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杰,浙江省寧波市古林職業(yè)高級中學專職心理教師,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A證教師。擅長朋輩教育、危機干預、情緒輔導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作為一名心理老師,我們總希望將積極的觀點傳達給學生,但價值澄清教學法的基本前提是:任何人都沒有正確的價值可以傳達給其他人。而價值觀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和引導學生自己察覺并確定自己或他人的價值及價值關系。
上課一開始我就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凹偃缒愠鋈ヂ糜危欢ㄒ獛蟽杉锲?,你會選擇帶什么?”我希望盡量多的學生來回答,看看大家的答案有何異同。小A說:“當然要帶手機和錢了?!薄坝惺謾C就夠了,還帶錢干什么?”“萬一去的地方?jīng)]有信號、沒有網(wǎng)絡呢?”……教室里炸開了鍋,有的同學說要帶水和零食,有的要帶單反相機,有的要帶上愛看的書……各種答案五花八門。
通過頭腦風暴,我發(fā)現(xiàn)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們會有不同的答案,于是我對學生說:“我們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想法也是各有不同,我們要理解個性和差異,尊重每個人的價值選擇。”這時候,大家都若有所思,通過眼神觀察,學生們都認可了我的觀點。
緊接著就要進入這節(jié)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了,我先布置任務:“同學們,既然我們要去旅行了,旅行前我先把要求解釋一下:我們這次旅行每個人都會抽取一個角色,老師將全班分成3組,每組12個同學,分別有12個角色,當你抽到角色的那一刻起,你就進入角色了,本堂課上的一切言行都將建立在你的角色立場上。”說完,學生立刻分組抽取了角色,并進入了角色狀態(tài)。
一切準備就緒,我開始播放冥想音樂。音樂很舒緩,讓人感覺放松,有游輪的汽笛聲,伴隨著海風和海浪,不時還傳來海鷗的叫聲。我讓學生們都閉上眼睛,感受著音樂,開始緩緩地說引導詞:“各位旅客大家好,我們的航程已經(jīng)過半,現(xiàn)在太陽已經(jīng)緩緩地落下去了,海面上格外寧靜,我們可以聽到海鷗的聲音和海風吹拂海面及其浪花的聲音,一切是多么的愜意??!幾個小時后,我們就會到達目的地了……”我觀察到每個人的表情都十分自然愜意,也有個別同學不知道之后會發(fā)生什么,顯得不安。
突然,“砰”的一聲,大家嚇了一跳?!安缓昧耍缓昧?,我們的游輪撞到冰山了!”大家睜開了眼睛,都面露緊張神色。我馬上解釋道:“同學們,船撞上冰山,很快就會沉沒。離我們最近的救生船也需要一天后才能到達,而沉在這冰冷的海水里,就算你會游泳,單單這冰冷的海水就能在兩小時內(nèi)奪去你的生命。船上共有12名乘客,沉船上只有1只救生艇,只能容納6個人(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兒)。這個時候時間非常緊張,每個人只有不到1分鐘的發(fā)言機會,說出讓人信服的理由,爭取讓自己跳上救生艇,要注意的是,每個人都不能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以及求生的機會。如果選擇不了,就以投票的方式,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我給大家15分鐘的時間討論?!?/p>
我的話音剛落,原本氣氛緊張凝重的教室一下子沸騰起來,大家迅速分頭討論。在大家討論的時候,我在3組之間來回走動,一來是維持秩序,二來是掌握討論的內(nèi)容和進度。每個小組的組長都發(fā)揮了極強的組織能力。我先旁聽了第一小組的討論,先發(fā)言的是“未婚孕婦”,她帶著焦急的哭腔哀求:“我希望大家能給我生的機會,我自己活不活倒是無所謂,關鍵是我的寶寶還沒出生,我不想……”還沒等她說完,就有人打斷了她:“好了,你不用說了,讓她先上船吧,畢竟肚子還有寶寶,兩條性命呀,大家都同意嗎?”“同意!”大家異口同聲?!拔椿樵袐D”臉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向大家表示謝意。
接著,我又走到第二小組,這組正在展開激烈的爭論,矛盾的焦點在兩個“25歲的女生”身上,一個是“25歲留學歸來的女大學生”,另一個是“25歲的酒吧服務女”,大家一致同意在她們倆之中選一個,把生的希望給了“女大學生”,理由都是“女大學生”能為社會作更大的貢獻??伞熬瓢煞张辈煌?,極力為自己辯護:“同樣都是25歲的女孩兒,她就能活,我就該死?我家里也有父母要照顧,我還自己上班賺錢,給國家交稅,我也沒有做違法犯罪的工作,憑什么不給我活下去的機會……”大家被她這么一說,都啞口無言。聽到這些,我覺得今天的課堂越來越有趣了,我的教學目標也在逐漸地達成了。
第三小組的爭論核心是“80歲的科學家”的去留,大家都認為“80歲的科學家”年事已高,該給年輕人留下生的機會,就連他本人也是這樣想的,根本沒有活下去的必要了。于是,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個80歲的科學家是你們的親爺爺,你們還會這樣說嗎?”這一下子,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家也從起初的大聲爭論變成了更加理性的思考。選擇確實很難作,除了上述的這3個問題,似乎每一組都有很多棘手的問題難以解決,比如“絕癥的女孩兒”“弱智男孩兒”的去留、父愛母愛的抉擇、對于有犯罪前科的人的看法等等。15分鐘過去了,3個小組都給出了他們的結果,于是,我邀請每組的組長上臺分享他們小組的選擇,大家講得都很有道理。
課堂的最后,我總結了大家的分享,在大家的討論和分享的過程中其實體現(xiàn)了我們的價值標準:生命第一原則(例如能多救一個是一個,所以要選擇“未婚孕婦”,這個時候已經(jīng)完全不考慮道德的因素了)、功利原則(醫(yī)生和科學家能夠對付航海中遇到的疾病或器械故障,所以要選他們)、回報原則(醫(yī)生和科學家曾經(jīng)為社會做了很大貢獻,因此要回報他們)、道德原則(首先要選擇好人,所以有前科的罪犯不行)等等。尤其是對于那幾個由于不同的價值標準相互沖突的人物爭議較大(如患絕癥的小女孩兒、酒吧服務女、女大學生)。
“老師想通過這堂課告訴大家,首先,選擇是價值觀的體現(xiàn)。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選擇,所以這道題目沒有明確的答案。有的人同情弱者,有的人考慮對社會的貢獻,還有人從道德方面進行了思考。其次,我們要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意義,實現(xiàn)自身價值。在對船上乘客作出選擇的同時,我們自身也體驗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假如自己在船上,我們認為自己有被拯救的機會嗎??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我們極力為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生存的呼號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歧視,年齡的歧視、職業(yè)的歧視、性格的歧視、疾病的歧視、性別的歧視等等。老師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一個道理——人,生而平等。我們不應該戴有色的眼鏡去看別人,更不能給社會上任何一個群體貼上這樣那樣不公正的標簽,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但是對于生命的渴望和權利是一樣的,請尊重每一個人的生命。”當我懷著深情講完最后這段話的時候,全班響起了掌聲,我想他們應該是有所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