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小卓
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課外閱讀較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課外閱讀推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蓪嶋H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仍然沒有找到簡單易行的操作模式,部分學生的閱讀依然停留在“偽閱讀…‘淺閱讀”層面,如何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呢?——課外閱讀指導要有梯度。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 指導 梯度
目前,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意識到課外閱讀較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將課外閱讀推到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營造人人愛讀書的氛圍。美國著名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在他所著的《朗讀手冊》中說:人與書并不是先天互相吸引的,開始時,必須有媒介——父母、親戚、鄰居、老師或圖書管理員,將書帶到孩子的世界??涩F(xiàn)實中,很多老師對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仍然束手無策,部分學生的閱讀依然停留在“偽閱讀”“淺閱讀”層面,如何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呢?幾年來的摸索,我在課外閱讀指導中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課外閱讀指導要有梯度。
一、選擇讀物要有梯度
1.繪本故事——開啟學生課外閱讀之門
當生命從幼兒開始時,個體的視覺發(fā)展和藝術(shù)感受也開始了:色彩首先進入了孩子視野,甚至一根簡單的線條也可以牽動孩子的目光,接著一幅幅漂亮的圖畫又帶領(lǐng)他們的眼睛走進一個又一個奇妙的世界。
面對剛?cè)雽W的孩子,我選擇了繪本故事。繪本,也稱圖畫書,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書,它就像一位美麗的天使,是孩子學齡前最寶貴的禮物。每一部繪本都是由世界各地的知名畫家精心描繪的作品,繪本中的文字大多出于作家筆下,語言詩意、華美。我把一本本繪本捧到了孩子們的面前:《莎娜的紅毛衣》《爺爺一定有辦法》《我不知道我是誰》《神筆馬良》《西游記》。并把這些繪本制成課件,帶著他們讀故事,從封面到扉頁,從圖畫到文字,邊讀邊猜,邊猜邊想,讀讀畫畫,讓孩子在零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好奇、興奮的心情,融人繪本的故事情境,孩子們在輕松的氛圍中愛上了繪本,開啟了學生課外閱讀之門,讓孩子初步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
2.兒童文學——引領(lǐng)學生進入課外閱讀殿堂
不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我們都能感受到,兒童的閱讀心理和閱讀興趣與成人不同,在閱讀方面,兒童更注重形象是否生動活潑,故事是否有趣,情節(jié)發(fā)展是否符合邏輯。他們在閱讀的目的上,更強凋快樂而不是獲取知識。兒童文學是引領(lǐng)學生進入課外閱讀殿堂最有效的方式。
面對一年級的學生,我選擇了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寫的一本《親愛的笨笨豬》。這本書內(nèi)容非常貼近一年級學生。書中的那個最貪吃、最愛玩的笨笨豬,入學第一天學拼音就鬧出了大笑話,老師教讀漢語拼音“o”時,它競讀成“餅”……但它又是那么可愛:它吃蘑菇中毒,救了小伙伴,睡覺打呼嚕,居然嚇走了大灰狼……那只穿著紅背心、格子褲的笨笨豬不就像坐在我面前的孩子嗎?有時會犯錯,有時又給你一些驚喜……帶了兩屆一年級學生,我每天用15分鐘的時間,大聲地為孩子們讀《親愛的笨笨豬》這本書,每每聽到孩子們發(fā)出的驚嘆聲,我都會被孩子們的情緒所感染。讀著讀著,你會發(fā)現(xiàn),漸漸地,孩子們的書包里多了一本書——《親愛的笨笨豬》,我把這本書推薦給全校低段學生閱讀,收到了很好的閱讀效果。
3.童話故事——幫助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
