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毛寧
新沂市中醫(yī)醫(yī)院神經內科 江蘇新沂 221400
在對腦梗塞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花費時間長,對患者整體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較大。實行舒適護理干預是目前腦梗塞患者普遍選用的護理方式,相關數據表明,舒適護理干預的運用能夠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更好的恢復[1]。為此,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50 例腦梗塞患者,探討常規(guī)護理聯合舒適護理干預的運用效果。
選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 例腦梗塞患者,依據方便抽樣法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 例。
常規(guī)組的50 例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在52~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0±5.13)。觀察組的50 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在52~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5±5.24)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差異性(P>0.05)。
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行舒適護理干預。①基于腦梗塞患者所需的治療時間較長,在治療過程中會由于外界因素以及自身問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在舒適護理干預的實施下,及時的掌握并消除患者產生的心理問題,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確保患者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治療。②為患者營造了舒適愉悅的生活環(huán)境,做好病房的衛(wèi)生管理以及通風工作。根據患者的喜好為患者安排一些相應的娛樂活動項目[2]。③落實患者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的康復鍛煉,借助與患者的溝通以及讓患者觀看電視廣播等,來激活患者的語言功能。對于肢體功能缺失的部位,要定期的進行按摩,在家屬的配合下協助患者進行相應的運功,刺激患者的感官神經。④加強患者的飲食護理,根據腦梗塞患者的具體要求,為患者制定相應的飲食計劃,在確保營養(yǎng)健康的前提條件下,還要保證食物的易消化吸收,避免患者出現便秘的現象[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語言功能采用漢語失語檢查表進行評定,肢體功能采用FMA 評價法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判定,滿分為100,分數越高,患者的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恢復效果越好[4]。護理滿意度總分為100,滿意(80~100 分)、較滿意(60~79 分)和不滿意(60分以下),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n]100%。
把腦梗塞患者的數據資料用SPSS23.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用t 檢驗,表示為(±s),護理滿意度用卡方檢驗,用(n/%)表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評分優(yōu)于常規(guī)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一)。
表一:對比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s)
表一:對比兩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s)
組別 例數 語言功能 肢體功能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guī)組50 30.25±2.65 66.02±2.32 32.47±2.69 60.34±2.53觀察組50 30.02±2.67 79.51±2.24 32.13±2.71 75.67±2.17 T 1.4323 29.5787 0.6296 32.5217 P 0.6665 0.0000 0.5304 0.0000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98.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82.0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二)。
表二: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腦梗死是由于腦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及時的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就會使得患者的腦組織在長期缺氧缺血的條件下,導致腦組織壞死,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在腦梗塞患者的護理當中,護理模式也在不斷地優(yōu)化和提升。舒適護理干預是目前腦梗死患者當中比較普及的一種護理方式,在舒適護理干預的運用當中,落實了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強化基礎護理,注重護理當中的各個細節(jié)問題,把心理護理、運動訓練、肢體語言康復鍛煉、按摩以及飲食健康融入到整個護理流程當中,提升了整體的護理質量,促使患者能夠更好的恢復[5]。
研究結果表明,對觀察組腦梗塞患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聯合舒適護理干預,相對于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方式,患者護理后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恢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價值顯著。
綜上所述,對腦梗塞患者實行舒適護理干預,能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提升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