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習
教學分析
《溶洞里的鐘乳石》一課是《地表緩慢變化》單元中的第3課,這個單元主要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究影響地表形狀改變的諸多外力因素。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jīng)歷鐘乳石形成原因的猜測和模擬實驗等探究活動,初步認識流水的侵蝕作用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通過上學期《地表劇烈的變化》單元和本單元前兩課的學習,學生對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中有關相互作用與平衡的知識有所了解,掌握了一些探索地表變化奧秘的方法,對地表變化是各種力量共同作用的模擬實驗有進一步的認識。在課前學情調(diào)查中了解到,鐘乳石與學生日常生活疏遠,只有個別學生到過溶洞,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鐘乳石的奇美沒有實際體驗。
為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探究過程,本課教學做了以下嘗試:一是教師搜集適合教學的資料,如影像、圖文、實物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二是充分挖掘?qū)W生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使教師提問的設計注重有效性,引領學生的認知與思考逐漸深入,使學生被問題吸引,不斷主動探究;三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對比實驗、模擬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親歷實驗驗證的科學論證過程。
教學片段一:猜想與假設
師:你們覺得鐘乳石的形成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老師也拍到了溶洞周圍環(huán)境的視頻,請大家認真看一看,或許能幫助大家有根據(jù)地猜測。
(播放課件:有關溶洞周圍環(huán)境的視頻,如鐘乳石、石灰?guī)r層、水、潮濕、悶熱等。)
師:誰想大膽猜一猜?
生:溶洞周圍是厚厚的石灰?guī)r層,那里的石灰?guī)r和普通的石灰?guī)r相比,看上去沒什么區(qū)別。
師:鐘乳石呢?
生:鐘乳石是一種特殊的石灰?guī)r。所以我認為,鐘乳石的形成和普通的石灰?guī)r是有關系的。
師:同意他的說法的請舉手!
(部分學生舉手。)
師:誰還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生:水。我去過溶洞,就像剛才視頻里的一樣,溶洞里的水到處可見,并且有的鐘乳石看上去像流水形成的瀑布。
師:這位同學說出自己的兩點猜測依據(jù),同意他的說法嗎?
(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同意。)
師:還有嗎?誰還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生:溫度。
師:你又是怎樣想的?
生:溶洞里四季恒溫,全年都是20多攝氏度,像一個天然大空調(diào)。
師:同意他的說法嗎?
(大部分學生舉手贊成。)
師:看來溫度條件必不可少。還有其他不同的意見要補充嗎?有一種物質(zhì),它在我們身邊,我們卻看不見也摸不著它,那是什么?
生:空氣。
師:這也是必需的。
分析:科學探究需要有根據(jù)地猜測,而猜測鐘乳石的形成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絕大多數(shù)學生無生活經(jīng)驗,教師播放有關溶洞周圍環(huán)境的視頻,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問題意識,引導他們主動探究。
師:剛才大家都認為,鐘乳石的形成可能需要水和石灰?guī)r,那么水和石灰?guī)r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才能形成鐘乳石呢?
(學生一時答不上來。)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之前學習的食鹽溶解和分離實驗。(播放課件)這是10毫升的水,加入食鹽,攪拌,鹽就看不見了;隨著不斷加熱,鹽水慢慢地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生:水慢慢地被蒸發(fā)掉,食鹽出來了。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食鹽溶解和分離的實驗。食鹽能在水里“消失”之后又重新“出現(xiàn)”,石灰?guī)r和水之間是否也可以發(fā)生類似的變化呢?
生:石灰?guī)r先在水里“消失”,然后又從水里“出現(xiàn)”。
師:你的猜想非常大膽!
分析:以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直接猜想石灰?guī)r在水里“消失”和“出現(xiàn)”比較困難。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已經(jīng)學習的日常生活中食鹽慢慢溶解、析出的現(xiàn)象,引導他們大膽猜想,幫助他們遷移概念。
教學片段二:石灰?guī)r的溶解
師:什么樣的水能讓石灰?guī)r——這種巖石“消失”呢?請大家想一想,能把建筑物甚至石頭腐蝕的雨水是什么?
生:酸雨。
師:對,它具有酸性。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測到什么呢?
生:溶洞里的水也可能帶有酸性,從而讓一部分石灰?guī)r“消失”。
(絕大部分學生贊同這個說法。)
師:溶洞周圍的水會是普通的水嗎?
生:不是。
分析:挖掘?qū)W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以“酸雨的腐蝕性”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猜想溶洞里的水也可能帶有酸性。
師:自然界中石灰?guī)r的溶解,需要水、溫度等各種條件共同作用,過程極其漫長,無法直接驗證。針對這類問題,我們一般怎樣來證明呢?
生:模擬實驗。
師:今天老師特意給大家?guī)砹瞬勺匀芏瓷襟w的小塊石灰?guī)r,就是你們面前的1號石、2號石。它們遇到普通的水真的不會變化嗎?一會兒試試看。先來看實驗提示,(出示實驗提示1)用滴管取水,滴2~3滴到1號石上觀察。
如果沒有問題,就動手實驗吧。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大家發(fā)現(xiàn)有變化嗎?
生:沒有變化。
師:現(xiàn)在我們試一試酸性的水,(出示溶液)這是透明的稀鹽酸溶液,它是酸性的,我們就用它來模擬地表滲入石灰?guī)r中的水。
再來看看實驗提示,(出示實驗提示2)取稀鹽酸溶液,滴2~3滴到2號石上;觀察2號石的變化,注意不能用手摸滴了稀鹽酸的2號石,以防灼傷。
沒有問題,就開始實驗吧。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師:現(xiàn)在各小組都做完了。哪個小組來分享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
生:我們是第六小組,我們發(fā)現(xiàn)滴了稀鹽酸溶液的2號石逐漸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