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蔣小龍 李健
摘要:PSP紅外斷喙設備在試用近1年時間,累計斷喙約260萬羽,設備性能較穩(wěn)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雞產品質量,且對上市率和料肉比無明顯影響。其人均工作效率達2500只/時,比傳統(tǒng)斷喙方式顯著提高,斷喙成本在合理范圍內增加,總體性價優(yōu)勢明顯,是目前雞孵化廠進行1日齡斷喙設備的可靠選擇。
關鍵詞:紅外斷喙;黃羽肉雞;應用評估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02
0引言
適宜的斷喙不但能減少肉種雞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惡癖行為,還可以防止雞采食時鉤扒飼料,將飼料帶出料槽造成飼料浪費。如果斷喙不當,在實際生產中易造成影響肉雞正常生長、斷喙失敗等問題[1]。目前國內常用的斷喙器械為熱刀斷喙器,斷喙的時間通常為育雛期逐只斷喙,50d后視情況修喙。熱刀斷喙由于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和機器差異,導致喙形不一,甚至畸形。2000年,紅外斷喙方式開始在國外推廣使用。紅外斷喙是在雞只1日齡時使用高強度紅外線處理預先確定好的喙的暴露部分,紅外光光束穿透雞喙硬的角質外殼層,直至喙部的基礎組織。照射后雞喙仍然完整無缺保護著已經改變的基礎組織,不會立即脫落,而是在2~3周雞只正常采食和飲水等活動中,喙外層自主脫落,露出逐漸硬結的內層[2-3]。王曉亮[4]等指出,正確恰當的斷喙尤其是紅外斷喙方式對雞只產蛋期性能有提高作用,尤其是紅外淺斷喙組的雞群在產蛋率、死淘率以及淘汰前的羽毛覆蓋程度上表現更為優(yōu)秀。王翔[5]等通過現場觀察發(fā)現,經過紅外斷喙的海蘭褐父母代種雞,掉喙集中日齡為16,掉喙比例為99%。本試驗旨在評估PSP紅外斷喙設備在黃羽肉雞養(yǎng)殖生產中的實際使用效果和推廣意義。
1試驗單位
溫氏集團下屬A孵化廠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累計斷喙1268093只;溫氏集團下屬B孵化廠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累計斷喙1326281只。
2試驗結果
2.1商品代肉雞生產成績對比
對麻雞2號斷喙后持續(xù)跟蹤10月肉雞生產成績。2級雞率0.83%,同比下降1.49%,二者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46);上市率95.63%,環(huán)比升高1.29%,料肉比3.07,環(huán)比升高0.07,上市率和料肉比2指標同比差異不顯著。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2級雞率顯著下降,上市率和料比無明顯差異,說明PSP紅外斷喙可一定程度改善肉雞外觀品質,且對生產成績無明顯影響。見表1。
2.2斷喙效率和成本對比
PSP斷喙人均效率為2500只/時,相比傳統(tǒng)電烙鐵高2120只/時;租金成本為0.05元/只,相比國產電烙鐵高0.025元/只。PSP紅外斷喙人均效率比傳統(tǒng)斷喙顯著提高,成本增加1倍,但PSP紅外斷喙工作質量更加穩(wěn)定。見表2。
3討論
3.1PSP紅外斷喙可改善肉雞外觀品質
影響黃羽肉雞上市合格率的2項重要指標分別是羽毛覆蓋率和喙形,紅外斷喙和人工斷喙均能達到對雞只喙部進行處理,防止發(fā)生啄癖的目的,但2種斷喙方式對啄癖發(fā)生比例和喙形滿意度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黃羽肉雞在飼養(yǎng)過程中,斷喙是防止發(fā)生啄癖的重要措施,傳統(tǒng)生產中通常采取人工斷喙和后期修喙的方式,防止雞群啄羽。結果顯示PSP紅外斷喙可一定程度改善肉雞外觀品質,主要體現在羽毛覆蓋率好和喙形滿意度較高。在集約化經營中斷喙不僅能防止雞只之間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惡癖的發(fā)生,還能提高飼料報酬,使雞群生長發(fā)育一致,降低產蛋期的死亡率,是飼養(yǎng)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6]。
3.2PSP紅外斷喙對生產成績無明顯影響
