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鈞誠
“我找到‘剁手俑了!媽媽快來看!”一個小男孩趴在玻璃展柜上,睜著他那圓溜溜的大眼睛興奮地說。
“真的是網(wǎng)紅‘剁手俑!”小男孩的媽媽走過來,饒有興致地觀察著,還拿起手機(jī)左拍右拍,“這幾張照片一定要發(fā)朋友圈,讓大家都來看看?!?/p>
小男孩仰著頭看著媽媽,明亮的眼睛里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他問:“網(wǎng)友為什么叫它‘剁手俑呢?它不是東晉時代的出土文物嗎?”
“因為每逢11月11日,人們都要在網(wǎng)上買好多東西,買回家才發(fā)現(xiàn)真正有用的東西很少,這樣就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所以給它取這個別名來警示自己和他人,花錢要理智?!?/p>
“哦,原來是這樣呀,可真有意思?!?/p>
小男孩和媽媽走了之后,游客絡(luò)繹不絕,他們在觀察“剁手俑”的同時,也在深深地思考著。
熱鬧了一天的博物館終于在夜晚安靜下來,沒有嘈雜的說話聲,沒有匆匆的腳步聲,它沉睡著,做著歲月變遷、斗轉(zhuǎn)星移的夢。展廳里幽暗、淡黃色的光織成了一張柔軟的網(wǎng),被籠罩著的文物泛著夢幻般的光澤。
“兄弟,你現(xiàn)在出名了,你瞧每天來看你的人不計其數(shù),你高興吧?”我揉了揉腰,捶了捶腿,疲倦地說。我和“剁手俑”在同一個展柜里,我是東漢時期的說唱俑。白天的我是一個說唱藝人,左手持鼓,右手握棒,頭向前伸著。說唱到興起時,后背彎成一張弓,右腿高高抬起,展示著我寬大扁平的腳底板。為了讓看到我的人開心,我天天瞇著眼睛笑,使出渾身解數(shù),動作夸張到讓身體不堪重負(fù)。我的演出服被汗水浸濕,汗味掩蓋了我與生俱來的泥土氣息。
“剁手俑”是東晉時代的美男子。他身材修長,一身長袍更襯得他瀟灑風(fēng)流;面容端莊,眉眼里含著一絲微笑;雙臂呈L形,兩只手不知去向。手掌缺失處露出兩個陰森森的孔洞,有幾分嚇人。他每天就這樣安靜沉默地站著,即便是萬眾矚目,也淡然得如一池秋水。
“唉,有什么可高興的呢?”他嘆息著低下頭,無奈地看著袖子下的空洞,“我以前可是玉樹臨風(fēng)的帥哥,現(xiàn)在缺失了雙手,就是個殘疾人,人們還給我取名為‘剁手俑?!?/p>
我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安慰道:“幸好有人把你從土里挖出來,雖然你有點兒小缺陷,但你還是我們博物館里最受歡迎的文物。”
“我以前有一雙木手,手上捧著一把木劍。歷經(jīng)千年滄桑,我的木手和木劍都已腐爛……”他目光深邃,應(yīng)是在追憶光輝的過往。
“我們雖然是文物,但也要與現(xiàn)在的時代接軌,這樣人們才會更想去了解歷史,來博物館學(xué)習(xí)的熱情也會更高?!蔽疑炝松煅?,樂觀地寬慰著他。
我們聊著聊著,他不再憂郁,臉上的愁云一掃而空。我們相約每天都以最好的姿態(tài)展示自己,吸引更多的人來感受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