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彥 楊浩 徐亮
近日,佛莞城際長隆站至番禺大道站隧道區(qū)間左線盾構順利下穿既有廣州地鐵三號線,這是珠三角城際鐵路施工首次成功下穿既有地鐵運營線路,也意味著本標段最大安全風險點順利攻克。
佛莞城際鐵路,是粵港澳大灣區(qū)諸多建設項目中,具有獨特價值的一項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建成后,將成為連接廣州珠江東西兩岸重要的快速直達過江客運通道,是未來連接粵港澳大灣區(qū)中東部地區(qū)的重要快速干線,對構建粵港澳城際軌道“十”字骨干網,實現粵港澳“一小時”城市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佛莞城際項目起點為廣州南站,終點為東莞望洪站,全線設5個車站,正線全長36.697千米,速度目標值200千米/小時,初步設計批復概算131.13億元(含廣佛環(huán)線同步施工工程投資1.81億元)。2014年12月26日開工,計劃2020年開通。該標段正線長11.03千米,含長隆站、番禺大道站兩座地下車站,三個盾構區(qū)間和兩個明挖段。下穿運營中的廣州地鐵3號線時,隧道頂部與3號線軌面只有5.6米。構造復雜、上軟下硬、穩(wěn)定性極差、含水豐富的珠三角復合地層,與長三角沖積水泖地質、喀斯特地質一起,被譽為世界隧道盾構施工三大難題而備受行業(yè)關注。無論是面對上軟下硬的珠三角復合地層,還是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該工程都將承受極高施工挑戰(zhàn)。
上場伊始,圍繞如何高標準干好佛莞城際項目,中鐵二十局五公司迅速組織各相關職能部室,對項目的施工管理組織模式、資源配置、安全質量控制、隧道盾構掘進節(jié)點等,進行了科學的謀篇布局。
在總體功能與布局上,使用改良后的土壓平衡盾構機具備隧道開挖、排土與管片襯砌三大主要功能和渣土改良、同步注漿、油脂潤滑與密封、通風與冷卻、氣體保壓、物料運輸、方向控制、數據采集八大輔助功能。具備敞開式、半敞開式和封閉式掘進模式盾構總體布局,充分考慮了人機工程學和模塊化設計,滿足盾構始發(fā)、快速過站、洞內拆機及改造維修的便利性要求,整機壽命不小于10千米。
為確保施工安全質量,珠三角城際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晚華,總經理陳波,以及主管副總經理劉建華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多次在項目部主持召開技術攻關和現場推進會。項目部把安全質量作為生命線,建立健全安全質量管理制度,強化工作執(zhí)行力、狠抓各環(huán)節(jié)落實。
切實做好項目風險源的控制,是防止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徑之一。為確保安全生產,項目在建立健全安全體系的同時,對工程項目的安全施工風險源進行了科學細致的甄別,建立了安全風險公示牌。為確保施工作業(yè)人員安全,項目發(fā)明了獲國家專利的“盾構法隧道裝配式走到防護欄”,既確保了安全,又有效降低了施工難度和成本。
自上場至今,項目實現安全無事故,各項工作按預期平穩(wěn)推進。2018年12月29日,長隆至廣州南站右線4650米長距離大直徑盾構區(qū)間順利實現貫通。2019年1月3日,項目從26個參評的施工標段中脫穎而出,獲得業(yè)主“2018年度標準化工地”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