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海戰(zhàn)講究的是“立體”作戰(zhàn),除了水面艦艇,天空有飛機、水下有潛艇。特別是那些神出鬼沒的“水下幽靈”,對水面艦只有著極大的威脅。最常規(guī)的反潛手段就是,水面艦艇安裝聲吶探測敵方潛艇,并進行攻擊。但水面反潛在覆蓋范圍和反應速度上終究是不及“航空反潛”。所以,航空反潛就以其速度快、航程遠、機動靈活的特點,能夠覆蓋廣大海域、搜潛效率高,且自身也不易受到潛艇的威脅,而備受各國青睞。此前,中國一直沒有合適的反潛機,所以在廣袤的海洋國土的反潛上多少有些“吃虧”。
好在高新-6號的出現給中國航空反潛打了一劑強心針,而且央視也曝光一些內部鏡頭,無疑讓人歡欣鼓舞。高新-6號反潛機是以運-9為平臺改進而來,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61噸,最大航程完全可以覆蓋到我國周邊大部分海域。高新-6號在機首下的半球內安裝了對海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伸出的通氣管、潛望鏡、通信浮標等部件。相較于美國的P-3C相同位置只安裝有照相機,性能明顯更佳。機艙內則安裝了包括空投聲吶浮標等反潛探測裝備及輕型魚雷,一旦發(fā)現目標可以就地“捕魚”。中國海軍對于高新-6號的設定來看,航空反潛用途還是第一位的,畢竟海軍航空兵還有為數不少的“飛豹”和轟-6G,是專業(yè)的反艦攻擊機,最新能夠攜帶鷹擊-12的轟-6J根據外媒“爆料”也已服役,因此高新-6號暫時未考慮這方面的作戰(zhàn)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
(據中新社 6.3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