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泉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準備就是“預習”。
一、為何要進行預習?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前預習,我們可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的重、難點,并找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為接下來有的放矢地聽課做好準備。
二、應如何進行預習?
1.明確預習的要點
預習的側重點在了解新課程的重點詞匯、短語、句型及語法。在學習語篇時,我們還需要提前了解一些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等內容。
2.選擇適當?shù)姆椒?/p>
(1)詞匯拼讀。會拼讀是預習的最低要求。我們需要依據(jù)預習的進度,將詞匯表中的重點單詞及短語熟練地拼讀幾遍,并在文中畫出這些單詞,個別單詞可標上音標。
(2)句型了解。我們可以借助教材后的注釋及一些輔導資料,了解預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重要句型,并盡可能地提煉出這些句型的結構,為理解后續(xù)內容做鋪墊。
(3)聽力熱身。我們可以借助錄音機、復讀機、MP3、二維碼等進行聽力訓練,這是信息輸入的重要途徑。
(4)語篇理解。長對話或語篇不宜預習過深,我們只要借助注釋與詞匯表弄懂其中的句子大意即可。
(5)完成習題。認真完成根據(jù)新課內容和鞏固有關舊知識設計的習題,通過做題的方式來發(fā)現(xiàn)問題。
3.標記預習的疑點
預習時我們不可能對知識點或文章結構做到全部理解,我們可以將有疑問之處的內容做好標識,力爭“帶著問題去聽課”。
三、預習需注意什么?
1.預習需堅持不懈
預習不能“三分鐘的熱度”,要相信“水滴石穿”的道理。我們每天應主動地將預習作業(yè)交給老師或課代表監(jiān)督檢查,增強學習的自覺意識及責任意識。
2.預習需循序漸進
預習時,我們要依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情況做出不同的要求?;A一般的同學,可借助詞典或參考書,熟讀單詞、短語,了解主要句型;基礎較好的同學,除了熟讀詞匯、了解句型外,還應對重點詞匯的拓展用法做些了解,并對語篇內容做較深層次的思考。
3.預習需勤查詞典
知識儲備不豐富,詞匯量少,往往會影響對對話內容或課文內容的深層次理解。
因此,我們在預習時,對某些不熟悉的、關鍵性的詞匯一定要勤查詞典,結合例句初步理解其含義,并模仿造句。
總之,預習是鞏固舊知識、接納新內容的過渡環(huán)節(jié)。只要我們認真對待這一過程,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為終身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