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夏天流行一種刺激的活動,大人深夜開車,把即將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小孩載到森林里“放生”,隨后大人離開,讓小孩靠著原始的GPS設備和方向感,自尋出路,回到童軍營地。他們認為“放生”挑戰(zhàn)艱難,是一種訓練孩子獨立自主的最好方式。
?荷蘭小孩從小被教導不要太依賴大人,大人則被指導要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荷蘭“放生”傳統(tǒng)展現(xiàn)了這些原則,就算孩子又累又餓還迷失方向,都應該讓他們想辦法自己找到回家的路,讓他們體驗全權(quán)作主的興奮感。許多荷蘭大人回想起小時候參與的“放生”活動,都覺得獲益良多。
?11歲的榮格瓦是頭一次被“放生”,在此之前,他大部分的休閑時光都用來打電玩,這也是為什么父母要“放生”他,想讓他體會一下在森林中迷路的感覺。
?榮格瓦的媽媽塔瑪拉說:“榮格瓦11歲了,我們能教導他的時光愈來愈少,他準備往青春期邁進,那時他可以自己做決定?!?/p>
?榮格瓦和伙伴在深夜走了三個多小時的路,早已累到彼此不說話,但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接近營地的跡象。最后,孩子們好不容易走到了中繼站,拿到水和點心,但前提是必須用GPS去換,但沒有GPS的他們要回到營地只能靠本能。
?榮格瓦說:“我要繼續(xù)走,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要繼續(xù)走,但我就是要走下去?!弊詈?,榮格瓦在凌晨2點回到營地,大口吃下工作人員幫他準備的食物,隨后鉆入帳篷中呼呼大睡。
(據(jù)中新社 7.24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