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姜慧,董欣琦,卞志強
1. 安徽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安徽省水污染控制與廢水資源化重點實驗室,合肥 230601 2. 清華大學新興有機污染物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4
化學品污染已引起了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旌衔锸俏廴疚镌诃h(huán)境中存在的普遍規(guī)律,混合物產(chǎn)生的累積毒性與相互作用對環(huán)境中暴露的生物具有潛在的風險。因而,化學混合污染物毒性評估與預測是環(huán)境化學領域研究的熱點[1-2]。等效線圖法是一種經(jīng)典的二元混合物聯(lián)合毒性作用的圖形分析方法,可以直觀地反映觀測值是否偏離預測模型[3-5]。但經(jīng)典等效線圖法只能分析化學混合物在某個特殊效應水平下(通常為半數(shù)效應濃度EC50)的相互作用[6-7],如王成林等[8]應用等效線圖法分析3種咪唑類離子液體和殺菌劑甲霜靈(MET)在半數(shù)效應濃度(EC50)水平時的毒性相互作用,發(fā)現(xiàn)二元混合物體系的相互作用(協(xié)同作用或拮抗作用)隨MET濃度比的變化而變化。
然而,在實際的環(huán)境體系中,大多數(shù)毒物及其混合物的濃度往往遠低于50%效應的濃度[9]。因此,經(jīng)典等效線圖法在實際應用中受到了限制,需要將等效線圖法進行拓展,以適于包括高、低效應水平在內(nèi)的多個效應水平下的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評估。Zhang等[10]在評估離子液體和農(nóng)藥間相互作用研究中,將等效線圖法進行了拓展,并應用于評估多個效應水平下預測混合毒物的相互作用,結果發(fā)現(xiàn)混合物在多個效應水平下表現(xiàn)出不同的作用類型。
離子液體(ionic liquids, ILs)是一種所謂的“綠色”有機溶劑[11],根據(jù)其結構可分為咪唑類和吡啶類ILs。近年來,因其具有在常溫下蒸氣壓低、不易燃等優(yōu)良特性,尤其是不揮發(fā)的特性,減少了對空氣的污染,因而被廣泛應用于合成、催化和提取等化工領域中[12-15]。然而,正是其廣泛的應用和很高的水溶性,進入環(huán)境后,ILs很可能會對水體中生物的生存構成很大的威脅[16]。同時,污染物并不僅僅以其自身原本的形式和濃度存在,在進入環(huán)境中后,會與其他污染物如農(nóng)藥等結合成各種形式和濃度的混合污染物,進而對環(huán)境中的生物甚至人類的生存和健康構成更大的風險[17-18]。目前已有大量文獻報道ILs尤其是咪唑類ILs與其他污染物共存時對水生生物產(chǎn)生很強的聯(lián)合毒性,而關于吡啶類ILs的研究報道較少。
因此,本文基于吡啶環(huán)上烷基鏈的分子結構設計特點,以3種具有不同烷基鏈長的溴代吡啶離子液體:溴化丁基吡啶([bpy]Br)、溴化己基吡啶([hpy]Br)、溴化辛基吡啶([opy]Br)和殺菌劑多果定(Dod)為研究對象,應用直接均分射線法設計離子液體與農(nóng)藥多果定的二元混合物體系,并應用拓展等效線圖法分析在5個不同的效應水平(ECx)下的混合物體系的毒性相互作用情況,與經(jīng)典等效線圖法和濃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 CA)模型評估的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結果將為化學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評估提供方法和數(shù)據(jù)參考。
BioRad酶標儀(美國Bio-Rad公司)、MGC-250型智能型光照培養(yǎng)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BT25S型五位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70SW-CJ-IF超凈工作臺(蘇州佳寶凈化工程設備有限公司)、Dragon-lab單道可調(diào)移液器(10~100 μL)、手動12道移液器(大龍興創(chuàng)實驗儀器有限公司)(50~300 μL)和Milli-Q超純水系統(tǒng)(美國Millipore公司)。
[bpy]Br、[hpy]Br和[opy]Br購自德國Merck公司,多果定(Dod)購自德國Dr Ehrenstorfer GmbH公司,4種試劑均為優(yōu)級純試劑,其結構式見圖1,其CAS登記號、分子式和分子量等參數(shù)見表1。實驗前均用Milli-Q超純水配制儲備液并保存在棕色瓶中,置于4C冰箱保存待用。
圖1 4種化學物質(zhì)的結構式注:Dod表示多果定,[bpy]Br、[hpy]Br和[opy]Br表示 溴化丁基吡啶、溴化己基吡啶和溴化辛基吡啶。Fig. 1 The structures of four chemicals Note: Dod stands for dodine; [bpy]Br, [hpy]Br and [opy]Br stand for bromide butyl pyrimidine, bromide hexyl pyrimidine and bromide oxyl pyrimidine.