肉雞生產成績方面,主要關注上市率和料肉比2項指標,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王旭”等通過試驗對比指出,對于商品代蛋雞而言,紅外斷喙與人工斷喙組飼料累計消耗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其26d與31d喙長分布區(qū)間短且集中,更接近于標準正態(tài)分布曲線。李福偉[8]等研究了紅外斷喙和人工斷喙,2種斷喙方式對育雛期蛋雞生產性能和抗體滴度的影響,結果顯示2種斷喙方式對雞只第1.周的生產性能有一定影響,對1周后生產性能影響不大,但.高金波[9]等指出斷喙可以提高育雛育成期的飼料利用率,但對其生產、生長性能會有不利影響,建議14日齡時對汶上蘆花雞不進行熱刀斷喙,筆者認為可能是由于斷喙技術不熟練導致的肉雞生產性能下降,Henderson[3]等認為雞生產性能的下降與其身體和精神敏感性應激有關,經紅外燒灼斷喙的雛雞到達性成熟時體重顯著減少,說明只要操作得當,任何斷喙方法對雞造成的身體和精神的應激,均不會影響其早期生長速度。無論何種斷喙方式,只要斷喙技術得當,由于斷喙應激,配合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如斷喙后育雛初期采用鐘式飲水器和適宜的飼養(yǎng)溫度等,降低對早期肉雞早期生產性能的影響,且不會對最終的肉雞上市率和料肉比產生負面影響。
3.3斷喙效率大幅提升,斷喙成本提高
PSP紅外斷喙人均效率比傳統(tǒng)斷喙顯著提高,相比傳統(tǒng)電烙鐵高2120只/時,在當前人力資源成本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提高人均生產效率是應對人力資源緊缺的有效措施。在溫氏種苗生產體系中,充分體現從勞動密集型向自動化、智能化的轉變,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工作質量。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生產成本增加1倍,趙勇[10]等通過調研發(fā)現,對于蛋雞養(yǎng)殖戶,65.21%的客戶能接受0.1元以下的斷喙價格,而只有34.79%的客戶能接受0.1元以上的斷喙價格,且結合現場觀察發(fā)現紅外斷喙質量和產生的效益更好。只要生產效率能得到大幅提升,工作質量更加優(yōu)異,價格在合理范圍內提高是可以接受的。
4結論
PSP紅外斷喙器性能較穩(wěn)定,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雞產品質量,且對上市率和料肉比無明顯影響。其工作效率比傳統(tǒng)斷喙方式顯著提高,斷喙成本在合理范圍內增加,總體性價比優(yōu)勢明顯,是目前黃羽肉雞斷喙工作的可靠選擇。
參考文獻
[1]李杜,王玨,李春紅,雛雞1日齡紅外斷喙管理[J].家禽科學,2017(10):22-23.
[2]AndrewGomer.規(guī)模化蛋雞場紅外斷喙技術的應用[J].中國家禽,2014,36(3):35-36.
[3]HendersonSN,BartonJT,WolfendenAD,等.不同斷喙方法對肉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飼料博覽,2009(3):39-40.
[4]王曉亮,王敏,涂盈盈,等.紅外斷喙對蛋雞產蛋期生產與蛋品質性狀的影響[J].上海農業(yè)學報,2018,34(1):106-110.
[5]王翔,尹才,邊海霞,等.紅外斷喙在海蘭褐父母代種雞中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家禽,2016,38(4):61-62.
[6]周學雷,閆德偉,胡耀.斷喙在養(yǎng)雞中的運用及福利問題[J].中國畜禽種業(yè),2012,8(2):124-125.
[7]王旭,鄖亞寧,肖翀,自動斷喙與免疫注射系統(tǒng)對雛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當代畜牧,2016(33):5-7.
[8]李福偉,高金波,劉瑋,等.不同斷喙方式對育雛雞生產性能和抗體滴度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7,49(8):136-138.
[9]高金波,李福偉,韓海霞,等.斷喙對汶。上蘆花雞育雛育成期生產、生長性能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科學,2018,50(4):116-119.
[10]趙勇,鄖亞寧、自動斷喙與免疫注射系統(tǒng)應用調查報告[J].當代畜牧,2016(2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