,從而提高平時成績占比,優(yōu)化成績構成比例。其研究顯示,非標準化考核對學生學習能力有更全面、深入的考核。在多元化考核中應用非標準化答案考核的模式,有效規(guī)避了“一考定成績”的弊端。四川大學在醫(yī)學教育中將期末考試成績占比下調至不超過總成績的50%,突出平時考核、非標準化答案考核。圖1為四川大學病理學課程的成績構成。考試不再設置為課程結束時的單次考核,而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非標準化答案考核的應用提高了全過程考核、多樣化考核的可信度。
圖1 2018年四川大學病理學課程成績構成
2.2.3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試卷試題既有考核基礎知識能力的客觀題型,也有考核知識融會貫通能力的開放題型。對于開放題型的答案,不設立標準答案,考生只須結合題目及課程知識給出合理答案即可。評分時,結合考生給出答案的準確性、創(chuàng)新性及答題思路清晰度等因素進行評分。
標準化答案考核方式通常于課堂教學結束后一次性完成,是一種“一考定成績”的考核。由于此種類型是事后反饋,在考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已無法補救。教與學是動態(tài)而持續(xù)的過程,通過增加非標準化考核的次數,將考核貫穿于課程學習的全過程中,及時反饋教學問題,調整教學策略,能夠切實有效地提高課程教育質量。此外,采用非標準化答案考核的方式,教師會在課堂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思考,提高學生知識運用的能力,使課程變得更加豐富。
通過單一的標準化答案考核很難實現課程考核效果。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舉一反三、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新能力等方面在標準化答案考核中難以體現[8]。在標準化答案考核過程中,由于考核重點是知識記憶而非知識運用,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考前突擊往往也能拿到較為理想的分數,使得考試成績無法有效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非標準化答案考核的重點是學生的思考和推理過程[6],能夠有效檢驗學習效果,成為更加公正的評判標準。
由于非標準化答案考核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將知識融會貫通,在課后積極查閱資料并進行團隊合作。借助非標準化考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14-16]。課后討論、自主網上學習等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對于相應課程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出適應醫(yī)學發(fā)展的高層次人才。
標準化考核因具有公平性和客觀性等特點而備受青睞,也具有限制學生思維、降低課程效果等弊端。通過在醫(yī)學教育中應用非標準化答案考核,避免“一考定成績”等不足,強化過程考核和非標準化考核,使得醫(yī)學課程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生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非標準化考核既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的工具,又是檢驗教學效果的試金石,學生、教師均能從中受益[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