童話故事,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講述著我們經(jīng)歷過的或者沒有經(jīng)歷過的,我們想到的或者沒有想到的情感。那些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經(jīng)典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葉圣陶童話故事》《豪夫童話》……如同泉水般滋養(yǎng)著我們的心靈,帶給我們善良的美德和智慧的火種。
閱讀童話故事時,我以《丑小鴨》為范本。這是二年級教材上的一篇課文。低年級課堂閱讀教學,我的教學目標設定在讓學生讀讀、講講《丑小鴨》這個童話故事。到了中高年級,我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fā),原本低年級的教材變成了中高年級的課程資源。通過教材與原著譯文對照學習,我們感受到童話大師詩一般美麗的語言;通過引導學生朗讀原著中的精彩片段,學生體會到經(jīng)典作品中的文學味道;通過引領(lǐng)學生走進作者安徒生,導讀安徒生自傳《我生命中的童話故事》,我們認識到童話大師筆下丑小鴨的經(jīng)歷,其實就是安徒生的成長經(jīng)歷。他曾經(jīng)就是那只被欺負的丑小鴨,翻越了隔離世界的籬笆,最終成為一只高貴的天鵝。
這樣的閱讀,實際在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種持續(xù)閱讀習慣,不僅僅滿足于課內(nèi)的一個小故事,目的是讓學生由課內(nèi)閱讀經(jīng)典片段向課外讀整本書的過渡。這樣的“搭橋”,使學生讀書有目標,閱讀興趣越來越濃厚,保持了讀書的熱情。
4.科普讀物——帶領(lǐng)學生闖入大自然的懷抱
孩子們暢游了童話王國之后,教師就需要引領(lǐng)孩子們敲開科學知識的大門了。魯迅曾說過“讀書猶如蜜蜂采蜜一樣,必須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彪S著孩子們的年級漸漸升高,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兒童文學、童話故事。我及時把科普類讀物,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樣一本書推薦給孩子們。這本書用最精美的圖片張揚自然的力量,用最傳神的文字解讀知識的彷徨。在這里,每種昆蟲,蜜蜂、蜘蛛、螳螂……它們的習性、工作、繁衍、死亡等活靈活現(xiàn),充滿靈性與智慧。當孩子們放下沉甸甸的書包,以輕松的姿態(tài)走進這個世界時,他們便喜歡上它了。接下來,我繼續(xù)為孩子們推薦《十萬個為什么之動物與昆蟲》,再推薦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狼王夢》《第七條獵狗》,孩子往往會愛不釋手。就這樣,昨天的《昆蟲記》與今天的動物小說銜接成一條光滑的弧線,孩子們在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中快樂成長。
5.名家名著——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思考
名家名著,它就像那高高扯起的被風鼓滿的帆,帶領(lǐng)孩子們航行到海洋上,去感受海的遼闊和遠大。
名著思想深邃、感情熾熱飽滿,對小學生有強烈的震撼力與感染力,有的表現(xiàn)人倫,頌揚民族傳統(tǒng)與氣節(jié);有的表現(xiàn)兒童的勇敢、友愛和創(chuàng)造力等。名著中的藝術(shù)形象,使用的藝術(shù)手段對學生有“潤物細無聲”之效,對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在名著啟蒙階段,我一般讓孩子們先看繪畫本,到了三四年級看青少年版名著,到了五六年級再看原著。利用暑假時間,把看紙質(zhì)名著與看電視劇版的名著結(jié)合起來,也可以和電影版的名著相結(jié)合,這樣就降低了讀名著的難度,增強了學生讀名著的信心。
當然,這些讀物的推薦,先后順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穿插進行,只是總體上要遵循由淺人深、先易后難的規(guī)律。
二、閱讀時間上要有梯度
在閱讀時間上,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持久性,閱讀一定要設定時間。起初時間可以短一些,逐漸延長,使讀書成為一種自發(fā)性行為,讓閱讀成為一種娛樂。在具體操作上應做到:
1.教師課堂 15分鐘大聲朗讀