青?;【?Vibrioqinhaiensissp.-Q67, Q67)購自北京濱松光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液體培養(yǎng)基配方及菌種培養(yǎng)方法參見文獻[19],Q67活化和接種方法見文獻[20]。
采用微板毒性分析法(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 MTA)測定每個化學毒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體系對Q67的發(fā)光抑制毒性[21-22]。每個組分及其混合物射線均設計12個濃度梯度、3個平行,同時設24個空白對照,并重復3板。每孔試液總體積200 μL,其中菌液100 μL。在酶標儀上測定各試液的相對發(fā)光單位(RLU),依據(jù)空白RLU的平均值(I0)和各濃度梯度3次測量RLU的平均值(I),計算出毒物及其混合物體系各濃度梯度的發(fā)光抑制率E:
(1)
為了合理地探索整個濃度空間范圍下二元混合物的毒性變化規(guī)律,采用直線均分射線法(direct equipartition ray design, EquRay)[23]設計3個ILs與農(nóng)藥Dod的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Dod-[bpy]Br、Dod-[hpy]Br、Dod-[opy]Br),每組混合物體系安排5條射線(R1、R2、R3、R4和R5)。每條射線代表具有一定濃度配比(pi,i=Dod、ILs)的二元混合物射線,實驗中每條射線安排12個濃度點。EquRay設計的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的構成及其濃度配比見表2。
應用MTA法獲得的離子液體和多果定以及它們的二元混合物體系對Q67的濃度-效應數(shù)據(jù),采用Weibull和Logit函數(shù)進行最小二乘擬合,Weibull和Logit如式(2)和(3)所示:
E=1/(1+exp(-α-βlog10(c)))
(2)
E=1-exp(-exp(α+βlog10(c)))
(3)
式中α和β分別為位置參數(shù)和斜率參數(shù),c為毒物濃度。
表1 3種離子液體和農(nóng)藥多果定的基本性質(zhì)、擬合函數(shù)及其統(tǒng)計量、半數(shù)效應濃度及其負對數(shù)Table 1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fitted functions together with some statistics, the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their negative logrithm of three ionic liquids (ILs) and pesticide dozine
注:α和β是擬合參數(shù),r和RMSE分別表示相關系數(shù)和均方根誤差。
Note:αandβare two parameters;rand RMSE stand fo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oot-mean square error, respectively.
選擇標準加和模型CA為參考模型,比較觀測毒性與CA模型預測毒性的大?。喝绻^測毒性大于、等于或小于CA模型預測毒性,則認為混合物發(fā)生了協(xié)同作用、加和作用或拮抗作用。CA模型公式表達為[24-25]:
(4)
式中:ci表示混合物效應為x時該混合物中第i個組分的濃度;ECx,i為第i個組分的等效應濃度;n是混合物中組分數(shù)。
等效線圖法[26-27]是用來評估二元混合物相互作用的圖形分析法,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nèi)展現(xiàn)二元混合物在某個特殊效應(50%)時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情況。在傳統(tǒng)的等效線圖中,僅連接直角坐標系二元混合物組分EC50值點,構造截距,稱為CA預測線。根據(jù)CA預測線位于觀測值的置信區(qū)間內(nèi)、上方或下方,表示二元混合物為加和效應還是非加和效應。如果CA預測線在觀測值的置信區(qū)間內(nèi)、上方或下方,則分別稱混合物呈加和作用、拮抗作用或協(xié)同作用。拓展的等效線圖法,不僅連接直角坐標系二元混合物組分EC50值點,同時連接多個ECx值點,實現(xiàn)了在多個效應水平下評估二元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
