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S.羅奇(Stephen S.Roach)
“如果政府允許偽造或復制美國產品,那么它就是在竊取我們的未來,也就不再是自由貿易?!泵绹偨y(tǒng)里根在1985年9月達成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后評論日本時如是說。從很多角度看,今天非常像是20世紀80年代的翻版,在領銜主演——總統(tǒng)一角上,電視真人秀明星替換了好萊塢電影明星,而反派的位子也由其他國家取代了日本。
20世紀80年代,日本被描述為美國最大的經濟威脅——不僅僅是因為竊取知識產權的指控,也是因為對貨幣操縱、國家支持的產業(yè)政策、美國制造業(yè)空心化以及巨大的雙邊貿易赤字的擔憂。在與美國的對峙中,日本最終敗下陣來,也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近三個“失去的”十年,經濟停滯,通貨緊縮。如今,同樣的情節(jié)正在中國身上展開。
中日兩國都有令人反感的重商主義,但也有其他共同之處:它們都是美國找其他國家為替罪羊開脫自身經濟問題的壞習慣的受害者。和20世紀80年代遭遇重創(chuàng)的日本一樣,今天中國受到的打擊是美國日益險惡的宏觀經濟失衡的產物。不論日本還是中國,美國國內儲蓄的嚴重短缺導致了巨大的經常項目和貿易赤字,為美國前后30年分別對亞洲兩大經濟巨人開戰(zhàn)奠定了基礎。
1981年1月里根上臺時,凈國內儲蓄率為國民收入的7.8%,經常項目基本平衡。在兩年半之內,里根大受歡迎的減稅政策讓國內儲蓄率暴跌至3.7%,經常項目和商品貿易余額變?yōu)槌志贸嘧?。從這個重要角度講,美國所謂的貿易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作自受。
但里根政府否認這一點。它完全不顧儲蓄與貿易失衡之間的聯系。相反,責任被推到了日本頭上。20世紀80年代上半段,日本占了美國商品貿易赤字的42%。由于對不公平和不合法的貿易行為的抱怨獲得廣泛認同,抨擊日本大行其道。當時的領軍人物是一位年輕的美國副貿易代表,名叫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
快進30年,相似之處顯而易見。和里根不同,特朗普總統(tǒng)所接手的美國經濟并沒有充足的儲蓄。2017年1月特朗普上臺時,凈國內儲蓄率只有3%,遠低于里根時代開始時的水平。但和他的這位前任一樣——里根高舉新“美國的早晨”的大旗——特朗普選擇了大規(guī)模減稅,這一次是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結果是可預料的聯邦預算赤字擴大,其增幅足以吞噬成熟的經濟擴張所通常伴隨的周期性私人儲蓄增加。凈國內儲蓄率在2018年實際上下滑到了國民收入的2.8%,導致美國國際平衡嚴重赤字——2018年年底,經常項目逆差為GDP的2.6%,商品貿易缺口為4.5%。
而這正是中國取代20世紀80年代日本所扮演的角色之處。表面上,威脅似乎更大。畢竟,2018年中國占了美國商品貿易赤字的48%,而20世紀80年代上半段的日本只占42%。但這一比較因為全球供應鏈而扭曲。20世紀80年代基本還不存在全球供應鏈。經合組織和世貿組織的數據表明,中美雙邊貿易赤字的大約35%-40%來自來料加工,由中國組裝并運到美國的產品。這意味著中國制造的美國當前貿易赤字實際上要小于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所占的比重。
和20世紀80年代打擊日本一樣,今天所爆發(fā)的打擊中國也因為美國宏觀經濟大環(huán)境而大行其道。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如果國民儲蓄不提高——從當前美國預算軌跡看,要提高非常困難——貿易只能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其他貿易伙伴身上。美國的貿易轉移可能會轉向全球成本更高的平臺,美國消費者將受到沖擊,等同于增稅。
諷刺的是,特朗普也任命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貿易戰(zhàn)老兵羅伯特·萊特希澤負責對付中國。不幸的是,今天的萊特希澤對于宏觀問題與當時一樣糊涂。
在兩次中,美國否認現實,擴大幻覺。沐浴在未受過考驗的供給側經濟學的陽光下——特別是減稅能夠自我融資的理論——里根政府沒有認識到日益膨脹的預算和貿易赤字。如今,迷人的低利率的力量,再加上最近對巫術經濟學——現代貨幣理論的濫用,同樣在誘導特朗普政府和國會兩黨打擊中國派的共識。
儲蓄不足的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嚴厲的宏觀經濟約束之所以被忽視,原因很簡單:通過減少預算赤字、進而提振國內儲蓄降低貿易赤字的做法在美國得不到政治支持。在醫(yī)療體系吞噬18%的 GDP,防務支出超過第二至第七大軍事預算之和,減稅令聯邦政府收入減少至GDP的16.5%、嚴重低于過去五十年17.4%的平均水平的情況下,美國還想魚與熊掌兼得。
這一舊戲重演至少令人非常不安。再一次,美國認為打擊他人——當時的日本,現在的中國——要比自力更生更容易。但這一回,這出戲可能會有一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