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俊 張曉麗
【摘 要】“走進紅十字,對少年兒童生命安全和生命成長盡責”的文化主張,是依托“紅十字”教育這一載體,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同時不拘泥于生命安全教育,更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助力。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構(gòu)建了張揚兒童生命力的物態(tài)場、心理場、文化場、活動場、虛擬場,讓特色文化真正落地,打造了兒童生命成長場。
【關(guān)鍵詞】紅十字精神;生命力;成長場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50-0051-03
【作者簡介】1.馬超俊,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南京,210018)校長,高級教師;2.張曉麗,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南京,210018)教科室主任,一級教師。
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始建于1887年,是一所百年老校。2000年11月學校掛牌“南京市紅十字會小學”,是江蘇省唯一一家紅十字會冠名小學。多年來學校秉持對“責任教育”的傳承和對“紅十字”精神的擔當,走出了一條“紅十字精神浸潤盡責教育”的創(chuàng)新之路。2016年學校成為江蘇省特色文化項目學校,“紅十字少年兒童文化建設”受到專家評委的一致認可。2018年學校基于此項目申報的課題“培育兒童‘紅十字精神的文化活動課程開發(fā)研究”被確立為江蘇省青年專項重點資助課題。從注重特色文化的物型課程資源開發(fā)向體系化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從文化建設活動化向文化建設課程化過渡,學校旨在用好物型課程資源,浸潤童心,培育兒童“紅十字精神”,張揚每一個兒童的生命力。
一、確立特色文化,對育人目標再定位
1.指向兒童生命成長。
學校緊緊圍繞“紅十字少年”特色文化主張——“走進紅十字,對少年兒童生命安全和生命成長盡責”,將學校的頂層文化設計與學校的方方面面工作融為一體。這一主張既依托“紅十字”教育,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同時也不拘泥于生命安全教育,更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助力。
2.張揚兒童的生命力。
“生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能力: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能力,二是生存發(fā)展的能力。我們理解兒童的生命力首先是生存力,然后是發(fā)展力,學習力蘊含在發(fā)展力中。
二、構(gòu)建兒童生命成長場,張揚兒童生命力
為了張揚兒童的生命力,我們努力營造適合每個孩子的生命成長場。
(一)打造張揚兒童生命力的物態(tài)場
1.整體打造校園物態(tài)場。
校園環(huán)境建設圍繞一個主題——“讓愛與責任張揚每一個兒童生命力”,打造四大景區(qū),建設十七個景點。四大景區(qū)分別是校門所在區(qū)域的“盡責園”,教學樓所在區(qū)域的“樂學園”,操場東南角附近的“仁愛園”以及操場西南角附近的“善行園”。十七個景點包括古樸校門、騰飛廊、紅十字廣場、校史文化墻、紅十字浮雕墻、盡責之樹、一起讀書吧、立體綠化帶等。這些景觀融觀賞性和教育性為一體,結(jié)合學生的需要和喜好,讓每一處景觀都能“說話”。
2.精心布置班級物態(tài)場。
每個班級的墻面上都有學生的作品。學生的創(chuàng)意躍然墻上,學生的自信也油然而生。有激發(fā)小組合作的競技場,有展示學生作品的小舞臺,有傾吐心聲的心語角,有傳遞愛的幸福園。在這樣的布置過程中,我們感受著每一位教師和每一個學生生命力的張揚,學生們在這里找到了歸屬感,班級真正成為陶冶學生情操的溫馨家園、成長樂園、美麗花園。
(二)營造張揚兒童生命力的心理場
1.陪伴式心理教育保障兒童健康成長。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們能關(guān)注到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發(fā)展,能將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在早期解決,同時在每天的接觸中,用一些小游戲、小故事帶給學生積極的心理暗示,進行滲透性的心理輔導。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班級心育課是采用較多的形式,利用一切機會進行心理陪伴教育,不僅讓每一位學生受益,也讓教師在呵護學生心靈的同時能關(guān)照自己的心靈。
2.讓陽光小屋成為兒童的心靈樂園。