通過MTA法測得的3種溴代吡啶ILs和農(nóng)藥Dod在12 h對Q67的濃度-效應數(shù)據(jù)及Weibull函數(shù)和Logit函數(shù)擬合結果列于表1中,實驗觀測的濃度-效應數(shù)據(jù)及其擬合的濃度-效應曲線(CRCs)見圖2。表1顯示,Weibull函數(shù)和Logit函數(shù)都能較好地表征4種化合物的濃度-效應數(shù)據(jù)(r≥0.9971, RMSE≤0.036)。以半數(shù)效應濃度的負對數(shù)(-lgEC50即pEC50)作為毒性指標,4種毒物對Q67的毒性順序為Dod>[opy]Br>[hpy]Br>[bpy]Br。Dod的毒性大于離子液體的毒性,同時3種離子液體對Q67的毒性都具有烷基鏈效應[28],即其毒性隨烷基鏈上碳原子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則ILs的pEC50值幾乎增加1,文獻也報道了類似的結果[29-30]。從化學物的作用機制分析,多果定屬于胍類殺菌劑,溶于水后會帶正電荷,吸附于帶負電荷的微生物表面,并滲透到微生物體內(nèi),聚合形成的薄膜堵塞微生物呼吸道通道,使微生物迅速窒息死亡[31]。發(fā)光菌Q67作為直接靶細菌,被多果定迅速鎖定并殺死。這可能是多果定的毒性大于其他3種離子液體的原因。
圖2 3種離子液體和多果定的濃度-效應曲線(CRCs)注:圖中分散的點表示實驗觀測值,實線表示擬合線。Fig. 2 The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s of three ionic liquids and dodine Note: The scattered points and solid lines in diagram represent the observed values and fitted lines, respectively.
圖2顯示4種化學物質(zhì)對Q67的CRCs曲線呈經(jīng)典的S形,相互之間幾乎是平行的,表明4種化學物質(zhì)對Q67的毒性響應隨濃度變化的規(guī)律相似。
3組多果定與ILs的二元混合物體系(Dod-[bpy]Br, Dod-[hpy]Br, Dod-[opy]Br)共15條射線對Q67的濃度-效應數(shù)據(jù)擬合結果見表2,擬合的15條射線的CRC曲線以及實驗觀測值繪于圖3中。從表2中可看出Weibull函數(shù)和Logit函數(shù)能有效擬合3組多果定與ILs二元混合物的濃度-效應關系(r>0.9815, RMSE<0.068)。以pEC50作為毒性指標,結合表2中混合物組分的濃度配比pi值,可看出,隨著混合物組分中pDod值的減小,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R1~R5)的15條射線的pEC50值也隨之逐漸降低,即各組二元混合物的毒性逐漸減小。且兩者呈良好的線性關系,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的pEC50值與pDod的線性擬合關系方程如下:
Dod-[bpy]Br pEC50=111.21×pDod+2.2
(r=0.9774)
(5)
Dod-[hpy]Br pEC50=17.95×pDod+3.14
(r=0.9729)
(6)
Dod-[opy]Br pEC50=1.02×pDod+4.33
(r=0.7503)
(7)
表2 3組二元混合物的構成、組分濃度配比(pi)、擬合函數(shù)及其統(tǒng)計量、半數(shù)效應濃度及其負對數(shù)Table 2 The composites, concentration ratios (pi), fitted functions together with some statistics, the 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as well as their negative logrithm of three binary mixture rays
注:pDod和pILs表示多果定和離子液體的濃度比,L和W分別為Logit和Weibull。
Note:pDodandpILsstand for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of dodine and ionic liquids; L and W represent for Logit and Weibull, respectively.
