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
在《桃花庵歌》里,唐寅寫道:“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睂τ谝恍┕糯娜藖碚f,鞠躬似乎不僅表示對旁人的尊敬,更暗含了屈從、羞愧的含義。不過“鞠躬”一詞放到現(xiàn)代,并沒有給現(xiàn)代人造成太多的心理負(fù)擔(dān),因為它已成為一項鄭重的禮節(jié),融于各種場合之中。
時光機——
“鞠躬”在古代
1.祭祀
商代有一種祭天儀式叫“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塊,而是整體卷曲,再擺到祭祀處奉祭,以此來表達(dá)祭祀者的恭敬與虔誠。這種習(xí)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后來,人們沿用這種形式來表達(dá)自己對地位崇高者或長輩的崇敬。這也是“鞠躬”一詞最早的由來。
2.恭敬而謹(jǐn)慎
《論語·鄉(xiāng)黨》中記載了孔子的舉止:“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币馑际钦f,孔子走進朝廷的大門,恭恭敬敬地彎著身子,好像并沒有他的容身之地。在這句話中,“鞠躬”一詞解釋為恭敬而謹(jǐn)慎。
3.彎腰行禮
晉代陸機在《辯亡論(下篇)》寫道:“執(zhí)鞭鞠躬,以重陸公之威。”是說孫權(quán)親自為陸公(陸遜)執(zhí)鞭駕車,并向他彎腰行禮,以此增強他的威風(fēng)。在這里,“鞠躬”一詞表示行禮。
今解—一
“鞠躬”在今天
如今,我們說鞠躬,通常表示行禮。唯有在“鞠躬盡瘁”這一常用成語中,“鞠躬”才被解釋為“小心謹(jǐn)慎”的意思。
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dāng)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wù)撓尻柺氐米?、守不住,談到后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八個字。”
——金庸《神雕俠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