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女 展康 徐尤先 徐發(fā)海 何永健 吳海蘭
摘要? ? 本文介紹了玉米秸稈基質生產馬鈴薯脫毒微型薯技術規(guī)程,主要包括技術概況、增產增收情況、適宜區(qū)域以及玉米秸稈基質生產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的技術要點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玉米秸稈;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技術規(guī)程
中圖分類號? ? S532?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078-01
馬鈴薯在生育期內很容易因病毒侵染而導致種性退化、產量下降、品質變劣等嚴重問題,目前攻克這一難題的關鍵技術是推廣應用脫毒種薯。馬鈴薯脫毒種薯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并被馬鈴薯種植者所重視,在馬鈴薯產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使用基質栽培脫毒苗繁殖微型薯是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生產上的栽培基質多以珍珠巖、蛭石和草炭為主,珍珠巖和蛭石的重復利用率低,草炭又是短期內不可再生資源,因而微型薯的生產成本隨著基質價格的不斷上漲而上漲,當前調控脫毒種薯價格的關鍵措施是降低生產基質成本。在玉米產區(qū),玉米收獲時會產生大量的秸稈,玉米秸稈焚燒會嚴重污染空氣。近年來,很多人試圖對玉米秸稈進行資源化利用,有的將玉米秸稈還田用于小麥生產[1],有的將玉米秸稈用于一品紅[2]、孔雀草[3]等花卉的栽培,有的將玉米秸稈用于番茄[4]、茄子[5]等蔬菜栽培或穴盤育苗[6],也有將其添加進基質中用于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7],但很少有人直接將玉米秸稈作為基質用于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生產。本技術規(guī)程將玉米秸稈直接選為脫毒微型薯的生產基質,達到了降低馬鈴薯脫毒微型薯價格和資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1? ? 技術概況
珍珠巖和蛭石的存儲量不斷下降,導致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的生產成本不斷增加,馬鈴薯生產者的收益不斷降低。本技術從生產脫毒微型薯的基質入手,選用廢棄物玉米秸稈作為基質代替蛭石或珍珠巖,以達到降低脫毒微型薯生產成本的目的。
2? ? 增產增收情況
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玉米秸稈基質生產的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移栽成活率達到89.7%,僅次于珍珠巖和蛭石基質生產的馬鈴薯脫毒微型薯;與珍珠巖和蛭石相比,玉米秸稈生產的脫毒微型薯節(jié)約成本0.05元/粒,平均分別節(jié)約成本62元/m2和71元/m2,因而值得大力推廣。
3? ? 適宜區(qū)域
本技術規(guī)程適宜在西南地區(qū)、烏蒙山片區(qū)推廣應用。
4? ? 技術要點
4.1? ? 基質準備
11月,將收集的玉米秸稈攤開曬干,用粉碎機粉碎至2 cm長,澆透水后,等其充分腐熟。玉米秸稈腐熟后,均勻填在大棚空畦內,基質厚度以澆水后在25 cm左右為宜,反復澆透水2~3次后備用。
4.2? ? 馬鈴薯脫毒苗準備及煉苗
于計劃移栽前1個月,將所需馬鈴薯品種脫毒組培苗轉接完成,并置于光線、溫度條件適宜的組培架上培養(yǎng)。待組培苗生長20 d左右或長至3~4片葉時,將其移出組培室并揭開瓶蓋,放在光線好且光強適宜的地方煉苗7 d左右,使苗葉色深綠、莖桿強壯,適宜大棚基質條件生長。
4.3? ? 整地與施肥
移栽前,先將玉米秸稈基質整平,澆透水;待基質充分濕潤后施入基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用量為2 kg/m2,播種前將基質與有機肥充分混合均勻;然后用馬鈴薯專用肥600 kg/hm2,于栽苗時采用溝施的方法施入,施肥時注意將肥料與苗保持3 cm左右的距離。追肥以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為宜,現(xiàn)蕾期用0.1%尿素和0.5%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為塊莖膨大提供足夠營養(yǎng)。
4.4? ? 移栽
移栽前,先用小鋤頭按行距20 cm在基質上開溝;再將組培苗從組培瓶中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根部的培養(yǎng)基,并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蘸根后放在盛有萘乙酸的小盤子內備用。按株距5 cm進行移栽。
4.5? ? 田間管理
移栽后立即澆定植水,中午時蓋好遮陽網注意防曬。移栽10 d左右調查組培苗移栽成活率,成活率過低時進行補栽。以后定期澆水,氣溫高時,3 d澆1次水;氣溫低時,5 d澆1次水,保證基質具有一定的濕度。小苗移栽成活后進行第1次人工除草,封行和現(xiàn)蕾期進行2次除草、培土,將空行上的基質培到植株基部,防止匍匐莖和塊莖露土。中期注意防治病蟲,晚疫病用代森錳鋅8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青枯病用72%農用硫酸鏈霉素1 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或灌根防治,蚜蟲和塊莖蛾用黃板誘殺或用1.8%阿維菌素葉面噴霧防治。
4.6? ? 收獲
待植株落黃、塊莖達到一定大小時,停止?jié)菜?,割去地上部分莖葉;7 d后,薯皮充分木栓化時進行收獲。收獲時,盡量避免機械損傷,剔除病、蟲、爛薯,并將其清除出園地集中處理,減少病蟲越冬場所。待薯皮晾干后,裝袋運輸或放置于冷庫中儲藏。
5? ? 參考文獻
[1] 張靜,溫曉霞,廖允成,等.不同玉米秸稈還田量對土壤肥力及冬小麥產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yǎng)與肥力學報,2010,16(3):612-619.
[2] 孫向麗,張啟翔.混配基質在一品紅無土栽培中的應用[J].園藝學報,2008,35(12):1831-1836.
[3] 孫映波,劉亮,孔旭輝,等.秸稈作孔雀草栽培基質的適應性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0(3):222-225.
[4] 宋志剛.不同作物秸稈用作番茄無土栽培基質的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13.
[5] 蘇麗影,宋述堯,趙春波,等.玉米秸稈復配基質對茄子幼苗生長和光合參數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3(10):64-70.
[6] 邵秀麗,王吉慶,賀冰,等.添加蛭石和雞糞對玉米秸基質穴盤育苗的影響[J].農業(yè)工程學報,2009,25(12):250-253.
[7] 李爽,侯杰,張婧穎,等.基質中添加適宜玉米秸稈促進馬鈴薯脫毒苗生長[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5,31(19):1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