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 要:鼻煙作為自明末清初進入我國的舶來品,因其具有提神醒腦等功效,逐漸為上流社會所接受并流行起來。而承載其的鼻煙壺不斷化簡就繁,出現(xiàn)了不同的材質與工藝,漸漸由實用品轉變?yōu)楣に嚻贰N恼逻x取安徽博物院鼻煙壺藏品若干件,就其造型和藝術特色等逐一進行賞析。
關鍵詞:鼻煙壺;清代;內畫
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一種便攜式容器,隨著鼻煙的逐漸流行而出現(xiàn)。所謂鼻煙,是以鼻子吸食的煙草制品,其制作工藝十分考究。優(yōu)質的煙草歷經(jīng)烘烤、去莖、發(fā)酵等工藝流程后,被碾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薄荷、麝香等名貴中藥材,在密封容器中陳化數(shù)年而成。鼻煙最早流行于17世紀早期的歐洲,明末清初,經(jīng)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京獻物而傳入中國。因其具有提神醒腦、活血防疫等功效,深受上層社會喜愛,后逐步在民間盛行。
最初,我國并無特制容器盛放鼻煙,傳到我國盛放鼻煙的容器多為玻璃瓶或金屬小盒。但由于價高物少,且極易灑出,不易攜帶,難以滿足使用需求。當時出現(xiàn)利用傳統(tǒng)小藥瓶盛放鼻煙的現(xiàn)象,人們發(fā)現(xiàn)這種小藥瓶不僅便于攜帶把玩,而且能保證鼻煙長期不易變質,有的還配有細小骨勺,方便從瓶中舀出鼻煙。在此基礎上,許多能工巧匠使用多種材質和中國傳統(tǒng)制作工藝技法來改善盛放鼻煙的器具,制作出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鼻煙壺。鼻煙壺也因此逐漸從最初的實用品演變?yōu)榧瘜嵱眯?、觀賞性與身份象征為一體的袖珍藝術品。說它袖珍,主要在于其殼薄體輕,便于攜帶;說它是藝術品,主要是因為它集中國繪畫、雕刻、鑲嵌等傳統(tǒng)技藝于一身,融合青花、五彩、粉彩、琺瑯、雕瓷、套料、內畫等技法。
安徽博物院收藏了大量清代鼻煙壺,種類繁多,涵蓋玉石、玻璃質、瓷質等,運用內畫、雕刻、施釉、套料等多種工藝?,F(xiàn)特從各個品類中選取幾件具有代表價值的作品,略加賞析。
1 玉石類鼻煙壺
石之美者為玉,玉石類鼻煙壺的原材料十分豐富,包括水晶石、和田白玉、瑪瑙、琥珀等。能工巧匠們因材施藝、巧妙構思,使其或平素無紋,渾然天成;或精雕細琢,匠心獨運。將一塊塊玉石雕琢成各類題材的鼻煙壺精品,成為令人愛不釋手的藝術品。
1.1 清白玉龍鳳紋鼻煙壺
高7.3厘米,寬5.2厘米,厚2厘米,口徑1.9厘米。平口,直頸,溜肩,扁腹,矮圈足。壺身繪有我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龍鳳紋。其中雙龍相對而立,呈嘶吼狀,儼然一副威嚴的姿態(tài);而下半部分的雙鳳反向而立,鳳口微張,一派恬靜祥和景象,與龍圖案形成極大的反差。龍鳳身體相交合二為一,這種“龍鳳同體”圖案常見于玉器中,是我國燦爛文化的象征。此鼻煙壺所用白玉質地溫潤,是制作鼻煙壺的絕佳材料。
1.2 清玉蔭對弈紋煙壺
高5.9厘米,寬3.8厘米,厚2.5厘米,口徑1.7厘米。圓平口,直頸,弧肩,直腹,平底內凹。壺身一面雕有桐蔭對弈圖,枝葉低垂,兩位老者正在樹蔭下對坐博弈,目光專注,怡然自得,臉部及頭飾等恰好用巧色雕刻區(qū)分,惟妙惟肖,新穎獨特。另一面是喜鵲登梅圖,圖中梅花或含苞欲放,或恣意盛開,喜鵲神情淡然,傳遞出一派和諧祥和的氣氛。
2 內畫類鼻煙壺