人們常說, “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不能保證它飲水。”要讓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會閱讀、愛上閱讀,給孩子們朗讀是一個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我每天利用學校的課前15分鐘小閱讀時間,創(chuàng)設情境大聲為孩子們講故事。以虛擬的一個“大眼睛”身份,給孩子們講故事。故事篇幅可以是短小的,也可以是很長的。每逢此時,孩子們是最快樂的,他們再也不用老師提醒坐好,所有的小眼睛都會看著你,所有的目光都像聚焦的燈光一樣追隨著你。我邊讀邊讓學生猜想故事情節(jié),讀完回顧故事內(nèi)容,偶爾穿插說話訓練,學生不感到厭煩,參與率極高。聽故事,說感受,在交流中培養(yǎng)了學生讀書的情感。
2.學生家庭30分鐘持續(xù)默讀
持續(xù)默讀,是朗讀的最佳拍檔。每天30分鐘在家默讀時,每位學生自行挑選要看的圖書、雜志或報紙,在閱讀時間內(nèi),不得更換讀物,所有讀物必須在閱讀前選好。我們教師指導孩子們閱讀常常有個誤區(qū):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查字典,讀過的書要做摘抄,要寫讀后感……為了保證讀書的流暢性,堅決反對停下來做摘抄。精讀、略讀、掃讀、跳讀、猜讀、瀏覽等讀書方法可并用。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你讓他們讀書,他就愿意讀,也別指望他們很快都會愛上閱讀,這里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監(jiān)督,此時,課外閱讀記錄單就顯得尤為重要。
3. 40分鐘閱讀課,師生共讀
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是師生共讀一本書的最好時光。通過整本書的閱讀,讓學生真正走進書中,與作者實現(xiàn)心與心的溝通。此時的教師不能批改作業(yè),不能做其他事,而要和孩子一樣,手捧書籍,正襟危坐,去走進經(jīng)典、了解經(jīng)典、閱讀經(jīng)典,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只有老師愛讀書,學生才會愛讀書。當然,不同的年級,具體的方式,也應該是有所不同的。在低年級倡導用圖畫書講故事;在中年級,逐步從圖畫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閱讀,結(jié)合講故事,加大整本書的主題探討,并開始進行歷史故事與人物傳記的閱讀;在高年級則主張共讀,以主題探討為主,加大自由閱讀的量,加入自然科學方面書籍的閱讀,最后通過讀書交流會進行交流、展示,保障40分鐘閱讀的有效性。
4.節(jié)假日每天1小時閱讀
每一個周末,當陽光透過窗欞散落于身旁,當雨水敲打玻璃演奏音樂,手捧書卷的學生徜徉在書海中,享受著閱讀帶來的樂趣,想必是一件極其愜意的事情。每逢周六、周日或節(jié)假日,我都會布置一項固定作業(yè)——課外閱讀1小時。每個周一,我會通過讀書調(diào)查單的反饋,了解孩子課外閱讀的情況,或給予表揚、鼓勵。事實證明,如果沒有足夠的閱讀量,閱讀時間不會達標;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做保障,就沒有足夠的閱讀量。這小小的讀書凋查單,成為孩子們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橋梁。
讀書調(diào)查單
同學:
愛讀書的你,一定讀了許多優(yōu)秀的書籍,最近一段時間,你又讀了哪些書呢?請把它寫出來。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之樂樂無窮!
家長簽字:
除此之外,我們在閱讀方法上要有梯度,從大聲朗讀到合作閱讀,從合作閱讀到持續(xù)默讀,從讀一個故事到讀整本書。在閱讀積累上要有梯度,讀與說的結(jié)合,讀與繪的結(jié)合,讀與摘抄的結(jié)合,讀與寫感受的結(jié)合…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蔽乙詾椋n外閱讀指導也應當是有“法”可循的,我們教師首先要成為熱愛閱讀的人,成為那個點燃孩子們閱讀之燈的人,沿著閱讀之路不斷實踐,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孩子們定能嗅到閱讀之花的芬芳,定能在閱讀的天空中翱翔。
參考文獻:
[1]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2]張娟.讓學生課外“讀”出好作文來:談如何利用課外閱讀提高學生作文能力[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 (1).
[3]陳娜.“讀書交流會”三部曲[J].小學教學參考,2015( 36).
[4]王林.跨越一本教材的語文教學——談班級讀書會的組織與開展[J]小學語文教學,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