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太
人到中年,最常反思的一件事,即怎么才能樹立良好的金錢觀。思來想去,無非是擺正心態(tài),視金錢如金錢,既不佯裝清高,也不唯利是圖。
所謂正確的金錢觀,是該得的錢一定要理直氣壯地去拿,沒拿到或者拿少了,還要去理論。金錢往往是公平最容易量化的一個標準,如果有人沒有給你公平的酬勞,不是你爭取得還不夠,就是他不值得信任。
可惜,金錢觀這一課,包括我和我的不少同齡人在內(nèi),都是集體缺失的。所以,當孩子們對錢有了意識以后,金錢觀教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要讓孩子從小認識到金錢是現(xiàn)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靠勞動和付出獲得,不能一味向父母索要,更不能偷、不能搶。
此外,金錢的天然屬性,也一定要讓孩子知曉。錢和錢是不同的,我的一位朋友向孩子支付酬勞時,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財富分配,體力勞動的報酬都很少。朋友說,“雖然不合理,但這是事實”。
如果確有余力,愿意捐贈回饋社會,那是個人樂意,不是被情勢所迫,被盛名所累。
而在我看來,最重要的金錢觀,是人有多少財運要順其自然,別被成功學給害了。小富即安沒什么不好!非要和所謂的成功人士PK,覺得自己比他帥比他有才華,動輒也去整個小目標;或者迷信賭博,期望中彩;或者盲目去創(chuàng)業(yè),覺得奮斗就能咸魚翻身,不爬到金字塔尖不罷休。這樣的欲壑,永遠難填。
總之,金錢就是金錢,你平等待它,它就平和待你。最好的金錢不是多,而是夠用,而且還能夠享受金錢帶來的諸多好處,比如旅行、美食,以及隨時可以犒勞自己的好心情。
(摘自《雜文月刊》)