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肖儀 張思敏 李正海
為了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多的紡織品被賦予功能性,其中防沾水性能就是一個重要分支。隨著含氟有機聚合物的使用限制,環(huán)保型無氟防水整理的開發(fā)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并成為一種趨勢。但是無氟防水整理織物在日常的第三方實驗室檢測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洗后防水等級不同程度下降的情況,無氟防水整理織物防水效果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了使用的次數(shù)、選用的洗滌劑、洗滌后干燥方式以及洗滌次數(shù)。本文就洗滌后干燥方式以及洗滌次數(shù)對無氟防水整理織物防沾水效果的影響進行研究。
聚酯纖維陪洗布,ECE標準洗滌劑98,三級水。
國際標準洗衣機,國際標準烘干機,噴淋式拒水性測試儀。
隨機選取不同顏色、不同結構,但有經(jīng)過無氟防水整理的試樣10塊。
防沾水測試采用GB/T 4745—2012《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沾水法》標準。從織物的不同部位裁取3塊有代表性的試樣,試驗調濕后,用夾持器夾緊試樣,放在支座上,試驗時試樣正面朝上。將250mL的三級水迅速而平穩(wěn)地倒入漏斗,持續(xù)噴淋25s~30s。噴淋停止后,立即將夾有試樣的夾持器拿開,使織物正面向下幾乎成水平,然后對著一個固體硬物輕輕敲打一下夾持器,水平旋轉夾持器180°后再次輕輕敲打夾持器一下。敲打結束后對試樣正面潤濕程度進行評級。
試驗一:試樣未經(jīng)洗滌;
試驗二:試樣經(jīng)GB/T 8629—2017標準4N程序洗滌3次并且懸掛晾干;
試驗三:試樣經(jīng)GB/T 8629—2017標準4N程序洗滌3次并且使用50℃翻轉烘干;
試驗四:試樣經(jīng)GB/T 8629—2017標準4N程序洗滌3次并且使用70℃翻轉烘干;
試驗五:試樣經(jīng)GB/T 8629—2017標準4N程序洗滌3次并且使用80℃翻轉烘干。
試驗六:試樣經(jīng)GB/T 8629—2017標準4N程序洗滌3次、10次、20次、30次后采用70℃翻滾烘干。
由表1數(shù)據(jù)可知,10塊試樣在洗滌前均具有較好的防沾水拒油性能。經(jīng)GB/T 8629—2017標準4N程序洗滌3次并且懸掛晾干后,試樣的防沾水級別急劇下降至原有性能的50%及其以下。洗滌后采用翻轉烘干方式干燥后樣品防沾水級別得到部分恢復,且隨著溫度的升高恢復的程度越好,烘干溫度達到70℃后級別變化不再明顯。
出現(xiàn)以上情況的原因是由于織物經(jīng)整理后,防沾水整理劑分子在纖維表面上的分布整齊有序,所以防沾水效果好。經(jīng)過洗滌后,織物表面有些整理劑分子呈彎曲狀,甚至倒伏在纖維表面,以至于某些親水性極性基暴露出來,織物表面能升高,防沾水效果下降。洗滌后織物采用翻轉烘干的方式進行干燥,高溫令其表面的有機高分子在纖維表面重新整齊有序地排序,因而能基本恢復洗滌前的防沾水效果。因此防沾水拒油織物洗滌后干燥方式對織物整理后效果的保持顯得非常重要。
把上述10塊無氟防水整理織物按照試驗六進行測試,試驗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2所示。
表1 防沾水測試結果
表2 耐多次洗滌測試結果
由表2數(shù)據(jù)可知,隨著洗滌次數(shù)的增加,樣品的防沾水性能級別逐步下降,經(jīng)過20次洗滌后,20%的樣品防沾水性能變差,80%的樣品幾乎失去了防沾水功能。經(jīng)過30次洗滌后,100%的樣品完全失去了防沾水功能。這是由于織物表面整理劑隨著洗滌次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脫落或消解,耐水洗性差,從而影響其防沾水性能。
洗滌后干燥方式以及洗滌次數(shù)對無氟防水整理織物防沾水效果有重要的影響??椢锝?jīng)過自然晾干后其剩余防沾水能力下降50%或以上,經(jīng)過烘干后的織物,其剩余防沾水性能基本能保持原有性能,且隨著烘燥溫度的升高,恢復的程度越好,烘干溫度達到70℃后級別變化不再明顯。多次洗滌對織物防沾水性能的影響是不可逆的,洗滌30次后織物基本失去了防沾水性能。耐水洗性差是后整理防沾水織物的一個痛點,提高無氟防水劑的耐洗性,將是未來防水整理劑的發(fā)展趨勢。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為了恢復服裝的防沾水性,建議水洗后把服裝外翻70℃中溫烘干。為了保護服裝的防沾水效果,建議低頻率清洗,清洗時選用中性洗滌液,對于局部的污漬可用濕布擦拭表面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