內畫是我國特有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藝術家們用玻璃、瑪瑙、水晶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質為壺坯,用特制的繪畫工具在小巧的瓶內繪畫施彩,把造型藝術與中國書畫藝術巧妙結合起來。
2.1 清玻璃內畫“富貴堂皇花中之王”款
此款鼻煙壺壺身為玻璃質,采用內畫技法。高6.7厘米,長4.6厘米,寬1.8厘米,口徑1.7厘米。圓平口,直頸,弧肩,扁腹,矮圈足。壺內側正面是牡丹翠鳥圖,翠鳥高展雙翅,鋒利的爪子一前一后,似在找尋花枝停落。圖上側題款“富貴堂皇花中之王己丑夏四月楙荘先生大人清玩周樂元作”,下有朱印“元”。周樂元,活躍于清代光緒年間,是內畫鼻煙壺的代表人物。他的內畫作品題材廣泛,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無不涉及,尤擅山水畫。圖中的牡丹被譽為花中之王,象征富貴、繁榮、圓滿和吉祥。另一面繪有風中搖蕩的古樹勁草,風之疾勁可從彎曲到幾乎變形的草木中看出。畫面左下溪水中,只見一披蓑衣漁翁,身體后傾,用力撐船前行,大有任爾東南西北風,堅強自在我心中之勢。
2.2 清玻璃內畫周樂元款通景山水紋鼻煙壺
此款鼻煙壺同為周樂元作品,高5.4厘米,長3.1厘米,寬2.1厘米,口徑1.5厘米。直口,溜肩,扁腹,下腹斜收,矮圈足。壺內壁一周繪有通景山水圖,只見遠山蒼茫,飛流直下,近處古樹之下,房屋隱現(xiàn),兩位男子似坐在路邊仰望天空,整幅畫卷連綿不斷、看之無盡,創(chuàng)作之用心和難度之大可見一斑。上方有題款“法石谷筆意周樂元作”,下有朱印“元”。
3 瓷質類鼻煙壺
瓷質類鼻煙壺品種繁多,包括青花、斗彩、粉彩等,應有盡有,而這也得益于清代發(fā)達的瓷器業(yè)。安徽博物院所藏瓷質類鼻煙壺千姿百態(tài),色彩多樣?;蛏鷻C盎然,充滿生活情趣;或莊重肅穆,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3.1 清萍青款刻山水紋瓷鼻煙壺
長6.2厘米,寬5.0厘米,厚1.5厘米,口徑1.7厘米。扁圓形,平口,束頸,溜肩,弧腹,下腹斜收,平底。壺身正面刻山水圖,遠處山巒疊嶂,近處一孩童手持樹枝行走于怪石之間,在描寫景色的同時,突出了生活中的情趣,陡然間平添了些許詩情畫意。背面有銘“妙品初成古月軒乾隆年號制尤尊佳名別有桃花洞雕鏤精奇發(fā)可捫,癸亥仲冬萍青制于京師”。
3.2 清白釉紅彩龍鳳紋鼻煙壺
高5.6厘米,寬5.4厘米,厚2.3厘米,口徑1.5厘米,白釉瓷質。直口,溜肩,壺身呈扁圓形,圈足。壺身繪龍鳳分居于瓶身兩側,空隙處飾云紋。其中,龍騰鳳舞畫面感十足,線條流暢,充分展現(xiàn)了龍的威武與鳳的靈動,可謂相得益彰,展示出極大的藝術表現(xiàn)力。底部有篆書“道光年制”款。
3.3 清同治瓷鼻煙瓷壺
長6.7厘米,寬5.2厘米,高1.8厘米。壺身呈桃形,扁平狀,平底,造型古樸,簡潔大方。上輔以紅色瑪瑙點綴,與瓶身渾然一體,通體色彩協(xié)調。壺身一側繪斗蟀一只,雙目圓瞪,后腿緊繃,宛如戰(zhàn)斗狀態(tài)。另一側繪梅下孔雀兩只,色彩鮮艷,羽翼清晰,勃勃富有生機。瓶身兩側一動一靜,相得益彰,一幅田園嫻靜景象。
鼻煙壺雖為寸小之器,但其所包涵的文化內涵卻豐富多彩,使用的技藝也高超精湛,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藝術瑰寶。安徽博物院所藏鼻煙壺珍品只是滄海一粟,其中還有很多文化信息需要文物工作者們不斷挖掘、提煉、闡釋,讓鼻煙壺中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