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竹山小學“七彩中隊”輔導員 徐婷婷
2012年,教育部頒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少先隊活動的通知》,“少先隊活動課成為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活動課。面對新時代的隊員和少先隊工作,如何借助少先隊活動課來激發(fā)隊員興趣,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的教育作用,成為我們思考的重要議題。我校少先隊工作秉承“自由自覺自為”的校訓,立足“立體教科書”校園特色文化,提出“一景一陣地”,打造出了多張獨具魅力的少先隊名片。其中,“勞動教育”深受廣大隊員喜愛,也發(fā)展成為我校少先隊工作的特色活動。我?guī)ьI“七彩中隊”的隊員們一起創(chuàng)新形式,精心設計,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少先隊活動課。
學校現(xiàn)址是一所高中舊址,占地面積大,綠植豐富。校園改造后,園林式的設計更加凸顯。教學樓前后桂花飄香,西南角有五棵刺槐,中庭果園里栽種有桃、李、石榴、無花果等十余種果樹……百余種植物,讓竹小校園成了美麗的“植物園”。美景催生美行、美德。我和隊員們積極響應大隊部“愛樹愛?!钡奶栒伲藐牷顒诱n,帶著隊員們行走在四季的校園之中。
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隊員們的觀賞之旅風景不同。春天,我們在校園里摸青草,聞春花,看春筍;夏天,我們芭蕉下聽雨,涌泉里賞蓮;秋天,聞著桂花清香,垂涎石榴甜;冬日,踏著白雪去尋梅……隊員們用雙眼和心靈去觀看、觀察這些植物的生長,眼中有鮮艷的色彩,鼻中有芳香的氣息,心中自然具有美好的感受。對花草樹木的熱愛,對自然的親近和對校園的依戀都在不斷的行走和觀賞中越發(fā)深厚。
隊員們不滿足過“眼癮”,還要過“手癮”。在觀賞的基礎上,選擇特定的植物去探究成為活動課最吸引隊員們的地方?!锻寥览镉惺裁础贰度~子家族》《桂花的品種》……隊員們采集葉片、花瓣、泥土,搜集各類植物的資料,自由地探究校園中的秘密,分享美的發(fā)現(xiàn)。
愛護美麗的校園生活環(huán)境,兩千多名隊員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共識——不僅僅是不采摘、不攀折、不踩踏;更是主動勸阻,認領中隊植物,為校園植物做宣傳。
“采摘節(jié)”期間,少先隊活動課煥發(fā)出了新的生命力。四五月間,洋槐開花。在大隊部的統(tǒng)一組織下,我?guī)е爢T們在槐樹下品讀《槐香五月》等槐花美文;隊員代表踏上云梯去枝頭采摘槐花,其他隊員牽著桌布興奮地接著槐花;四人小組合作制作個性槐花報;家隊合作制作槐花美食……槐花文化流行一時。九月,石榴綴滿枝頭。大隊部給每個中隊分發(fā)了4個石榴。隊員們協(xié)作剝石榴、分石榴,一起品嘗石榴,拿起畫筆畫出笑咧開嘴的石榴,為它寫詩:“紅石榴,樂開花。抱一起,真甜呀!”為它設計環(huán)保標語:“呵護多一點,美味甜一點”……十月,金桔迎秋。賞過校園里的桔樹,賞過冰心筆下的《小桔燈》,隊員們拿起自家?guī)淼慕圩?,開始自制“小桔燈”。掀頂、掏空、鏤刻、串線、點燈……在安靜的氛圍里,隊員們點亮了一盞盞小桔燈。
季節(jié)更迭,活動變化,不變的是隊員們在勞動中的汗水與笑顏。做不到“鋤禾日當午”,但是在集體活動中的付出,卻讓隊員們明白“柴多火旺”,明白“粒粒皆辛苦”。這種勞動的樂趣不僅在于解放手腳,體驗生活,更是讓隊員們得到了精神的滿足。
隊員們見證校園植物的生長,也品嘗著果實的美味、自然的味道。隊員們喝過槐花茶、桂花茶;吃過槐花米糕、桂花粥、石榴籽、枇杷、無花果等。物質生活已然豐富的隊員們,吃過無數(shù)美味佳肴。但是,面對來自校園的綠色味道,每個人僅有的那么一撮兒、幾粒時,食物本身已經不再重要,它帶給隊員們的期待與滿足無以言表。
校園里的春去秋來,讓隊員們也有了自己的“春華秋實”。稚嫩的觀察報告、有趣的樹葉畫、創(chuàng)意十足的“槐花本”、“美麗校園畫中行”的寫生、《竹小,好個春》《竹小,好個秋》等征文。優(yōu)秀的作品被展示在中隊角里,既是表揚也是激勵。
有形的碩果帶來了無形的美德?!耙痪耙魂嚨亍?,讓隊員們在自然的校園環(huán)境中接受了美的熏陶,激發(fā)了美的言行,美的品質。隊員們因為不愿搖壞樹枝,而情愿不看“桂花雨”;分享的幾粒石榴籽舍不得吃,用面紙包著帶回去給媽媽嘗嘗;踢足球時,不小心提到了花盆里的萬年青,主動賠償;果園里的香泡掉落,隊員會踮起腳尖輕輕放回樹根下……
立足校園特色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少先隊活動課,讓少先隊員、隊課和校園環(huán)境都更加鮮活、生動,也更有了育人的意義。我們深知,在少先隊活動課的探究路上,還有很多的未知和可能等待我們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