除了這些常態(tài)的心理教育形式,學校還設有“陽光小屋”心理輔導室?!瓣柟庑∥荨苯o學生積極的暗示——讓陽光灑滿學生的心田。此外,還有“陽光快遞”信箱、“陽光地帶”宣傳櫥窗等。學校為特殊學生建立個別輔導檔案,幫助學生戰(zhàn)勝心理障礙,為全方位開展“心理陪伴教育”保駕護航。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每周進行2~3次心理小團體輔導,學生向教師敞開心扉,吐露心聲。
(三)創(chuàng)設張揚兒童生命力的文化場
1.基礎課程,為兒童生命成長夯實基礎。
基礎課程是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1—6年級都需要學習。1—2年級,以發(fā)現(xiàn)生命、認識生命為主題,主要了解生命的誕生、生命的起源,初步認識自然;3—4年級,以欣賞生命為主題,以詩歌、配圖等方式來呈現(xiàn);5—6年級,以敬畏生命為主題,選取有哲理的文章,讓學生在品讀過程中,提升對生命的認識。
2.拓展課程,為兒童生命成長添磚加瓦。
拓展課程是國家課程的延伸?!翱茖W認讀”課程,是我校起步最早的校本課程,也是對語文教學的補充。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在生活中、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識字,智能得到發(fā)展,一大批“識字大王”脫穎而出。
“我愛乒乓”課程是對體育課程的延伸。作為南京市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學校堅持隔周每班上一節(jié)乒乓球課,真正實現(xiàn)了“人人會打乒乓球,人人能評乒乓球”。體育組教師自主創(chuàng)編的“乒乓操”,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
3.品牌課程,為兒童生命成長放飛希望。
品牌課程讓兒童的生命力得以更自由地放飛?!办`珠悅動”課程,是學校的珠心算品牌課程?!皳]墨起舞”課程,在每天15分鐘硬筆書法練習基礎上,把軟筆書法納入3—5年級課程表。陶笛課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讓每位學生在優(yōu)美的笛聲中體會生命的美好,讓吹奏陶笛成為提升學生生命力的途徑。傳揚人道主題性微課程,將國家課程與學校特色文化相結(jié)合,將國家課程中具有人道、博愛、奉獻主題的內(nèi)容進行二次開發(fā),分別開設了語文與生命成長課程、數(shù)學與生命成長課程等科目,共計100個微課程。讓學生在不同科目中體會人道,學會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
(四)巧設張揚兒童生命力的活動場
1.“緊急疏散、自救自護”技能鍛煉活動。
每個學期都會有一天,校園上空突然響起警報,學生不論在做什么,都能迅速停下手里的事情,快速有序地跑到操場上,找到自己的班級和老師。這是學校每學期一次的“緊急疏散、自救自護”演習。有時候教師還會設置一些情境,比如學生受傷了,需要大家的救護。在接近真實的情境演習中,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從而更加珍愛生命。
2.地震館小講解員活動。
學校有一個地震館。地震館可以模擬地震的場景,還可以宣傳地震知識、開展地震知識搶答、急救知識講解等。讓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了解在地震中如何自救和救人。地震館的小講解員定期招募,他們不僅對地震的相關(guān)知識有深入了解,而且還掌握了心肺復蘇等急救方法。
(五)建設張揚兒童生命力的虛擬場
1.注重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虛擬場建設。
學校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開設了“洪小微信公眾號”“學生綜合素質(zhì)評價分析系統(tǒng)”“網(wǎng)上教研室”“校長信箱”“學校QQ群”等交流互動的平臺,欄目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家長點擊進入,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就以各種形式展現(xiàn)在眼前。學校網(wǎng)站上設有“責任明星教師”和“學生盡責小明星”風采展,充分展現(xiàn)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風采。
2.張揚兒童生命力線上線下無縫對接。
數(shù)字時代,虛擬場的建設也要與現(xiàn)實場相對接,既發(fā)揮虛擬場不受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又要防止兒童沉迷于虛擬網(wǎng)。如感動洪小人物的評選、大隊委競選、師德師風評議等,學校都很好地利用了虛擬場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便利。通過線下推薦、線上投票,很好地發(fā)揮了教師、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讓教師、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得到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