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生處于關鍵的青春發(fā)育時期,身體素質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當前,初中生的體質健康情況普遍下降,學校、家長和社會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參與度,激發(fā)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強健體魄、提升身體素質。文章以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為調查研究樣本,對學校2013—2018年這五年中學生體質達標測試數(shù)據(jù)進行比對分析,得出調查結果,并根據(jù)調查結果分析初中生體質健康達標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而提出改進初中生體質健康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生;體質健康;達標;體育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趙曉英,甘肅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三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體育教學。(甘肅? 武威? 733000)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7-0025-02
當前初中生體質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既有體育教學存在不足的問題,也與學生的健康理念、家庭教育、學校環(huán)境和社會氛圍有關。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不理想,除了缺乏體育鍛煉的場地、時間、資源之外,還有體育教學理念滯后、方法單一、機制不健全等原因,且部分學生的飲食不規(guī)律、飲食結構不健康,缺乏運動,沉迷于電子設備等,都進一步加重了體質健康問題。初中階段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是為了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能夠引導學校、教師、家長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健康成長。
筆者所在學校是城區(qū)新建不久的唯一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以本校學生為調查樣本,筆者對比分析了2013—2018年這五年中學生的體質健康達標測試數(shù)據(jù),總體來看,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不容樂觀,學生的健康狀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身體形態(tài)變化平緩。初中生處于青春發(fā)育期,身高與體重會有不同程度的變高、增重,身高與體重是反映人體發(fā)育程度、身體勻稱度和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指標。此次調查結果顯示,男生的身高、體重、BMI指數(shù)穩(wěn)步增長;女生體重增長快,身高增長緩慢,BMI指數(shù)趨于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各個班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學生,體重超出正常指標范圍,肥胖率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趨勢。
2. 身體機能指標穩(wěn)中有升。肺活量能夠反映個體的心肺功能,肺活量越大,身體供氧能力越強。此次調查結果顯示,本校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值略高于全國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值,并且呈現(xiàn)穩(wěn)中有升的趨勢,女生肺活量平均值高達100mL以上,男生肺活量平均值高達150ml以上。
3. 身體素質單項指標呈倒“V”字形變化趨勢。身體素質中的個別單項素質指標先降后升呈倒V字形,尤其是柔韌素質中的坐位體前屈和力量素質中的上、下肢力量指標明顯下降,男生的立定跳遠、耐力素質指標呈上升趨勢,女生的立定跳遠、耐力素質指標呈先降后升趨勢。
根據(jù)調查顯示,本校學生的身體形態(tài)變化呈上升趨勢,身體素質、機能的變化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升學壓力的影響,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且許多學生使用電子設備的方法不當、習慣不佳,影響了身體健康。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愿不足,鍛煉時間減少,導致肥胖、超重現(xiàn)象。二是受師資和硬件設施限制,體育活動開展的次數(shù)和活動強度不足。三是學生的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營養(yǎng)過?;驙I養(yǎng)失調。四是學校、學生和家長的身體健康意識淡薄,對強健體質的重視程度不夠。
因此,學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進體育鍛煉的制度化和常態(tài)化。加大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監(jiān)控力度,轉變學生消極參與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將學生的出勤率、體育鍛煉程度、五項素質提高情況等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常規(guī)監(jiān)控項目,推進體育教學的精細化,采用課堂量化評價標準及時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評估當次課堂教學的效果。學校要充分利用目前中考體育分值逐年上漲的有利形勢,倒逼學生加強鍛煉,促使其體質健康達標。目前,中考體育分值已增至50分,評價標準也有所提高,為了緩解升學壓力,一些學校和家長已開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另外,學生在校期間能在體育課上得到必要的體育鍛煉,課余時間也需要輔以一定時長的體育活動,以鞏固鍛煉成果。例如,普通學生每天課外鍛煉保持在半小時及以上即可符合要求,較肥胖的學生需要適當加長鍛煉時間,練幾組跳繩、深蹲起、仰臥起坐、平板支撐、仰臥舉腿等,有效利用空閑時間參與體育鍛煉。
1. 轉變教學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學校要以“健康第一”為體育教學理念,將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增進學生的體質健康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重心,明確體育教學目標,督促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保質保量完成各個階段的體育教學目標。體育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鼓勵學生找到自己擅長的運動項目并進行深入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運動興趣項目或特長項目。
2. 優(yōu)化教學程序,改變教學方法。學校要根據(jù)自身實際,優(yōu)化體育教學程序,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例如,以創(chuàng)建體育特色課堂為抓手,推進體育課堂教學程序優(yōu)化,改變不合時宜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束縛和限制,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改善。在體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有計劃地進行特色拓展活動,如街舞、健美操、有氧搏擊、武術等都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且較受歡迎的體育鍛煉活動。
3. 采用“3+X”模式,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課外體育鍛煉“3+X”模式是在突破傳統(tǒng)課外鍛煉模式的基礎上,拓展的適合特色學校發(fā)展的鍛煉模式?!?”是指“早操+陽光大課間+課余活動”,“X”是指拓展延伸的“課外社團+班級課外特色活動+特長生輔導”?!?+X”課外體育鍛煉模式注重體育與藝術、現(xiàn)代體育與新型體育的有機融合,并在實踐中持續(xù)探索活動的設計、編排、組織及實施的有效方法,以使這一模式滿足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需求。
4. 強化鍛煉方法指導,構建激勵評價機制。初中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不理想,與當前體育鍛煉形式單一、方法單一枯燥、機制體制不健全等因素有較大關聯(lián),這需要學校、家庭、社會認真對待,采取聯(lián)合應對措施,充分重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強化體育鍛煉方法指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持續(xù)提升。在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時,學校要注意體現(xiàn)評價標準的差異性,不能“一刀切”,要采用符合實際情況又不失激勵作用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都能切實體驗參與體育鍛煉的成就感,都能在體育活動中強健體魄,增強身體素質。
[1] 張磊,常壘.北京化工大學附屬中學初中學生近2年體質健康狀況跟蹤與研究[J].運動,2017,(4).
[2] 王學亮.農(nóng)村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及原因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5,(10).
責任編輯 袁靜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