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友山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的新型課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努力讓學生親身體驗或外出參觀學習,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從事多年的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fā)現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有了明顯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能夠放開孩子頭腦的想象,讓他們能想、會想、敢想。讓他們能看、會看、敢看。讓他們能做、會做、敢做。因此我深刻地認識到: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注重趣味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統(tǒng)一;一定要注重趣、動、活、廣、激的有效落實;一定要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放飛學生潛能的天空。要培養(yǎng)學生富有好奇心、敢于冒險、勇于挑戰(zhàn)、有豐富想象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個性品質。
我們要在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上傾注更多的心血,下更大的工夫,著力營造創(chuàng)新教育的大環(huán)境。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我認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要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要讓學生參與進來,開動學生大腦,讓學生積極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對于還沒有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要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開展實踐活動,怎樣才能開展得更好,活動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應該如何預防和解決,從而培養(yǎng)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思維的寬度、廣度和深度知識來源于生活實踐,又應用于生活實踐。實踐活動是學生最喜愛的學習形式之一。創(chuàng)設并開展學生喜愛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愉快地參與,才能讓學生對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大量數學現象給予應有的關注和分析,才能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師應大膽給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提供實踐機會,盡可能地把學生帶到與課本相關內容的社會實踐中去體驗,將生活空間變成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真正還學生一個自主實踐生活的大課堂。善于自我批評,是增進師生情感的潤滑劑。隨著學生認識能力的提高和視野的拓寬,教師要勇于承認自己知識缺陷,真誠地進行自我批評,會贏來學生由衷信任和理解。另外,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處了解自己的教學失誤以及改進措施,還可以讓學生幫助設計一些教學方案,經過幾多磨合,師生間情感越發(fā)親厚,必定會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以實踐活動促發(fā)展的主張是活動教學的立論基礎和實踐切入點,是活動教學的靈魂所在。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講,學生主體活動是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發(fā)展的基礎,無論是學生思維、智慧的發(fā)展,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學生主體自覺參與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動來實現。教育教學的關鍵就是要創(chuàng)造出學生的真實活動,讓學生作為主體去活動,在活動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最終實現主動發(fā)展。突出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主動學習、主體。
隨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行,綜合實踐活動課越來越受到重視,綜合實踐活動所重視的不是問題解決的結果,而是學生探究課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這已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一線教師的共識。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究過程中,我總是倡導讓學生親身體驗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xù)、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