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
近年來,國家頒布《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國發(fā)〔2015〕64號)、《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17〕7號)、《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fā)〔2015〕36號)等文件,提出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等改革,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陜西省在《陜西高等學校學科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陜教位〔2015〕9號)中也啟動“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一流專業(yè)”的“四個一流”建設意見。西安財經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審時度勢,立足學校實際,順應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發(fā)展趨勢,在我校推行了基層學術組織改革,推動我校學科建設及大學內部現(xiàn)代化治理。
建國以來,我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設置沿用前蘇聯(lián)的高等教育模式,根據專業(yè)設院系,把大學功能單一定義為教育教學,所以學校內部的組織只是一個教學組織。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大學承擔了更多的職能,可概括為: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蘇聯(lián)單一的教學組織無法滿足現(xiàn)代大學產、學、研相結合的需求,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首先,新中國的大學職能,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演化,已從單一的教學為主職能轉化為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大學職能。新時期的國家發(fā)展目標是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手段須是產學研相結合。大學如果只做單一的知識傳授,必然無法承載產學研三大職能的任務和國家賦予大學的使命。這就要求大學從一個職能要變成三個職能,這是中國大學現(xiàn)代化的需要。
其次,要進行高等教育改革,基層的學術組織不能只是單一的教學組織,要從單一的教學組織擴展成產學研相融合的新型學術組織。這是中國大學現(xiàn)在自身的職能和國家發(fā)展賦予的使命,是革除原有蘇式教育體制大學職能過于狹窄化單一化改革的需要,也是為了鍛造師資隊伍從單一的教學職能發(fā)展為產學研三大職能的新型學術隊伍的需要。
第三,基層學術組織建設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過程。大學的改革最早在文革前就有,依托中國科學院建立中國科技大學,學校系的設置和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所對應,系所合一。當時的目的就是想把大學制度探討從一個單一的教學職能轉換為教學、科研兩個職能,由一支隊伍來完成兩件事,這樣才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使人才的培養(yǎng)既掌握了知識,也會創(chuàng)造和運用知識,但當時還沒有提出基層學術組織改革的概念。90年以后,國內少部分的高校,特別是一些知名高校開始進行探索。十一五以來,有高校提出了將這種方式叫做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實現(xiàn)產學研一體化。目前,在陜西高校中,我校率先實施基層學術組織改革。
2007年,西安財經學院進行基層學術組織改革探索。制定并實施《西安財經學院崗位設置與聘用實施辦法(試行)》(西財黨字〔2007〕11號)文件,第一次實施全員聘任,“權責統(tǒng)一、重心下移”。逐步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對院聘崗位和二級單位聘用崗位實施學院與二級單位分級聘用、管理和考核。設置學科群,聘任學科群帶頭人。2010-2015兩個聘期,制定實施聘期崗位聘用與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堅持“兩級管理、權責一致、重心下移”的原則,繼續(xù)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以及教學單位模擬法人運行機制,不斷加大教學單位的辦學自主權。2010年在崗位聘任中設置學科帶頭人崗位,試行低職高聘。2013年在崗位聘任中實施低職高聘,同時試行高職低聘,落實構建結構層次比較科學合理的崗位序列和有序競爭、充滿活力的聘用機制,促進人員合理流動和結構優(yōu)化。
2016年,在前期對中北大學、寧波大學、蘭州大學、紹興文理學院等高校的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對校內學科分布情況的充分分析,借助2016年崗位聘任工作的開展,學校開始推動基層學術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制定《西安財經學院2016—2018聘期崗位聘用實施方案》(西財黨發(fā)〔2016〕6 號),包括《西安財經學院基層學術組織建設試點方案》(西財黨發(fā)〔2016〕6號)。實施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實行學部制,設置基層學術組織,以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或研究方向建立學部,形成“?!骸獙W科組織(即基層學術組織)”三級組織構架?;鶎訉W術組織是集人、財、物于一體的實體機構,由學部以及下設的研究所(系)組成,具體承擔由學院分配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職能。
此次基層學術組織改革以商學院、經濟學院、統(tǒng)計學院、管理學院四個二級學院為試點,共11個學部,涵蓋了應用經濟學、統(tǒng)計學、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四個主干學科,并圍繞這四個學科將研究生培養(yǎng)、本科生培養(yǎng)及省部級以上研究基地進行打包,實施產學研三位一體,進而促進學科建設。
基層學術組織改革使學術權力和學術資源逐步下移,管理重心也隨之下移。隨著教授治學和民主管理在學校的推進,教授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決策、職稱評定等方面有了較大的話語權。學部負責人在學科建設經費、科研團隊建設、學科方向凝練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利于充分調動學科團隊每個成員的積極性,這極大的促進了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梯隊的培養(yǎng)。
管理重心下移,搭建集人、財、物于一體的基層學術組織,為全面貫通教學、科研提供實體平臺,形成良好互動機制。學部主任由學術水平較高,教學能力較強,管理水平較好的教授擔任,是學科帶頭人。學部主任在學院統(tǒng)一領導下,統(tǒng)籌本學部教學科研工作,擁有崗位聘用權。可按照學科方向發(fā)展實際需要嚴格執(zhí)行按崗聘人,充分激發(fā)教師教學科研積極性。同時,學部主任還擁有一定財權,在二級學院監(jiān)督下,根據學科方向建設發(fā)展需要,自主支配相應經費。打造實體型學部組織,實現(xiàn)了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相對分離與有機統(tǒng)一。
產學研三位一體的新型學術組織的逐步建立,促使學部根據學科特點和學院優(yōu)勢,按學科劃分教師歸屬,打破原有的學科建設架構,以學科管理、學科建設為目標,把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發(fā)、社會服務、專業(yè)綜合改革捆綁到一起,由一支隊伍來同時完成。充分賦予學部統(tǒng)籌管理研究所、科研基地、教研室、課程群、實驗室等建設與管理職能,切實打造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科研團隊。通過優(yōu)化基層學術組織專項經費配置,科學設置基層學術組織人才培養(yǎng)調研項目、科研基地向本科生開放項目,調動師生合作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增強師生科研創(chuàng)新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將以教學為主體的系、部改造成為以學科建設為主體的學部(所),形成新的“一流學科”建設基層組織框架。結合教師學科背景及研究方向,調整優(yōu)化各學部(所)的人員構成。由學部主任統(tǒng)籌安排學科建設、專業(yè)建設工作,人、財、物等資源從過去保障基本運行向支持“一流學科”關鍵指標建設轉移。從而更加有效的促進學科建設。