從方程(5)~(7)可看出,混合物體系Dod-[bpy]Br和Dod-[hpy]Br的pEC50值與Dod的濃度比有很好的正相關性(r>0.97),在混合物體系Dod-[opy]Br中,其pEC50值與Dod的濃度比的相關性稍差,可能是由于[opy]Br的毒性與Dod的毒性較接近的緣故[21,30,32]。
CA模型能較好地評估大多數(shù)混合物的毒性[22,33-35]。本研究中,CA模型對于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中所有15條射線的毒性效應的評估預測結果也繪于圖3中。從圖3中可知,15條混合物射線的CA預測線均高于實驗觀測值,說明15條射線均為拮抗作用,但CA預測線偏離每條混合物射線的程度不同,即拮抗作用程度不同,這可能與混合物體系中各射線組分及其濃度配比的不同有關[36],如Dod-[bpy]Br和Dod-[hpy]Br體系中射線的拮抗作用隨組分濃度配比pDod的減少先逐漸增強然后逐漸減弱,而在Dod-[opy]Br體系中5條射線的拮抗作用隨pDod的增加沒有明顯變化,可能是由于在Dod-[bpy]Br和Dod-[hpy]Br體系中,農(nóng)藥Dod的濃度配比pDod較小,而其毒性遠大于2個ILs,而在Dod-[opy]Br體系中,2個組分的毒性較接近[37-39]。
圖4是等效線圖法對Dod-ILs混合物體系15條射線在50%濃度-效應水平時的毒性相互作用的表征結果。從圖4中可知,15條射線的等效線圖均位于CA預測線的上方,這說明在EC50效應水平下,混合物間均存在拮抗作用。
圖5是Dod與ILs的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在5個不同效應濃度(EC20、EC30、EC40、EC50和EC60)水平下的等效線圖。從圖5可知,3組混合物在5個效應水平線下的等效線均位于對應的CA預測線上方的拮抗區(qū)域,且不對稱。同一混合物體系中,5條射線在同一濃度效應水平拮抗作用程度不同,在Dod-[hpy]Br體系中,R4的拮抗作用比其他4條射線的拮抗作用明顯,而其他2個混合物體系的R4沒有呈現(xiàn)出明顯的變化。與圖3相比,CA模型預測需要一個混合物體系的所有射線的CA線、觀測值等必須逐一畫出,比較麻煩,尤其是在同一個圖內(nèi)不容易展示,更不容易觀察和比較相互作用情況。而拓展等效線圖法不僅能表現(xiàn)出一組混合物體系中全部射線的相互作用類型,且能直觀地分析比較出各射線毒性相互作用的變化情況,簡化了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比較分析的過程。與圖4相比,拓展等效線圖法不僅分析了EC50水平時毒性相互作用情況,也分析了其他效應水平,即拓寬了三組混合物體系拮抗作用評價的效應水平范圍,且與濃度加和(CA)模型評估結果相似。因此,拓展后的等效線圖法可以用于化學混合污染物實際環(huán)境的毒性評價。
圖3 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的濃度-效應曲線及其濃度加和模型(CA)預測值注:●實驗值;—擬合線;﹍CA預測線。Fig. 3 The 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s and predicted lines by concentration addition (CA) for three binary mixture systems Note: ● observed data; — fitted line; ﹍ predicted line by CA.
圖4 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的等效線圖注:圓圈及連接的線段為各射線等效點及95%觀測置信區(qū)間;實曲線為擬合等效線;實直線為CA預測線。Fig. 4 Isobolograms for three binary mixture systems Note: circle and connected line segment represents equal toxicity point of each ray and 95% observation confidence interval; solid curve represents fitted equal toxicity line; solid line represents CA prediction line.
圖5 3組二元混合物在5個不同效應水平的拓展等效線圖注:R1、R2、R3、R4、R5為混合物混合射線;彩色實曲線為擬合等效線;彩色實直線為CA預測線。Fig. 5 Extended isobolograms at five effect concentration levels (EC20, EC30, EC40, EC50 and EC60) for three binary mixtures Note: R1, R2, R3, R4, R5 represents mixture ray; color solid curve represents fitted equal toxicity line; color solid line represents CA prediction line.
綜上所述:(1)具有不同烷基鏈的3種吡啶類離子液體(ILS)對發(fā)光菌Q67的發(fā)光抑制毒性具有典型的烷基鏈效應,且4種毒物對Q67的毒性大小順序為Dod>[opy]Br>[hpy]Br>[bpy]Br。
(2)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均呈明顯的拮抗作用,且混合物射線毒性與Dod組分濃度具有一定的線性關系。
(3)拓展等效線圖法能較好、直觀地表征3組二元混合物體系的拮抗作用,與傳統(tǒng)等效線圖法相比,拓寬了評估混合物效應濃度水平的范圍;與CA模型評估結果相似,不僅直觀且簡化了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分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