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燕
武定縣人民醫(yī)院 651600
心絞痛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見癥狀,由于該病反復發(fā)作,導致患者心理狀態(tài)較差,從而降低了患者的依從性,因此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為此,本文詳細分析了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羅伊適應模式的運用效果,詳情闡述如下。
選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心絞痛患者60例,將所有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 例,觀察組患者中包括男18 例、女12 例,年齡40-76歲,中位年齡(58.0±3.5)歲;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17 例、女13 例,年齡41-77歲,中位年齡(59.0±3.6)歲。兩組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羅伊適應模式護理,①一級行為評估,護理人員要通過聊天交談的方式,對患者的生理、角色、自我概念和依賴等方面進行評估分析;②二級影響因素評估,護理人員要詳細掌握影響患者行為的內(nèi)外刺激因素,并要將刺激因素劃分成主要、固有及相關等三種級別刺激因素;③護理診斷,通過評估分析結果為患者制定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方案;④目標實施,選取相似度高的積極事件為患者進行分析引導,幫助患者改善消極態(tài)度,并通過與家屬配合共同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使患者能夠找回自我,恢復自信心,從而使患者能夠擁有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治療;⑤評價,將最終羅伊適應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評價,及時分析護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對護理方案進行糾正整改。
將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護理依從性、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采用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分,總分值為10 分,得分越高表明上述指標越好。
護理前兩組患者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和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上述指標數(shù)據(jù)同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優(yōu)勢,兩組之間的數(shù)據(jù)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二組患者各項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情況(n=30、±s)
表1:二組患者各項指標數(shù)據(jù)對比情況(n=30、±s)
組別 護理依從性評分 護理滿意度評分 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次/周)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6.5±0.4 9.5±0.3 6.2±0.8 9.5±0.5 5.6±1.2 1.5±0.3對照組6.4±0.3 8.6±0.2 6.1±0.7 8.9±0.4 5.5±1.1 3.3±0.9 T 1.0954 13.6719 0.5152 5.1323 0.3364 10.3923 P>0.05<0.05>0.05<0.05>0.05<0.05
心絞痛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較高,該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所致,該病長期反復發(fā)作,因此給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針對該病主要采取藥物控制心絞痛發(fā)作頻率,但在治療期間常會受到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方因素影響,導致患者依從性降低,因此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2]。所以,在治療期間需要良好的護理干預,才能最大限度確?;颊叩闹委熜Ч?。為此,在本文研究中,對心絞痛患者護理中采取了羅伊適應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羅伊適應模式是通過對影響患者行為的內(nèi)外刺激因素進行分析評價;最終通過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通過實施改正患者錯誤認知及行為,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并通過最終總結分析,及時糾正護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對護理方案進行修改,最終有效提高了臨床護理效果,使患者心絞痛癥狀得到良好改善[3]。這在此次分析結果中也已證明,觀察組通過實施羅伊適應模式干預后,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心絞痛發(fā)作頻率以及對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yōu)于采取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羅伊適應模式對增強心絞痛患者依從性、提高臨床護理效果及減少患者心絞痛發(fā)作頻率起到了重要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