基層學術組織改革促進產學研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的建立,也為學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提供了平臺。通過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促進產學融合,協(xié)同創(chuàng)新。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提煉調研項目,學生廣泛參與各類社會調查,把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科教協(xié)同,學生的調查能力、數(shù)據分析能力、撰寫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創(chuàng)新精神顯著增強,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日益彰顯。
將本科專業(yè)分布到不同的學部(所),各學部(所)負責相對應的本科專業(yè)建設工作,分解專業(yè)建設任務,修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根據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課程設置,對相近或同屬性的課程歸屬到一個課程群,設置課程群建設負責人,制定并實施課程群方案,充分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將以人才培養(yǎng)推動科學研究轉變?yōu)橐钥茖W研究推動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與學校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更加吻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通過省級、校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基地,加強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拓展校外教學資源,優(yōu)化校企、校地、校政多樣化、立體化合作實踐教學平臺布局;依托綜合實訓體系,加速實踐教學資源分類匯總,以增強實踐教學的系統(tǒng)性與整體性,彰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特色。
基層學術組織團隊成員崗位職責不夠明確,評價機制不夠完善?!段靼藏斀泴W院基層學術組織建設試點方案》中,對教師團隊貢獻考核衡量有所欠缺,目前只有以科研為導向、以定量為中心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從學部負責人的工作情況看,行政事務繁重,因而也影響基層學術組織負責人從事科研的精力。
學部組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基層學術組織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實現(xiàn)教授治學,在運行中,各學部的學術交流和科研活動已有了很大的自由度和較有力的經費支持。但是,在其運行過程中,存在一些具體問題。首先,從學部負責人的選拔條件看,各學部責任人都是上一聘期科研成果突出的教授或副教授。學部負責人主要職責是學部建設,但在實際運行中承擔了較多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利于學部業(yè)務工作的推動。
團隊合作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基于學部構建的團隊,團隊研究人員專業(yè)背景復雜,研究方向多樣。成員多元化的學科背景與團隊有偏差,難以保證所有科研成果與團隊人員研究方向相符,導致部分成員缺乏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團隊運行的有效性和穩(wěn)定性。
完善基層學術組織成員的評價機制。目前的評價機制,對團隊成員的科研能力提高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今后要探索對個人和團隊的雙重考核機制。落實考核過程中的“加法”和“減法”,有獎有懲,形成發(fā)展性評價為主、獎懲性考核為輔、激勵約束相容的教師業(yè)績考核評價機制,更好的發(fā)揮學科團隊協(xié)作優(yōu)勢,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還需加強實踐與課程的雙向并重考核體系。對于教學質量突出、實踐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可以在年終考核時予以獎勵。學部每學年對課程負責人進行考核,課程負責人對課程教學團隊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和聘期任務完成情況掛鉤。
設置崗位,完成學部行政事務,提高學部運行效率。設置管理崗位,專人專崗,處理學部的各項行政事務;在運行中,教師完成各學部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學部負責人負責學科建設、課程建設等學部建設職責,行政事務有專人負責,各司其職,提高學部運行效率。
進一步優(yōu)化學部組織結構,提升學部團隊合作水平。讓教師有選擇的進入團隊,基于學部構建的團隊與教師人員專業(yè)背景,科研方向一致的教師進入團隊。提高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持長期有效的穩(wěn)定性。
加大學部后備力量建設。大力引進博士,提高學部教師博士化率。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鼓勵教學和科研突出的青年博士承擔團隊重要任務,鼓勵并積極推進教師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總的說來,學校是通過基層學科組織改革,落實高等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把原來的蘇式教育體制改變成現(xiàn)代大學教育體系,加強學科組織建設,促進學術水平提高。在體制上實現(xiàn)管、辦、評分離,在機制上實現(xiàn)辦學主體明晰化,在管理模式上,管理重心繼續(xù)下移,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分離。推動基層學術組織改革,促進學科水平提升,促進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實現(xiàn)一流學科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
近年來,我?;鶎訉W術組織改革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中國教育報》、《陜西日報》、新華網、光明網、陜西省教育廳官網等主流媒體報道了我?;鶎訉W術組織改革在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方面取得的成效、經驗和做法。西安交通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四川理工學院、重慶科技學院等院校來我校調研基層學術組織改革,學習該項改革及實踐經驗。這項改革在強化整合教學資源、加強科教融合、實現(xiàn)產學協(xié)同進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瞿振元.發(fā)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xiàn)代教育[N].人民日報,2014-9-10.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3] [德]馬克斯·韋伯.經濟與社會(上冊)[M].林榮遠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23.
[4] [加]約翰·范德格拉夫.等.學術權力一一七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比較[M].王水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85-198.
[5]汪洋.學術權力組織化形態(tài)的生成與運行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5:118-119.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基層學術組織改革框架下地方財經院校教授治學的實現(xiàn)路徑研究——以西安財經學院為例>(編號:17BY068)主持人,趙紅
(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